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三次低谷,只有毛主席才能带领大家走出来

瑞礼评历史文化 2024-12-12 03:58:39

延安,蒋介石打下来了,结果他却赔了夫人又折兵。

1947年,蒋介石调集25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目标明确,就是拿下延安这个象征中国革命的“圣地”。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局面,毛泽东却选择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策略:主动放弃延安,把延安让给了蒋介石。这一决定当时在党内外引发了不少争议。不少人觉得,这不是认输了吗?而毛泽东却说,这不是失败,是“战略转移”。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撤离不仅没有损害革命事业,反而打得蒋介石措手不及。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蒋介石的“围攻”是一场面子工程,本质上是“打肿脸充胖子”

在蒋介石看来,延安是共产党“红色根据地”的象征,攻下延安就相当于摧毁了共产党赖以生存的精神旗帜。但问题是,他低估了延安的象征性,却高估了它的实际意义。毛泽东早就看穿了这一点,延安只是一个“包袱”,放弃它,就能轻装上阵。蒋介石以为拿下延安就能瓦解共产党,实际上却把自己的军队拖进了陕北的泥潭,分散了兵力,后续根本无力应付解放军的游击战。这场围攻,说白了就是蒋介石为了面子拼命,而毛泽东却是为了里子让步。

二、毛泽东的辩证法:舍得之间见胜负

毛泽东当时打了个比方:背着金银财宝的人与强盗对峙,聪明人会先放下包袱,摆脱束缚,再去击退强盗。延安这个“包袱”,就是那个金银财宝。蒋介石一心想着抢包袱,结果抢到了,却发现内部空空如也。毛泽东知道,敌人一旦占领延安,就得分兵驻守,拳头变成了五指张开,这时候解放军的游击战术就能派上用场了。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既保住了主力,又让蒋介石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三、延安的撤离标志着战略重心的转移

当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东北、中原、华东战场都打得热火朝天,延安这种偏居西北的小据点,已经不适合作为全国指挥中心。毛泽东撤离延安后,把指挥部转移到河北西柏坡,直接靠近华北战场,这一调整使得党中央能够更加高效地指挥全国战局。而蒋介石还在延安的黄土窑洞里“摆拍”,以为自己夺下了什么重要据点,却不知解放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战略攻势,三大战役的胜利也由此奠定了基础。

蒋介石进攻延安,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豪赌;毛泽东撤离延安,则是一场高明的“借力打力”。这次撤退不仅没有动摇革命的根基,反而将延安的失守转化为蒋介石的战略失误。讲究面子的人,总是输在里子上,而毛泽东的智慧,就在于他总能把危机变成契机,用敌人的错误成就自己的胜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