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言:一生已看透两件事

小城幻想家儿 2024-10-11 18:24:30

前言

不少人都对“天才”非常的崇拜,甚至在天才的光环下,我们往往忽略掉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只看到了他们出彩的一面。

西安学霸“林嘉文”,在自己的高考来临之际,选择了跳楼,甚至留下了遗言:表示一生已看透了两件事。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高三学霸林嘉文选择跳楼,他的遗言背后,又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冉冉的新星

林嘉文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家中更是摆满了各类典籍,在父母的影响下,林嘉文也是从小对各种书籍充满着兴趣。

只要是林嘉文看过的书籍,可以说每本书的书页都被翻得起了毛边,甚至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

林嘉文的母亲记得,有时候半夜醒来,还能看到书房的灯光,那个年纪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求知欲,真的很不容易。

当林嘉文步入中学,更是对历史课充满了兴趣,他常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有时甚至能指出教科书上的错误。

他的历史老师刘文芳曾感叹道,教了这么多年书,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能对历史有着这么浓厚的文化和兴趣。

渐渐地,同学们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师”,这个称呼既是对他学识的认可,也暗示了他与同龄人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林嘉文的才华并不仅限于课堂,在16岁那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

这本30万字的著作不仅是他多年阅读史书的结晶,更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当这本书出版时,更是引起不小轰动。

不过,天下的却隐藏着无数的压力,当所有人都在为这个天才少年的未来有着更大的成就时,谁又能想到,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耀眼”的光环

随着两本著作的出版,林嘉文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记者们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这个“史学奇才”的故事。

起初,林嘉文还能保持平静,甚至有些许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注开始变得令人窒息。

一位曾经采访过林嘉文的记者回忆道,他看起来很疲惫,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当问他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时,他沉默了很久,表示自己只想安静地读书。

在学校里,林嘉文成了老师们争相炫耀的“宝贝”,每次有重要来宾,校长总会把林嘉文叫去,让他展示自己的才华。

不过,这也让林嘉文与同龄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当其他同学还在为考试分数而烦恼时,他已经在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

当学校和家长都期待他能考取顶尖大学,为他的才华找到一个合适的舞台时,而这种期待对林嘉文来说却成了沉重的负担。

在众多好友的期待下,林嘉文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这种极大的压力,也让林嘉文感受到了不小的负担。

他的开始无法进行入眠,甚至变的不爱说话,经过医生的诊断林嘉文患上了抑郁症,医生开出了药物,但效果并不明显。

可以说林嘉文的状态每况愈下,他开始质疑自己所做的一切,甚至对未来失去了希望,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却被困在自己的才华中,无法挣脱。

他的生活,从外表看上一片光明,但内心却充满了黑暗和绝望,没人能想到,这个被誉为“史学奇才”的少年,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煎熬。

而这种煎熬,却给所有人都带来了一个“始料未及”的结局,那么林嘉文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举动呢?

新星的陨落

2016年2月23日,这一天,原本应该是林嘉文为高考准备的一天,但却成为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当天晚上的晚餐,成为了林嘉文与父母之间最后的温馨时刻,饭桌上,林嘉文的举止如常,甚至比平时更加健谈。

他询问了父亲工作上的事,与母亲讨论了最近看的一本书,这种反常的平静,事后想来,或许正是他内心已经做出决定的表现。

林母笑着说让儿子多吃点饭,林嘉文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晚饭后,林嘉文主动收拾了餐具,这是他很少做的事。

收拾完碗筷后,林嘉文回到房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打开书桌抽屉,取出一叠早已准备好的信纸。

笔尖触及纸面的那一刻,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他写道,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请原谅我的自私,但我真的无法继续这样生活下去,林嘉文的笔触平稳,字迹清晰。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决定,仿佛在讨论一个与己无关的话题,他提到了对未来的失望和对现实的绝望。

在信的最后,林嘉文对父母表达了深深的歉意和感激,谢谢他们给了自己生命,给了他最好的教育。

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林嘉文轻轻放下笔,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视着远方的灯火。

在这一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脱,仿佛所有的重担都已卸下,深吸一口气,他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窗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响,那一瞬间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高处坠落,林母惊恐地喊道,当她认出那是自己儿子的衣服时,整个人都瘫软了。

林父立即冲下楼,却只看到儿子躺在血泊中,已经失去了生命迹象,周围很快聚集了一群人,有人报了警,有人叫了救护车。

但一切都太迟了,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林嘉文还是于次日凌晨不幸离世,年仅18岁。

消息传开后,整个西安中学陷入了悲痛之中,老师们难以置信,那个曾经在历史课上侃侃而谈的“林老师”,那个被誉为“史学奇才”的少年,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

在林嘉文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线索,除了那封触目惊心的遗书外,还有一本写满笔记的日记本。

在最后一页,林嘉文写道,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关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所有人都能看到他,但没有人能真正触碰到他。

更令人心碎的是,在自杀前的一天晚上,林嘉文还给几个要好的同学发了消息,消息中他向朋友们道别,说自己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

当时,朋友们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没有人想到这竟是永别,事后有人翻出了林嘉文去年参加的一次座谈会视频。

在视频中,面对记者的提问,林嘉文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当被问及未来的规划时,他沉默了很久,然后表示道,他只希望能做一个普通人。

现在回看这段视频,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或许就是压垮林嘉文的最后一根稻草,林嘉文的离去,不仅是一个天才的陨落,更是对我们的提醒。

可以说林嘉文的离世,让不少人纷纷感到惋惜,那么“天才”的陨落,到底会给其他人带来什么影响呢?

引发的思考

林嘉文的葬礼简单而隆重,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者、教育工作者、媒体记者以及林嘉文的同学们都前来送别。

在悼词中,陕西师范大学的李裕民教授泣不成声,林嘉文不仅是一个天才,更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孩子。

林嘉文的遗书被公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人开始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年轻人过多的压力,成功的标准是否太过单一?

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对“天才”的崇拜,常常忽视了这些被称为“天才”的年轻人也有脆弱的一面。

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赞美,更是理解和支持,而林嘉文的父母在悲痛中,开始了漫长的自我反省。

在林嘉文去世一周年的时候,他的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纪念活动,他们在校园里种下了一棵樱花树,并在树下放置了一块石碑。

上面刻着林嘉文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历史不应该只被记录,更应该被理解,这句话仿佛是林嘉文对这个世界最后的诠释。

林嘉文的故事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在随后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开始建立,不再单纯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努力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但林嘉文的离去留下的空白似乎永远无法填补。

结语

林嘉文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培养“天才”,而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康、快乐、富有创造力的下一代。

信息来源:央广网:华商报2016-2-25《18岁史学奇才因抑郁症自杀 曾出版几十万字专著》

0 阅读:41

小城幻想家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