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安全新局土耳其想给乌克兰派兵,法国要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这会让战后的欧洲更安全吗?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要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这话一出,直接惹毛了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佩斯科夫说这讲话“太挑衅了”。而就在欧洲领导人们还在消化马克龙的言论时,土耳其的官员又跟媒体说,土耳其已经准备好可以向乌克兰派兵,执行维和任务。这么说吧,现在的欧洲就像是个大杂烩。特朗普政府对欧洲事务不管不顾,这让一些北约国家很担心,但也有一些国家看到了机会。俄乌冲突削弱了俄罗斯的实力,也让乌克兰成了“药渣”。但现在一些地区的大国还想在战后安排上做文章,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这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未来的欧洲真的会更安全吗?
法国的核野心与现实困境来看看法国的情况。法国一直有个大国梦,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资格当欧洲防务的老大。马克龙特别强调,法国有自己的核武器,应该在欧洲防务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次美国抛弃乌克兰,也等于丢了自己的信誉。马克龙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法国来说,提供“核保护伞”不仅能削弱北约的影响,还能增强法国的领导力。如果法国成了掌握欧洲核威慑决策的人,那法国在欧洲的地位肯定不一样。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首先,英国不会支持这个想法。作为核大国,英国的核威慑政策跟北约紧密相关,还得依赖美国的支持。英国更愿意通过英美关系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而不是听从法国的指挥。东欧国家虽然对俄罗斯强硬,但还是更相信美国的核威慑和安全保障。法国可以增加国防开支,或者保护其他国家,但在其他北约成员国看来,法国还没有实力取代美国。总之,法国的计划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土耳其欲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维和角色土耳其的想法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作为北约的一员,土耳其在俄乌冲突中玩了个左右逢源的游戏:一边和莫斯科维持有限的合作,另一边又卖给乌克兰无人机,支持乌克兰的防御。换句话说,埃尔多安政府一直像在走钢丝,既要不得罪盟友,也不想失去和俄罗斯的关系。这次土耳其说愿意派兵维和,也是想在地区安全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向西方展示自己的担当,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了余地,以后好在俄乌两边斡旋。但是现在北约有点群龙无首,每个成员国都在发表不同的意见,这对解决俄乌冲突没什么帮助,也不利于欧洲未来的安全。成员国提出的各种新建议,都可能刺激到俄罗斯的神经。对莫斯科来说,无论哪个成员国,如果北约真的向乌克兰派维和部队,那就相当于让外国军队入驻,这和俄罗斯当初发动军事行动的目标背道而驰。另外,欧洲国家重新武装,法国扩大“核保护伞”这些举动,只会让欧洲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更加紧张。
欧洲应与俄罗斯重启对话欧洲现在应该做的是重新跟俄罗斯开始对话。泽连斯基说得对,美国有大洋隔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处理欧洲事务时,美国既可以插手,也可以抽身。但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俄罗斯就像是“搬不走的邻居”。如果欧洲继续沿着现在的思路走,即使俄乌冲突结束了,欧洲还是会陷入无尽的对抗和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