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毛阿敏,却被亲弟弟砸成脑震荡,一代歌后沦为钟点工,可悲

羊毛衫娱乐说 2023-11-15 09:11:57

一分可以改变一个高考生的命运,一次机会也可以改变一个歌手的命运,她曾经在比赛中打败排名第二名的韦唯和第三名的毛阿敏,出版的音乐卡带创下百万销量,成为当年众所周知的“歌后”。

后来却因为机会的错失而退出歌坛,这导致她之后的生活一败涂地,甚至为了生计给别人当起了钟点工。她就是令人感到可悲可叹的金炜玲。

一炮而红

1957年,金炜玲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下,金炜玲也展现出她作为音乐人子女该有的天赋,从小热爱音乐的她也希望自己未来可以从事音乐方面的事业。

1982年,金炜玲来到上海歌剧舞剧院寻找梦想,初来乍到的她被安排在芭蕾舞团等团体中当临时演员,虽然时不时要跟着舞团走南闯北,但是这可比之前在工厂开车床好多了。

她这一待就是五年。

1987年,金炜玲报名参加上海第二届通俗歌手电视比赛,用实力说话的金炜玲一举拿下了冠军,从此一炮而红,电视上播着她的报道,商店里放着她的歌,大街上的人讨论着她的名字。

跌入谷底

1987年8月,正处事业巅峰的金炜玲被推荐参加南斯拉夫国际音乐节中国赛区的比赛,如果能拔得头筹,那么就会有去国外学习音乐的机会,金炜玲二话不说报名参加。

在这场比赛中,金炜玲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韦唯和毛阿敏分别是第二第三,按照大赛规则,她去南斯拉夫代表中国歌手参赛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谁能想到,就在她准备出发的时候,文化局却接到一份信函,里面写着希望能让第三名的毛阿敏去。

多年后,金炜玲也回忆起这段往事,她说那次的改变对她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却被别人夺了去。

金炜玲没有去,毛阿敏去了,她在这次的大赛中演唱了那首广为人知的《绿叶对根的情意》,毛阿敏凭借这首歌拿下第三名的好成绩。

不过对于毛阿敏的成绩,金炜玲还是有话要说,她觉得自己的嗓音条件要比毛阿敏的好一些,虽然各有千秋,但是自己的嗓音更厚实,更有磁性,也更适合演唱这首歌,如果当年是自己去,没准能拿个第一二名回来呢。

可惜这些也都是之后的猜想了,残酷的现实就是毛阿敏去了,金炜玲没有去。

经过这件事情后,金炜玲变得心灰意冷,甚至对娱乐圈有了别样的看法,面对朋友提出去前线歌舞团发展的意见她也当没听见,最终选择接一些零散演出,时间宽裕,挣的钱也不少。

就这样,金炜玲的事业始终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1993年,金炜玲的朋友开在苏州开了一家夜总会,请她去唱歌,她答应了,没想到这么一唱就唱了两年。

在这里,金炜玲还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对方是一个比自己小15岁的年轻人,虽然两人之间年纪差不小,但他们都热爱音乐,所以非常有共同话题。1994年,这段爱情迎来美好结局,步入婚姻殿堂的他们在婚后的第二年收获爱情结晶,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

复出与失去

1997年,金炜玲和丈夫来到东南亚发展,金炜玲也重新回到自己的舞台,重返歌坛的她很有动力,即使演出到很晚都不觉得累,但是因为自己跟丈夫所在的乐团不在一个地方,导致两人老是分隔两地,时间久了,金炜玲就打起了回国的主意。

回国后的金炜玲找到新的发展商机——开酒楼,别看金炜玲没干过,但是她是真的有天赋,在自己的打理下,这家酒楼也越来越有名。

得知妻子在国内发展的非常好,远在东南亚的丈夫也回来了,没想到就因为他的归来,导致金炜玲一败涂地。

丈夫时不时会带着一些朋友来自己酒楼聚餐,碍于面子,他每次都不收对方钱,一来二去,也给酒楼造成不小的损失,金炜玲见状阻止了丈夫,没想到他不但不听劝,还要跟金炜玲离婚。

夫妻感情破裂,酒楼越做越差,最后结局就是生意垮了,婚姻也没了。

金炜玲没办法,只能继续唱歌挣钱,可惜此时的她年纪大了,又离开音乐圈太久,导致这次的音乐事业发展不顺利。

2005年,身无分文的金炜玲回到上海投靠亲弟弟,她跟弟弟的往来不多,再加上弟媳也嫌弃她当年火的时候没有帮衬家里,三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在一次争执时,弟弟动手用东西砸了金炜玲,导致她出现脑震荡。

事业没了,亲人又这样对待自己,忧郁的情绪缠绕在她身上,那时候的金炜玲甚至有了轻生的打算,后来还是女儿用爱救了她。

逆境重生

为了养活女儿,金炜玲打算放下所谓的面子外出挣钱,由于自己没有别的工作经验,所以只能给人当钟点工。

这样的日子平凡,稳定,但不是金炜玲想要的,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金炜玲于2009年继续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事业,她开始参加一些小型的演出,别看金炜玲年纪大了,但是她的实力还在,还是有人喜欢听她唱歌。

从红极一时的一代歌后沦为钟点工,再凭借毅力找回音乐梦想,金炜玲的经历既让人感到心酸也让人由衷的佩服她。

虽然命运被改写了,但对音乐的热爱始终没变,我们也祝愿金炜玲今后可以在音乐道路上越走越好。

——END——

文中的全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