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骂越火!王宝强新剧《棋士》陷抄袭门,观众边刷弹幕边催更

好奇的骚年娱乐 2025-03-29 03:14:32

2025年3月25日晚八点,王宝强准备三年的悬疑新作《棋士》在央视八套强势开播,首集实时收视率狂飙至1.5%,却在社交媒体引爆核弹级争议——#棋士抄袭绝命毒师#话题以3.2亿阅读量空降热搜榜首。

眼尖的观众逐帧对比发现:身陷中年危机的围棋教师被迫犯罪的主线、警察亲属的关键设定、甚至主角与搭档的冲突模式,都与16年前的神剧《绝命毒师》高度雷同。令人费解的是,这部被打上'汉化剧'标签的作品,竟创下凌晨三点超20万人在线催更的奇观,'骂得越狠看得越嗨'的当代观众心理,在这场荒诞狂欢中暴露无遗。"

争议焦点——人设与框架的高度重合

"当网友把《棋士》和《绝命毒师》的相似点做成九宫格对比图时,这场'大家来找茬'的全民狂欢彻底失控。从'被命运掐住喉咙的中年男人'设定开始,两部剧就像被按下Ctrl C+V键——王宝强饰演的围棋教师为救病儿被迫犯罪,与老白身患绝症制毒谋生的故事线堪称镜像复刻;更别提那些'复制粘贴式'的配角群像:同样有个把'警察亲戚当线索工具人',同样配置了'莽撞小弟+失控妻子+叛逆儿子'的家庭套餐。最诛心的是连犯罪搭档的撕扯和好节奏都精准复刻,气得网友在弹幕刷屏:'建议《绝命毒师》剧组来中国收版税!'

主创回应与观众的“宽容”

《棋士》剧组截至目前,仍未就争议作出正式回应。据知情网友爆料,编剧在采访时曾承认“参考了《绝命毒师》的叙事结构”。然而,观众的反应却呈现两极:一部分人怒斥“抄袭”,另一部分人则因对王宝强的信任选择“宽容”,认为这是“本土化致敬”。这种矛盾背后,折射出内娱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饥渴——即便剧情有模仿痕迹,但《棋士》凭借电影级质感、全员演技派的阵容和黑色幽默风格,仍让人欲罢不能。一名豆瓣用户留言:“骂归骂,但能让我爸妈和我一起追的剧,今年就这一部。"

本土化失败的“槽点”与逻辑硬伤

若说人设相似尚可归为“灵感借鉴”,《棋士》的本土化改编则暴露了更大的问题。原版《绝命毒师》中,老白的癌症诊断、美国底层社会的毒品产业链,构成了角色黑化的合理动机;而《棋士》将“制毒”改为“抢劫”,主角困境从“绝症求生”降级为“中年危机”,导致观众难以共情。剧中,崔业为劫匪设计完美逃脱计划的情节更被吐槽“强行黑化”:“一个围棋老师突然精通反侦察,还能用棋局比喻犯罪?此情形竟比老白的化学知识更为玄幻!”

王宝强的“监制困境”与内娱创作困局

"在这场舆论风暴眼中,王宝强的双重身份成了最醒目的靶标——既是主演又是监制的他,从选角到出品全程把控的姿态,让'抄袭'指控如附骨之疽般难以摆脱。即便法律层面责任或由编剧承担,但观众眼中那个亲自挑选主创团队、将'监制'头衔印在海报显眼处的王宝强,早已与剧集口碑深度捆绑。

更刺痛行业神经的是,这场争议撕开了内娱的陈旧伤疤:当一部2025年的新剧仍要靠'复刻'2008年的《绝命毒师》博取关注,暴露出的是整个行业在'剧本荒'泥潭中挣扎的窘迫现实。观众愤怒的从来不是模仿本身,而是连模仿都只做到'换皮不换骨'的敷衍——把癌症换成渐冻症,制毒降级为抢劫,然而却照搬原版人物关系网,这种“汉化式创作”令网友痛心疾首:“17年过去了,难道我们连抄作业都不会创新吗?”

争议背后的期待与反思

《棋士》的抄袭争议,表面是创作伦理的争论,实则是观众对优质原创内容的呐喊。当一部剧需要靠“像不像《绝命毒师》”获得热度时,内娱的原创力已然亮起红灯。或许,正如网友所说:“如果致敬能倒逼行业进步,我们愿意等;但若只剩‘汉化’,王宝强们再好的演技,也救不了国产剧的棋盘。”

0 阅读:23

好奇的骚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