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两弹元勋被地痞围殴致死,周总理惊闻脸色大变,茶杯都拿不稳

百年机动站 2023-09-29 16:17:00

毛主席曾经说过:“新中国的成立是结束,也是开始。”当时我国由于连年征战,导致国内百废待兴,特别是在科研、武器和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如今中国能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离不开先辈们的辛勤努力。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不辞辛苦地向海外学子发送邀请回国的信件。这些海外才子陆续回到国内,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知识和才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则不幸的消息传到了周总理耳中:科学家被打死了。当时的周总理正在喝茶,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手中的茶杯瞬间掉到了地上摔碎了。这个残忍的事件让人民惊愕不已,大家都想知道,是谁如此冷酷无情地杀害了我国的科学家呢?

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做姚桐斌,他在1922年出生于江苏省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在姚桐斌出生之前,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当时很多生意都受到了影响,而姚桐斌一家也不幸宣告破产。虽然姚桐斌的父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他们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使用姚桐斌在小时候就已经前往私塾学习。

可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经常吃不饱饭。姚桐斌的家庭很快贫穷了,为此他的父亲有了让姚桐斌辍学打工来养家的想法。可姚桐斌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他不愿意回家,也不愿意一辈子只靠做零工和种地为生。

虽然他在小学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无锡县最好的初中,可为了姚桐斌能退学回家,姚父便决定不再支持姚桐斌的学费,但姚桐斌并未被难倒,他选择平常时间进行打工继续上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姚桐斌的努力下,他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得知自己可以出国留学时,姚桐斌下定决心在国外努力学习,等到学成之后回国帮助祖国发展工业。他非常希望祖国能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实现在工业发展上的突破。在到达英国后,在留学期间,他一直虚心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

在英国毕业后,姚桐斌前往欧洲进行游学,并在德国的研究所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这让姚桐斌在科学界渐渐知名起来。当时他自己研发了一款便捷的材料,如果谁得到这项专利都将在工业上面取得很大进展。

可姚桐斌非常清楚这些国家的企图,他根本不会帮助这些国外的国家发展。他心里明白,是祖国辛辛苦苦培养了他。因此,他永远不会忘记祖国对他的恩情,也不敢忘记这份恩情。他辛勤研究新材料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回报祖国。

在1957年,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帮助后,终于经过各方努力终于让姚桐斌重回祖国。

回国后,他马上进入研究院的研究组中。刚开始国内的科学研究根本没有,同时还会受到别的国家的封锁,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姚桐斌与其他科学家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为祖国的科技和国防事业付出了心血。

在1968年,我国内部正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打击,包括学校和部队。由于姚桐斌曾有国外留学经历,并在研究上有许多独特见解,引起了一些人的误解。当时,实验室的设备非常简陋,为了更好地完成研究课题,姚桐斌从国外购买了一批设备。

可这举动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声称他购买国外设备是在崇洋媚外。但姚桐斌对此并不在意,仍然专心致志地进行自己的研究。

在1968年6月8日这一天,本应是平凡的一天,可姚桐斌却遭遇了不幸。当时工业部的群众引起了动乱,很多人知道后都躲家里不敢上班,可姚桐斌身为研究所队长,于是冒着危险决定坚持工作,当天忙完后准备回家时。

研究所的人告诉他家附近有些危险,建议他中午不要回去。然而,姚桐斌还是担心独自在家的女儿,坚持回家。就在他准备吃饭时,几个反派人士闯入他家,推搡他走向门口。在门外,姚桐斌遭受了他们的殴打,面对拳头和木棍的攻击,他很快失去了语言能力。

几名凶手意识到情况不对,殴打了他几下后匆匆逃离现场,只留下奄奄一息的姚桐斌倒在路边。尽管邻居很快发现了他,但姚桐斌最终因抢救无效而离世。

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正在处理国家事务,得知姚桐斌被迫害致死后,手中的茶杯掉在地上摔碎了。他随即大声说:“可恶,真是可恶,你们马上去查,一定要找出凶手,我要严惩凶手!”尽管如此,姚桐斌还是遭受了不幸的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党中央和公安部门对那两名杀人犯展开了严厉的调查。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成功将这两名罪犯绳之以法。1979年4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中,他们分别被判处15年和12年有期徒刑。这个案件的审判结果向全国人民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也彰显了党中央和公安部门对维护社会安宁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定决心。

姚桐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最终在1999年被党中央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而他的早逝让人十分遗憾,如果他还活着人民相信他还能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如今,中国的强大多亏了先辈们的努力,他们是我们今天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们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科技进步、国防建设和国家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为我们的国家创造了更好的明天。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贡献,怀念他们的奉献精神,并以他们为榜样,继续努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