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江苏徐州某区,一对结婚八载的夫妻正经历婚姻破裂。李某与张某长期异地分居,在协议离婚阶段,张某向父母账户分批转入99万元引发争议。"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本分",张某在庭审中反复强调。令人震惊的是,经法院核查,这位月薪不过万的医护人员,在2020至2022年间累计向父母账户转款竟达80余万。原本普通的离婚诉讼,意外牵出隐蔽的财产转移网络。
案情回溯
2023年早春的某个工作日,李某整理共同账目时察觉蹊跷——张某工资账户中三年来电子流水莫名消失。这让他猛然记起分居阶段,妻子每逢周末必以"照顾患病双亲"为由返回娘家,返程时总会携带着鼓胀的皮质手提袋。
系统留存的交易记录揭露规律性操作:自双方分居的2020年起,张某每月固定向父亲账户转入2万元,附言栏清晰标注"赡养父母"。更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季度末都会从柜台支取5万现金。经银行工作人员证实,张某取现时常有法律从业者陪同,声称"用于父母重症治疗"。而资金最终流向其弟名下新购商铺,该商铺购置协议落款日期,恰与李某提交离婚诉讼仅相隔七日。
法庭调查阶段,张某提交逾百张诊疗凭证佐证父母癌症治疗支出。然而审判组核查医疗保障系统数据发现,其双亲近三年仅两次普通门诊记录。当李某代理律师指出"两位老人月退休金超万元且持有两处租赁房产"时,旁听群众发出惊叹。张某情绪失控拍桌质问:"子女多尽孝道也有错么?"
关键转折
争议焦点聚焦于房产处置阶段。李某母亲2017年全款购置的婚房虽登记为共有财产,但张某主张均分房产权益时,无法合理解释购房合同签署次日其弟账户突增20万元的事实。物业录像清晰记录着分居期间,张某频繁出入小区并带领中介实地勘验,与其当庭陈述的"维持家庭完整"主张产生根本性矛盾。
判决落地
经司法裁定,张某转至父母的99万元中,仅19万元被认定为合理赡养费用。基于李某母亲全额承担婚房购置费用及张某转移资产的事实,法院判决房产归属李某。宣判时刻,张某失控撕毁银行回单,纷飞的纸片如雪片飘落在标注"亲情支出"的案卷文书之上。
社会启示
网民"法外狂徒"犀利发问:"月入八千却月供三万赡养费,司法系统会如此无知?"
"人间清醒"留言强调:"该判决震慑了企图转移资产者。"
司法裁决始终秉持客观公正,当孝心演变为财产隐匿工具,审判机关必将穿透表象直抵本质。此案既彰显共有财产保护制度的效力,也映射当代婚姻关系中的信任裂痕与制度约束。那些披着孝道外衣的资产操作,终将在详实的资金轨迹面前无所遁形。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