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句千古绝唱:一句成为酒鬼的口头禅,一句成为青年的座右铭

2025-02-18 15:55:01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有这样一位人物,那便是曹操。他可是相当有名气的,在政治领域以及军事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称得上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呢。不过,对于曹操这个人,人们给出的评价那可真是各种各样,差别极大,有的对他赞誉有加,把他夸得很好;可也有的对他评价很低,批评指责的声音也不少,真可谓是褒贬不一,而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之间差距简直如同天壤之别。

在历史的评价中,对于曹操有着不同的看法哦。一部分人觉得,曹操就是个窃国的奸贼呢,他们认为曹操在那样的乱世之中,有着种种看似篡权夺位的举动,所以给他贴上了这样不太好的标签。但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部分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哦,他们觉得曹操其实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呢。在他们看来,曹操身处乱世,却有着非凡的政治才能、军事谋略等等,在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过人之处,足以担得起英雄这个称号。

那么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恐怕可以从他的诗句当中去探寻出些许端倪来。那曹操都留下过哪些广为流传、让人赞不绝口的诗句?这些诗句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

喝酒也能办大事

早在夏商周时期,酒就已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啦。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喝得上酒哦。不过呢,从那些出土的遗迹当中,发现了大量的酒器,这就足以证明,酒在夏商周那个时候就已经存在啦。

关于酒到底是被谁发明的这一点,如今已经没办法确切地去考证清楚啦。不过呢,在当下,大家普遍都持有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认为是杜康最先发现了酒哟。

大家知道杜康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他,可是夏朝时候的君王呢,而且还是大禹的后代哦。身为一国之君,杜康身上肩负着诸多职责,其中有一项就是要对百姓们种出来的粮食进行妥善储存。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杜康的君主,他可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王呢。在他治理国家期间,百姓们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安稳、舒心,大家都安居乐业的。而且,似乎上天也对他们格外眷顾,你看呢,每一年田地里的庄稼都是大丰收的景象。粮食产量特别高,百姓们自家吃用之后,还剩下好多好多的粮食呢,这些多出来的粮食没办法,就只能好好地储存起来啦。

在那个时候,压根就没有专门用来储存粮食的粮仓哦。而且呢,人们也并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合理地把粮食保存好。面对这样的情况,杜康想出了一个法子,他让大家把粮食都放到山洞里头去储藏起来呢。

山洞里面的环境阴暗又潮湿,这样的条件下,粮食即便放在那儿,也会坏得特别快。所以呢,杜康没办法继续把粮食放在山洞里了,只能去另外寻找合适的地方来存放粮食。

话说这一天,杜康带领着众人一同出门去打猎呢。就在大家一路前行的过程中,十分凑巧地遇到了一些大树。只见那些大树,每一棵都长得极为粗壮,不过呢,它们可不是生机勃勃的状态,而是早已枯死了,细细算来,这枯死的时间都已经过去很长很长啦。

话说杜康有一次偶然发现,好些大树不知道历经了多少岁月,已然变成了“尸体”一般的存在。仔细一瞧,这些大树内部居然是中空的状态,而且摸上去、看上去都感觉非常干燥。杜康脑海里瞬间闪过一个念头,心里琢磨着:这中空又干燥的大树内部环境,可不就是用来储藏粮食的绝佳地点嘛!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随后,杜康安排手下的人,把所有的粮食都运到了指定的这个地方。过了一阵子之后呢,杜康又一次来到了此处,结果却瞧见了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瞧,就在那几棵树干中间都已经空了的大树周边,满满当当的全是些动物呢,说它们是“尸体”吧,其实也不对,因为它们明明都还在一呼一吸地喘着气呢,只是都在呼呼大睡,睡得那叫一个沉,就算是有人走到跟前了,它们也压根察觉不到,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梦乡之中呢。

你知道吗?在这儿的空气当中啊,弥漫着一股特别的异香呢。杜康呢,就顺着这股香味开始寻找起来。找了好一会儿,最后在那个“粮仓”的根部,竟然发现了一些样子很奇特的“水”哦。再仔细瞧瞧周围那些倒下的动物,看样子好像都是因为喝了这些奇怪的“水”,所以才倒下的呢。

话说杜康啊,当时出于一份好奇心的驱使,就试着尝了尝那些被留下来的所谓的“水”。您猜怎么着?他可不像之前那些人一样尝了就晕倒,反而是嘴里感觉到了一股别样的清香呢。就这么着,经过了这一番意外的尝试,酒也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被人们给发现啦。

在古代,有个叫杜康的人。他特别厉害呢,后来居然发现了可以人工制作酒的方法。就因为这个了不起的发现,人们都把杜康看作是“酒圣”啦,意思就是大家都觉得他是发明酒的人哦。而且呢,杜康的儿子也不简单,他成功发明了用酒糟来酿醋的工艺呢,这父子俩在酿酒酿醋方面可都有着不小的贡献。

大家知道吗,杜康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那就是发明了人工酿酒。就因为他这了不起的贡献,后来人们渐渐就把杜康当成是酒的代名词啦。你看,在一些不太适合直接把“酒”这个字说出来的场合呢,老百姓们就会很巧妙地用“杜康”来指代酒哦。

咱们来举个例子啊,曹操写的诗里有这么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您瞧,这话说得可真是文雅,跟直白地说“何以解忧,唯有喝酒”比起来,那感觉可就完全不一样啦,明显前者听起来要好听得多呢。

当然啦,曹操写下这句诗,可不是单纯为了劝人去喝酒哦。实际上呢,他是借着喝酒这件事儿,在表达别的一些想法,或者说在阐述别的一些情况。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话是从曹操所写的《短歌行·其一》当中来的哦。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前呢。在那个时候,曹操可已经取得不少功绩啦,他已经成功地击破了乌桓,还把辽东给平定下来了,并且连西凉也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啦。

在正常情况下,曹操所率领的那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凭借其强大的兵力、精良的装备以及众多能征善战的将领等优势,是完全具备足够的实力去碾压与之对抗的敌军的。要是一切都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曹操极有可能凭借这支大军顺利实现统一中原的宏伟目标。

然而,上天似乎并不想让曹操顺顺利利地成就那一番大业。就在曹操征讨乌桓归来之后,发生了一件对他而言打击极大的事情,那便是他最为钟爱的谋士郭嘉离世了。要知道,郭嘉对于曹操来说,那可就如同是他的一条臂膀一般重要呢,如今郭嘉一去,就仿佛曹操的这条臂膀被生生截断了,这对曹操的事业无疑是个极为沉重的损失。

在那个时候,曹操已经深刻地察觉到了人才对于自己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呢。正好借着当下的这么一个契机,他就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短歌行·其一》啦。

这首诗里多处引用了典故,不过它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招揽贤才呢。就拿“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一句来说吧,得联系它前面的几句内容一起来看才行哦。

你看啊,当我们面对着美酒,放声高歌的时候,不禁就会感慨,人生能有多长时间呢?就好比那清晨的露水一般,转瞬即逝,过去的日子里,遗憾和感慨实在是太多啦。每每想到这些,心中那种激昂慷慨的情绪就会涌起,可那些忧愁的思绪啊,却怎么也难以忘怀。那到底要怎样才能排解掉这些忧愁呢?想来想去,大概也只有那美酒杜康,才能让自己暂且忘却这些烦恼吧。

彼时的曹操,已然不再拥有青春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岁月的流转让他不禁开始感慨起人生竟是如此的短暂。想想看啊,在这匆匆而过的有限人生里,居然还堆积着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事情。面对这般情形,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够稍稍缓解人们内心深处那种压抑着的苦闷情绪呢?思来想去,曹操觉得似乎唯有借酒消愁,沉浸在酒意之中,自己才能暂且从这诸多的烦恼里解脱出来。

有这么一句话,老是被那些酒鬼们挂在嘴边念叨着呢。其实呢,人家曹操那时候是借着喝酒来抒发内心的忧愁,可这些酒鬼们却完全搞反了,他们根本没有啥忧愁的事儿,就光知道一个劲儿地喝酒啦。

瞧,在这里曹操可是把自己描绘得相当凄惨呢。不过呢,紧接着他就开始讲述了,说自己之所以会这般难过,原因就在于一直都没有贤能之才前来投奔他自己。

要是有谁能够过来给自己帮上一把,那自己肯定会对其赞赏有加。曹操就曾对着天下的读书人讲道:“我可是很乐意去效仿周公的哦,为了能迎接各位贤能之才的到来,就算我正在吃东西,也可以先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放一会儿,之后再接着吃呢。”

慷慨激昂酬壮志

曹操会去寻找人才,原因就在于他深刻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那大家可能就会好奇了,他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认识到这一点的呢?

袁绍离世以后呢,他的那些儿子们可都不愿意向曹操投降。于是,他们就逃窜到了北方少数民族乌桓所聚居的地方。到了那儿之后呢,这些人还不安分,竟然带着乌桓人屡次对中原地区发起入侵。他们这般行径,真的是极为无耻啊,全然不顾中原百姓的安宁,做出这种侵扰他人家园的事,实在是让人不齿。

曹操一心想要为民除害,于是便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出发,前去征讨乌桓。可这征讨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要知道,曹操身边极为重要的谋士郭嘉因为患病,没办法一同前往。这可就给曹操的征讨行动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呢,在作战过程中,曹操接连发起了好几次进攻,然而每次都没能取得理想的战果,始终没能达成征讨乌桓、为民除害的预期目标呢。

话说在曹操领军作战之时,其军中有一人站了出来,给曹操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便是去探寻一条新的路径。而后呢,还真就找到了这么一条小路。曹操当机立断,率领军队顺着这条小路行进。您还别说,就这么着,曹操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从这条小路绕了过去,成功避开了那最为难行的区域。最终啊,曹操凭借此举,在这场战争中一举获得了胜利呢。

话说在凯旋而归的路途之中,曹操诗兴大发,作了一首《观沧海》。这首诗那可是气势恢宏磅礴,尤其是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特别贴合曹操当时那种得胜归来的心境呢。

有这么一个人,他在战场上屡获胜利,成功统一了北方。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想必当时的他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毕竟那种将大局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感觉,真的是太让人着迷啦,就好像拥有了一种特别的魔力似的。然而呢,在经历了这般令人兴奋的胜利喜悦之后,大家不妨想一想,曹操他又真正收获到了些什么呢?

老马也想去远方

在曹操的诸多诗作当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两首诗之外,还有一首《龟虽寿》也是非常有名的。在这首诗里,有这么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可以说是相当经典啦,后来成为了众多人用以激励自己努力奋进的座右铭呢。很多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或者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阻碍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话,从其中汲取力量,继续勇往直前地去努力拼搏。

这里所说的“老骥”呢,其实指的就是老马。你看那匹马,已经上了年纪,老到甚至连站都站不起来的程度了呢。不过呢,它可并没有就此放弃哦,它心里有着远大的志向,那志向可是在千里之外的远方呢。就算这匹老马在它这一生当中,很可能已经没办法真的到达那个千里之外的地方了,但它依旧是满心向往着远方,这种精神还真是让人挺感慨的呢。

在创作这首诗之际,曹操已然五十三岁高龄了。想当年,他曾有过刺杀董卓这般英勇无畏之举,那时的他还正值少年,意气风发,满腔热血。然而到了写这首诗的时候,岁月早已流逝,他已不再是曾经那个有着少年意气、敢于孤身行刺董卓的人了。

要知道,在古人的认知和实际情况里,五十岁算得上是一道分水岭般的门槛呢。在五十岁之前,人往往还精力比较充沛,做事也相对能干些,不管是操持家务、下地劳作,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还能较好地应对。可一旦到了五十岁之后呢,人的身体状况就开始走下坡路啦,各种各样的毛病就会渐渐冒出来,比如可能会时常感觉体力不支,容易生病等等,身体各方面都不像五十岁之前那么硬朗、能扛事儿啦。

在那个时候,医疗技术的发展程度还很有限呢。就因为这样的情况,人们只要稍微生点病,就面临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甚至有可能因此丢掉性命呢。

要知道,曹操写《龟虽寿》这首诗的时间啊,和他写《观沧海》的时间相比,仅仅是晚了那么一点点而已哦。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首诗当中所蕴含的情感,差别居然这么大呢。

要知道,曹操并非是那种取得一点成绩就飘飘然、忘乎所以的人。就拿他写《观沧海》来说吧,在那首诗里,乍一看他好像表现得十分狂妄自大,给人一种很张扬的感觉。不过呢,人家曹操可没一直那样,很快他就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没有沉浸在那种看似狂妄的状态中,还是很能把控自己情绪和心态的呢。

咱们来说说真正的英雄啊,真正的英雄呢,可不会因为一时之间的得与失就内心起波澜。就拿曹操来说吧,他在成功统一了北方之后,一般人可能就被这巨大的胜利带来的喜悦给弄得晕头转向啦,可曹操不一样哦。他在这个时候,反而深刻地感悟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其实是很短暂的,不过呢,虽然身体会逐渐老去,但内心却可以一直保持着那份年轻的活力。

在这之后呢,他并没有一直陷在年华逝去、不复再来的那种悲伤情绪里头。相反,他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地招揽天底下那些有本事、有才能的豪杰之士,想要凭借着这些人的力量,再去开创一番伟大的事业呢。

在这三句诗里,我所看到呈现出来的,分明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英雄模样呢,可绝对不是那种所谓的篡汉逆贼。

曹操在其人生历程中,确实有做出一些不符合传统礼法规范的事情。不过呢,要是放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来看,曹操无疑称得上是一位英雄人物哦。他所做过的诸多事情,比如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举措,还有他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这些诗句当中所蕴含并宣扬出来的独特精神,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呢,它们在岁月的长河里,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