联合国 WPP 统计
根据最近发布的最新(2022 年 7 月)联合国 WPP 统计数据,韩国的总和生育率是世界上最低的,为0.88,日本是1.30,新加坡是1.02,台湾省是1.11,甚至泰国也是1.33,几乎和日本一样。而我们中国呢?
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说,考虑到死亡风险后,平均每对夫妇大约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使上下两代人之间人数相等。通常把低于1.5的生育率称为“很低生育率”。——百度百科
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中国出生率急剧下降。
从联合国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的出生率为1.16。甚至比日本还低。 很难相信几年前还能保持在1.6-1.8的水平,但在过去四年中已经下降。
1995-2021中日总和生育率对比
印度也在逐步打破2.0中国的低出生率虽然令人震惊,但根据联合国统计,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2021年的出生率为2.03(网上可查的有些信息说是1.99,但本文使用的是联合国统计数据)。
这意味着印度也处于跌破2.0的边缘,而放眼全球来看,我们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加起来有30亿人口的国家同时进入了出生率下降和人口下降的模式。 这会导致世界人口的显着下降吗?
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因为当今整个非洲仍然保持着4.28的高出生率。 而全球范围内,除非洲和中东部分地区外,所有其他国家在本世纪都将经历人口大幅下降。
生娃看似是家事,实则也是国事。人口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近年来,在开放二胎政策后,出生率依然屡创新低后,加剧了人们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担忧。
很多人其实并不理解,但其实生娃问题非常严峻吗,严峻到什么程度?
不妨看下近几年我国新生儿统计数据: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2.1万。
2021年,1062万。
连续五年,出生率大幅下降。
最扎眼的是:2020年,一下子减少了260多万。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估算,目前全球平均生育率是2.5,发达国家为1.7,而我们中国的生育率,甚至比高福利、慢生活、低生育率著称的欧盟国家还要低。
此外,联合国每两年或三年发布一次《世界人口展望》的新版本,根据相关数据推演,2023年1月1日中国总人口为14.25849亿人,比2022年1月1日时减少76万人。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下降到13.17亿,到2100年中国总人口将下降到7.71亿。
当然,数据是死的,伴随人口负增长而来的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养老负担的加重,以及消费市场疲软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低生育率对未来的影响说这个话题前,我们不妨尝试着根据已有数据做一个未来人口数据推演:
我们以2016年为例,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而2017年,出生人口是1723万。
这两年出生的孩子,到了2022年~2023年,基本上是6~7岁,算作适龄儿童(1786万+1723万)在上幼儿园大班,即将上小学。
然后我们再以2020年为例,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是1202.1万,2021年出生人口仅为1062万,就快跌破千万了。
那么,我们试想下,等到了2026年,这批2020年及2021年出生的孩子(1202.1万+1062万),也恰好处于幼儿园大班或即将上小学阶段。
以上学龄儿童数据对比可知:
阶段
年份
人数
幼儿园
2022
1723万
2026
1062万
小学
2022
1786万
2026
1202万
4年时间,大概减少了40%。
多么惊人的差距,孩子少了四成,那就意味着幼师、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乃至早教、幼教老师同样会大幅减少。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断崖式的人口骤减,冲击的绝不仅仅是教育行业。
对于当前火热的婴幼儿市场来说,首先奶粉和尿片需求会少很多,而童装鞋帽和玩具市场同样会急剧萎缩。
更别提医疗行业里的儿童眼科、牙科及儿童医院等同样会有很大影响。
而儿童早教、兴趣培训等需求更是大幅减少,儿童主题游乐园更不用说,甚至连文具书包生产企业,估计也要考虑如何过冬了。
当然这种推演还只是一个短期内5、6年内的影响,对于宏观上更长期的影响恐怕会更严重:
我们不妨替这批孩子们再考虑远一点,2021年出生的1062万人口,30年后也就是2052年,就算男女比例1:1,就算百分之百选择婚姻,就算全部都能顺利长大且百分之百愿意生孩子,也仅仅只有500对夫妇,我们能指望这500万对夫妇能生多少孩子?
因此,我们实际一点,抛开大概会有20%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生育的,如果一家平均生一个,那么2052年新生人口的极限也就是400万。
如此令人咂舌的一个人口变化,确实让人细思恐极。
出生人口“跳楼机”式速降,已然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严峻问题。
很多人常常误以为“独生子女政策”是罪魁祸首,但实际上,尽管我国近年来放开了二胎、三胎,提倡生育,但事实情况是孩子的数量并没有增加。 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母亲不生孩子,出生率在下降,而是结婚人数在减少,所以出生人数没有增加。 换句话说,由于婚姻数量的减少和离婚数量的增加,“婚姻可持续性”下降。
近来不断推出的各种举措鼓励生育的政策,从2023年的结果来看仍然收效甚微。
在我看来,加强育儿支持并不会成为应对出生率下降的措施。 这是因为出生率下降的最大原因是婚姻数量(合法婚姻的伴侣数量)的下降。
归根到底,生育意愿低,完全是因为背负着教育、住房、医疗这三座大山。
在应对生育率降低这个问题上,社会化抚养政策、生育津贴等政策确实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风险。首先,这些政策需要财政的支持和投入,而在某些地区,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可能无法承担这些费用,这就毕然造成人口流动。
其次,这类政策本身也需要与其他政策相适应,比如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官办可托婴幼儿服务等等。再有,生育津贴等政策可能会导致一些人过度地依赖政府的福利,从而失去了生活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因此,社会化抚养政策、生育津贴等政策只可能成为一种过渡性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生育率降低的问题。核心问题还是需要通过治理相关领域的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以促进社会的经济繁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