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心医者”张细六:游刃于毫厘,治病惟治心

长江日报 2024-01-02 23:10:48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日讯2023年12月15日,由武汉医学会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承办的神经病分会年会召开。经桡脑血管介入培训班是这场大会最火爆的讲堂之一,150人的会场“挤”进去200位听众,会议室三个方向都站满了人,后门口还有人伸长了脖子听。

作为受邀分享的六位专家之一,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细六结合其团队五年来千余例手术实战经验,作“经远端桡动脉通路造影经验及并发症分享”。如何穿刺点选取、导丝迂曲不进怎么办……张细六思路清晰的讲解获得与会来自中南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多位行业内顶尖专家频频点头肯定。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多发病,也是致残率高的重大疾病。今年42岁的张细六在近20年从医生涯里手执柳叶游刃毫厘之间,为数万名脑血管、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打开生命通路;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每一场手术精益求精,竭力提速,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少有人知道,他曾经在浙江台州精神病医院行医5年,这份从业经历让他对患者心理也颇有研究。遇上纠结的患者,同事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大家亲切地唤他为神经内科的“心灵导师”。张细六常说:“治病更要治心,医生要做的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追极致

“只要你用心,别人就可以感受到”

2016年,他主动跟领导申请加入介入科。当时领导坦率告诉他,介入科不论多晚、不论任何时候都要随叫随到,还要吃射线,且收入并不乐观。他听完之后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别人问他原因。他说:“我看见一篇文章,上面写着脑血管介入的时代已经来临,所以我必须去。”

介入手术中有一项是脑血管造影,传统的脑血管造影从股动脉穿刺,打入造影剂检查,但是需要患者卧床24小时,还要用到导尿管。为减轻患者痛苦,张细六学习研究直接从桡动脉(手腕处)进行介入手术,术后不用卧床,只需要局部压迫6小时,现在大部分医院的脑血管造影使用的基本是这两个方式。虽然桡动脉介入手术相较传统股动脉介入,已经改进了很多,可如果桡动脉穿刺次数过多,仍然有7%~22%的可能性导致血管闭塞。

2017年,荷兰Ferdinand Kiemeneij教授发明了远端桡动脉(约虎口处)穿刺这项技术。2018年,张细六的团队就在五医院开展首例远端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手术,远端桡动脉不仅在压迫时间上从6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并且对患者的损伤更小。

从桡动脉到远端桡动脉,从手腕到虎口,看起来只有短短的5厘米,但是对于技术挑战的难度巨大。历经5年,张细六团队深耕不辍,不断精进。2023年初,湖北省脑防委专家组到武汉市第五医院现场考核,该院卒中中心接诊的患者从入院到溶栓的平均时间(DNT)为30分钟,最快仅15分钟。

今年7月,神经内科整体搬至新门诊大楼,神经内科护士长罗文锦在搬家过程中发现医生办公室有一个介入时用的旧导管,几番询问才得知这是张细六的物品。他告诉罗文锦:“平时没有病人的时候,怕自己手生,所以拿着导管自己练习。”罗文锦介绍,其实,张细六每年亲自操作的手术至少有数百例。

为什么要这样追求极致呢?张细六的回答很“家常”:“我上学的时候喜欢去吃一家店里的蛋炒饭,我们学校门口有很多家蛋炒饭,但是他家每一次都会多加一些配菜,让整个炒饭的口感变好。即便是小小的蛋炒饭,只要你用心,做到极致,别人就可以感受到,医生也一样。”

追果敢

一再尝试只为给患者多省点手术费

去年夏天,有一位老人在钟家村地铁站突然倒地不起,热心市民拨打120将其送往市第五医院进行抢救。医院紧急启动绿色通道,并同时联系上家属。通过造影检查,发现老人左侧大脑中动脉100%闭塞,要迅速将血栓抽吸出体外,需要立刻手术。家属心存犹疑,一会说想转院,一会说再看看。有着多年心理医生经历的张细六主动跟患者家属沟通之后,敏锐地觉察到家属骨子里可能不是想转院,而是因费用问题和手术只有50%的成功率而迟疑。

“不能再拖了,如果你们愿意相信我,我会尽全力救人。”家属听完张细六的承诺终于点了头,同意手术。张细六立马转身冲进手术室。手术台上,张细六坚持用抽吸导管将血栓打通,接连三次全都失败了,张细六后背开始发汗。一般这类栓塞的患者会首先使用抽吸导管,但在尝试一两次失败之后就会放弃,立即采用成功率高一些的其他办法。但是失败了三次的张细六依然没有放弃,旁边的医生看出他的反常,问道:“张主任,你为什么那么纠结,在这里放一个导管一个支架,一下就可以把血栓取出来了,为什么你一直坚持用抽吸导管,这样做会增加手术难度。”

时间不等人。手术台上,患者脑内血栓打通刻不容缓,张细六手中的抽吸导管经过前面三次尝试也已经开始疲软,快无法使用。张细六清楚应该考虑换一种方式了,可是他想到家属因拮据产生的迟疑和无奈,还是坚持再试一次。“再试最后一次,实在不行我再上支架。”第四次,张细六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利用抽吸技术,最终缓缓取出5枚血栓。

历经40分钟,大脑中动脉被成功打通。病人得救了,费用也可控。在场的人都舒了一口气,张细六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

追情谊

“我相信你,大胆去做”

在张细六家衣柜的最里面,珍藏着一件签名球衣,这件球衣对于张细六来说意义非凡。

2022年3月,一位67岁的老人因脑梗被家属发现之后即刻送往医院。患者血压长期较高,控制不理想,手术有很高的风险。

正当家属犹豫之际,老人叫来张细六,声音很轻但很坚定:“我不怕死,我就怕瘫痪在床上。我相信你,大胆去做。”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张细六团队准备了各种应急预案,将风险降到最小。手术非常成功,第二天患者恢复正常。

“不是我救了他,是他对我们的信任救了他。”张细六告诉记者。

这位患者的儿子是国内一线的篮球队员。老人家康复后,一家人多次来医院致谢张细六。在诸多礼品中,张细六给自己的儿子挑了一件签名球衣和篮球。

篮球,张细六的儿子经常带到学校去打。球衣,被珍藏在家里挂着。

张细六说:“手术都会有风险,我们不是神,只是一个平凡的医生,也会害怕失败,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和患者共同承担风险。每次看见这件球衣,想起患者对我无条件的信任就觉得很感动,正是因为这份信任才让我勇往直前。”

张细六说:“曾有患者拿着百度来质问我,问我为什么跟这个上面说的不一样。我告诉他们‘我每天都在这里,我会为我说的每一条医嘱负责,医院也会对我的言行负责’。”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医生?张细六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他常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来自勉和勉人。既然你我皆是过客,何必在意尘世的虚名浮利?医者必有仁心,仁者才能兼具智慧和勇敢;医者必执初心,执初心者才能行于天地之间,无愧于内心。(长江日报记者谢东星 赵怡然 通讯员杨诗雨)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