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我喜欢吃面食,就像一些人爱吃大米。
如果两天不吃面条,就感觉嗓子直痒痒。
前些天和几位老同事一起到面馆吃烩面。
在一阵吸溜和酣畅淋漓里,我不由得想起了40年前在部队吃面条的经历。
1
1983年9月29日,我们这批新兵在火车和汽车的接力周转后,傍晚时分到达了南阳营区。
把背包放到厂房改造的新兵宿舍后,我们整齐列队进入了饭堂。
到部队的第一顿饭是面条,一进饭堂就闻到了香味。
上马饺子下马面,离家的人一定要吃上一顿饺子。
同样,到部队后吃一碗面,寓意在部队就扎下了根。
然而,一天的车上晃动,我们个个饥肠辘辘。
一到大锅旁边,大家伙全挤了上去,根本看不到锅。
前面的半蹲着,后面的往前挤,面条是好不容易打着了,可好几顶帽子却被挤掉进了锅里……
连长站在后面直摇头。
饱汉看烧鸡有如青草,饥汉见萝卜也是佳肴。
2
吃过饭,大家都回到了宿舍,干部骨干们去连部开会。
晚点名时间到了,连长讲评了晚饭,强调排队进饭堂,一个一个打饭,饭有的是,谁都能吃上。
进饭堂不要戴帽子。
的确,成了军人,吃个饭值得这样抢么!
听着连长讲,我们一个个头低下了。
从此,吃饭文明了许多。
3
我们连队的兵来自全国好几个省份。
仅我们84年兵,就有河南和湖南两个省的,饮食习惯不一样。
河南兵喜欢吃面食,面条、馒头、包子。
肉包子一上来,有人能吃一胳膊,包子从手心到肩膀处整齐排列后,一口气吃完。
有人两根筷子各扎七、八个,手里再拿四、五个,不一会儿人和包子都没了踪影。
如果这顿饭没了面条,哪怕是上顿剩下的凉馒头,也行。
湖南兵喜欢吃大米,一日三餐离不开大米饭,没米饭他们就没了精神。
他们不喜欢吃面条,说面条在他们南方,不是饭,而是菜。
食堂要照顾各地来的兵,只得已大米、馒头一起上。
馒头在我们面前,秒空!
餐饮热情,滋养奋进!
4
刚开始,我们食堂打面条,先费劲地把碗盛满。
可是面条烫,吃着吸溜着,好不容易吃完了,等再去盛饭时,锅里的面条没了。
后来,老兵教我们一招,刚开始先盛半碗饭。
半碗饭凉得快,不一会儿的功夫都吃完了。
再去排队盛第二碗,把饭盛得满满的,准保能吃饭。
还有老兵教我们,盛面条时两根筷子保持间隔,伸到锅里后转上一圈。
净捞的干面条,再舀汤行了,这样盛面条又多又快。
而每当吃面条时,诺大的食堂里,没人讲话,到处都是吸溜声,颇为壮观!
5
有时食堂做米饭多,或者面条做得不可口,就有战士想别的招了。
一次,一山西兵唐龙飞很想吃面条,可他感觉大锅面条不合品味,他又不好意思提意见。
他心里有点闷闷不乐,就躺到了床上。
平时,战士的床铺是不能随便坐,更不能躺的。
他一躺上去,班长看到了问他,你身体不舒服?
他顺着班长的话就随口说了一句,头痛!
班长报告上去后,副连长就安排炊事班单独给他做了份病号饭。
病号饭用的龙须面,卧了一个鸡蛋,放几片青菜叶,滴几滴香油。
老远都闻到了香喷喷的饭香。
唐龙飞看班长出门了,便席卷残云,一大碗病号饭一滴汤也没剩下。
饮食里有战士情绪,更有部队战斗力。
6
一次,我到湖北红安出差。
晚上想吃面条,到街上找了家小馆子,要了一份面条。
面条上来了,清水煮挂面条。
上面除了几滴酱油,连盐都没放,更不用说别的菜了。
老板说,他们吃的都是这面条。
而且,面条是汤,不是饭。
7
后来,我到一个师级部队任职。
我们的政委是大机关下来的人,山西闻喜人。
他们老家喜欢吃一种面食叫猫耳朵。
就是把面揉成小拇指大小开头,然后用大拇指一按一扭,
一个月牙状的扁平面片就弄好了,
然而配些肉和菜放进锅里,
猫耳朵就做好了。
单位食堂也常常做一大锅这样的猫耳朵,
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无论是面条、米饭,还是别的地域食物,更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8
我调到信阳一个部队时,信阳做面条较少。
但当地的热干面比较有名。
我经常骑车出去,吃一碗热干面,后来,部队食堂也有了这种面。
再往后,食堂有了蒸面条、卤面条、鸡蛋蒜面、噪子面……
官兵的面食很是丰富。
吃得多了,见得多了,大部分我都会做。
但是,无论后来怎么的丰富、味道好,
都没有新兵时在连队吃的面条那样的入味、入心……
中国是个很会吃美食的民族,自古以来更是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金句。
一个好炊事班长顶半个指导员.上百人的连队,吃得饱吃得好是底线。
能够温暖一群士兵的,除了胜利,还有炊事班。
[图片源自网络,联删]
战斗力行不行看炊事班。
7几年去部队办事赶上饭口,炊事班给我们煮了面条炒了猪肉馅拌在一起,[点赞]太好吃了。
好怀念部队当年的打卤面啊,二十多年过去了,再也尝不到喽!
[呲牙笑]有好身体,才能干革命
北方人为国家节约粮食哈哈哈
滚蛋饺子,迎宾面新兵到部队的第一次基本上都是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