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主持人就不能驾驭军事节目?
2014年,当劳春燕捧起"金话筒奖"的那一刻,镜头前她笑得灿烂,但没人知道背后的故事有多辛酸。这位在《中国法治报道》崭露头角的央视女主持,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爱岗敬业"。
"又是个来央视走后门的吧?"
"靠关系空降的吧?""升得这么快,背后肯定有人?"
面对这些质疑声,劳春燕选择用实力说话。每个节目录制前,她都提前做足功课,和导演反复讨论节目细节。即便是在2009年怀胎七月的时候,她都坚持站在直播台前,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那时候的她,经常忍受着孕吐的不适,但从来不在镜头前表露出一丝疲态。同事们都劝她请假休息,她却说:"没事,我能撑住。
"就这样,她一直坚持到分娩前的最后一刻。
最让圈内人士惊讶的是,她开始挑战军事类节目主持。要知道,这可是男主持人的"独门领地"啊!以前偶尔有女主持人尝试,但往往因为不够专业被吐槽。
劳春燕却不一样。
为了把军事节目主持好,她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
深入研究军事装备知识
了解各类军事术语
反复琢磨主持语言的专业性
把握节目的严谨性和生动性
播出后,弹幕里都是观众的好评:
"这个女主持懂得真多!"
"说话干净利落,一点都不输男主持"
"专业水平真的很扎实"
就这样,劳春燕用自己的努力,在央视站稳了脚跟。从当初被质疑的新人,到如今独当一面的金牌主持,她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个加班的深夜,是持续不断的自我提升,更是对职业的无限热爱。在她看来,每一次直播都是新的挑战,每一个节目都值得用心对待。
这就是劳春燕,一个用专业实力征服观众的央视女主持。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职场上,真正的实力才是最好的回应。
说起劳春燕和裘正义的爱情故事,真的让人忍不住感叹:这才是高知夫妻的相处模式吧?
2004年,两人在工作中相识。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虽然相差8岁,但共同的专业背景让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
从朋友到恋人,他们的感情发展得水到渠成。
见过彼此的父母后,两家竟都一拍即合。于是,这对才子佳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本以为会过上甜甜的小日子,谁料2006年一个机会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
"央视在招主持人。。。"
"我想去试试。。。"
这句话让劳春燕的父母都慌了。北京和上海,这可是两个城市啊!他们担心女儿的婚姻会因为两地分居而出现问题。
但裘正义却给出了最暖心的回答:"去吧,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就这样,劳春燕只身北上追梦。在北京租了个20平米的小房子,开启了艰辛的北漂生活。每到深夜,独自一人躺在破旧的小屋里,她总会特别想念远在上海的丈夫。
而裘正义呢?每个周末都会坐上过夜的火车往返上海和北京,就为了能多陪妻子一会儿。看到妻子过得辛苦,他心疼得不行,甚至提出要辞掉上海的工作来北京陪她。
但劳春燕却说:"不行,我不能耽误你的事业。"
于是,这对恩爱夫妻开始了漫长的异地生活。十七年,说起来轻松,但真正过起来谁又容易呢?
他们靠什么维系感情?
每天的视频电话不能少
工作之余的文字交流
一起讨论社会热点
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每次裘正义来北京,劳春燕都会变身居家小厨娘,精心准备丈夫爱吃的家乡菜。一家人难得围坐在餐桌前,那种温馨幸福的场景,让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17年,换别人可能早就离婚了。可是裘正义从来没有抱怨过妻子太重事业,也没有像其他分居夫妻那样感情破裂。
相反,两人的感情在这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中变得更加深厚。
现在,随着裘正义即将退休,他们终于看到了团聚的希望。但你猜他最期待什么?是和妻子一起环游世界,补偿这些年来聚少离多的遗憾。
这不就是"强强联合"的最好诠释吗?事业再忙,也别忘了经营感情;距离再远,也抵不过两颗相知相惜的心。
在这个"闪婚闪离"的年代,劳春燕和裘正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 不是轰轰烈烈的表白,而是平淡生活中的坚守与包容。
要说劳春燕为什么会走上主持这条路,还得从1972年说起。
那时的绍兴,小劳春燕最期待的不是放学回家玩玩具,而是守在收音机前,等着听爸爸的声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的父亲经常在外奔波采访,家里的收音机成了父女连接的纽带。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每当收音机里传来父亲熟悉的播音声,小劳春燕就会这样追问。
就是这样简单的童年回忆,在小姑娘心里种下了一颗"播音梦"的种子。为了这个梦想,她可比同龄人拼多了。放学后,当其他小朋友还在操场上追逐打闹,她已经坐在教室里认真读书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复旦的日子,她把校园广播站当成了自己的"练功房"。别人眼中的社团活动,在她这里都成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本科毕业后,她没有急着工作,而是选择继续深造。实习期间,她从电视制作的最基础工作做起,一点一点积累经验。
1995年,劳春燕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上海电视台《今日报道》的主持人。第一天坐在镜头前的紧张,很快就被专业的素养取代。
到了1998年,她已经能独当一面,成为多个栏目的主编兼主持人。
看似春风得意,但劳春燕并没有满足。她选择再次回到校园充电,用知识武装自己。
从小女孩到专业主持人,从绍兴到上海再到北京,劳春燕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谁能想到,如今光鲜亮丽的央视主持人劳春燕,当初北漂时也只租得起一间20平米的小屋?
2006年,对劳春燕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当得知央视在招主持人时,她心里那个小鹿乱撞啊!但这个决定可不容易做 - 家里人都不赞成,觉得她应该以家庭为重。
"你都结婚了,还往外跑什么?"
"去北京了,婚姻怎么办?"
"什么时候要孩子?"
面对家人的质疑,劳春燕心里也是一团乱麻。要不是丈夫裘正义的支持,她可能真的不敢迈出这一步。
通过央视面试后,她来到北京,租了个只有20平米的小房子。说是房子,其实就是个蜗居。白天要在央视当临时工,工作强度大不说,还得付出双倍努力来证明自己。
晚上回到那个破旧的小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但劳春燕从来不在丈夫面前喊苦,就怕他担心。
当时的她是央视的"新人",很多人不认识她,有些甚至会质疑她的能力。但她选择用实力说话 - 提前准备节目素材、认真研究主持技巧、努力改进播音方式。
从《中国法治报道》到军事栏目,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了自己的路。那些质疑声、非议声,都被她出色的表现给压了下去。
"靠关系进来的吧?"
"能力不行,肯定有后台。"
"升得太快了,有问题。"
面对这些声音,劳春燕没有多做解释,而是用一档又一档精彩的节目来回应。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临时工,到能独当一面的重要栏目主持人,她用专业素养征服了观众,也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那个蜗居的北漂岁月,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正是这段经历,让劳春燕明白:梦想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地走得稳,走得远。
从20平米的小屋到央视演播室,劳春燕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起点多低,只要你足够努力,终点就一定会在前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