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视察沈阳后大怒,随即900万官员被查,42人被判死刑

靖观新视角 2022-12-14 11:07:58

1952年2月10日,寒风凛冽,一场公审大会正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举行,河北省人民法院在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后,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

刘青山、张子善二人联手狂贪171亿(旧币),是建国初期查出的一起党的领导干部严重贪污盗窃案件,毛主席亲自批示:严查。

这起受到广泛关注的巨贪案,起因竟是一场普普通通的饭局。

一场饭局为何让毛主席震怒?又是为何带出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案?

铺张浪费令领袖痛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但是经历了数十年的混战,此时的新中国已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此时的各位领导人肩上的担子分外地重,他们对内要求勤俭节约,提升生产效率,对外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于是1950年2月,毛主席对苏联进行了国事访问。

毛主席访问苏联

2月7日,在返程途中,毛主席打算顺道考察一下东北三省的重工业水平,给我国的工业建设进行一个“摸底测试”。

谁曾想,这一测,竟然测出一系列惊天大案。

毛主席同周总理、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等人第一站来到了哈尔滨。

毛主席要来,自然不能怠慢,哈尔滨大大小小的领导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准备,结果排场越搞越大。

火车到站后,接站的车辆早已排成了长龙,但有外宾在场,毛主席不好发作;然而等到吃饭时,各类美味佳肴更是铺张浪费,此时毛主席皱起了眉头。

毛主席视察

只见熊掌、海参等名贵食材陆续被端上餐桌,各类珍贵菌菇在这里像白菜一样普通,其中不乏在北京都极其少见的食材。

由于胡志明也在同桌就餐,毛主席与周总理并未多说,只是端着米饭吃其中的一两盘普通蔬菜,看都不看一眼那些熊掌海参。

等到饭吃完后,毛主席才找到哈尔滨书记张策和市长饶斌算账。

毛主席严肃地说:“国家物资短缺,我们这些做领导的更不能挥霍浪费,多一点食物,就少一个百姓饿肚子”。

毛主席

其实为了建设新中国,毛主席一向主张勤俭节约,并且从自己做起,始终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风格。

毛主席本人的许多衣物和鞋袜也是破旧不堪、是多次缝补过的,甚至连毛巾上都有补丁。

随后,毛主席等人第二站来到了长春,然而这一行人来到市区后,却不见大街上有一人。

毛主席有些疑问,长春领导还想以大家都在吃饭为由搪塞过去。

毛主席慧眼如炬,严厉询问才让长春负责人说真话,原来在毛主席专列到之前就已经清场了。

毛主席

毛主席听后更加生气了,大声责备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你们这样乱搞完全是脱离人民群众!”

之后,毛主席一行人来到了第三站——沈阳。

谁知沈阳的领导为了表现自己,竟然不重视毛主席的两次发火,准备的菜肴,甚至比哈尔滨准备的宴席还要豪华奢靡。

毛主席看到后只吃了两口青菜,就皱起眉头坐在一旁抽起了烟。

毛主席

饭后,毛主席大发怒火:“我在哈尔滨提过不要大吃大喝,你们完全不重视吗?我和恩来同志来沈阳考察,是为了吃喝吗?”

至此,毛主席突然意识到,腐败、浪费之风绝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已经被糖衣炮弹腐蚀了。

毛主席在沈阳紧急召开会议,在大会上怒斥:“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

当然,毛主席也并不是开开会就把反腐倡廉工作,高高抬起,轻轻放下,他决定在全国开展针对领导干部贪腐问题的大调查。

毛主席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此时的新中国距离成立仅仅才过半年时间,但是贪污腐败的问题却被大量曝光。

这一次调查足足引出近千万人,其中有42名干部被处于死刑,但最让毛主席寒心的,还要数刘青山、张子善一案。

贪图享乐,刘、张二人双双沉沦

刘青山是河北安国人,从小在地主家做工,受尽虐待,也因此生出反抗精神。

他在15岁时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青山

在党的培养下,刘青山成长很快,在抗战时期,他进行英勇的斗争,歼敌无数,在河北一带,他的名声曾让日军闻风丧胆。

在解放战争中,他也身先士卒,建立过大大小小的功绩。

刘青山的另一名同党,名为张子善。

两人是老乡,也有着相似的悲苦童年经历,因此比其他同志更亲近些。

这本来是好事,却不成想让他们狼狈为奸。

张子善与刘青山是河北老乡,两人的家境也较为相似。

刘青山一家人

张子善17岁就成为了中共党员,一直在河北地区参加抗战。

期间,他经历被捕入狱、承受敌人毒打,却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出狱后,也不忘初心,继续干革命,立下诸多战功……

刘青山、张子善这两位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干部,按理说是最深入群众的,最了解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可是为何走到被老主席严惩的地步呢?

原来刘青山、张子善二人由于骁勇善战,做事靠谱,深得群众信任。

张子善

后来刘青山被任命为中共天津地委书记,而张子善被任命为刘青山的副手,也就是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

当上了主政一方的领导,两人愈发膨胀,他们为一己私利,坏事做尽,数以亿计的钱财被浪费。

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救灾的过程中,他们为了侵吞救灾款,以次充好,克扣粮食,把发霉变质的米面发给抗震救灾的工人食用,造成十多人死亡。

据初步统计,他们非法剥夺民工的粮食达220万斤,令人震惊!

刘、张二人不仅毫不关心百姓,竟还挑战法律权威,甚至危害到国家安危。

在那时,马口铁是国家的紧缺物资,他们明知马口铁的重要性,却打起了小算盘。

他们为了获取私利,与奸商合作,高价卖给奸商,使国家遭受巨大的损失,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也受到很大影响。

类似投机倒把的事情更是普遍,他们滥用权力,倒买倒卖,居功自傲,为非作歹。

他们的奢靡生活当然不止这些,尤其在生活上腐化堕落到极致。

图源网络

刘青山为在家中享受,常年称病,所以拒绝去单位大楼办公。

在那个温饱都未解决的年代,刘青山吃香喝辣,过上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奢华生活。

而且为了享受,他公车私用,然而他并不满足,竟然斥巨资购买了两辆美国高档小轿车,其中一辆自己享受,另外一辆用作送礼。

张子善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挥霍浪费上也同样不甘示弱,顿顿大鱼大肉,时刻拿着名牌香烟,一副土财主做派。

天津的领导群众,虽然知道刘青山和张子善二人的所作所为,但碍于刘、张的势力,没有人敢站出来!

他们在当地一手遮天,下级同志更不敢越过他们直接向上级举报。

后来,事情的转机出现了。

李克才被组织派到天津担任专署副专员,他先对刘、张二人进行了委婉的提醒,可是委婉的提醒对利欲熏心的两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

刘、张二人嚣张蛮横,继续干着各种非法的勾当。

李克才

李克才多次劝诫,仍然没有任何效果,他忍无可忍,亲自向河北省一级的领导举报,但河北地区的很多领导干部都和刘、张二人交往甚密,甚至有些人已经被刘、张二人买通。

因此他的举报,仍然没有使刘、张二人受到处罚,一段时间过去,举报案件没有泛起一点涟漪。

之后,刘、张二人想方设法贿赂李克才,都被他严厉决绝。

但见贿赂不成,他们又拿家人安全以及仕途威胁李克才,皆不成功。

李克才下定决心为了国家、为了群众,一定要将他们送上审判台。

李克才老年照

1951年,河北省召开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李克才直接在大会上向全体代表揭发了刘、张二人的罪行。

与会者一片哗然,有人暗暗心惊,有人拍手称快,随后,刘、张二人被逮捕。

虽然逮捕了刘、张二人,但审讯过程并不容易,他们仗着自己的人脉网,口出狂言,拒不认错,依然抱着侥幸心理。

随着大量证据和证人、证言的收集,他们最后只能认罪。

刘、张二人认罪后,如何审判也难住了当地的法院。

李克才

1951年12月14日,根据调查结果,河北省委在经过讨论后,认为刘青山、张子善二人凭借职权盗窃国家资财,勾结奸商,腐化堕落。

河北省委给出的意见是将刘、张二人处以死刑。

那时的新中国成立不久,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对反腐案例的处置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参照。

而且,他们都是有功于革命的人,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考量也不甚明确。

因此,中共中央华北局在接到处理意见后,对案件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多种情况,加上了“或缓期两年执行”。

毛主席

这件大案由于金额巨大,涉及人数众多,于是迅速传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耳朵里,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毛主席认真翻阅完此案所有的材料后,陷入了沉默。

周总理也不敢打扰,一阵沉默后,毛主席坚定地说:“死刑”。

毛主席自然知道,他们曾经跟着中国共产党打天下,对党和人民有过相当大的贡献,可是他们此时目无法纪、居功自傲、脱离人民群众也是事实。

如若不严肃处置,等于助长官僚主义作风,等于默认了贪污腐败,必然会影响党的权威,影响国家的未来。

左二:毛主席

听到这一消息的刘青山和张子善悔不当初,他们恳请往日战友和同事为自己求情。

党内部分人士也有类似的想法,认为二人劳苦功高,希望从轻发落,哪知毛主席听到后更为生气,回复了十个字:“是要他二人,还是要中国?”

毛主席坚持判决结果,让司法部门严明执法,决不姑息,一步也不肯退让。

刘青山、张子善两人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赴汤蹈火、奋勇杀敌,曾经有过相当大的贡献。

左一:毛主席

然而,到了和平年代,生活条件变好了,物质条件变好了,他们却忘记了初心,甘于沉沦在一己私欲中,实在令人叹息。

刘青山、张子善的实例警醒我们要守住底线,始终注重锤炼作风,牢固树立底线意识。

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有原则。做人做事,有规有矩,才能挡得住利益的引诱,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0 阅读:220

靖观新视角

简介: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