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什么样的老师最受欢迎?
每个人的看法和喜好都不一样,如果从学术和教学能力层面来说,那些知识渊博,学术一流,教学能力突出的老师自然是最受欢迎的,但还有一些老师,不仅仅具备以上优势,还具备鲜明的个性,每一节课都让学生记忆深刻。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课堂上就有一位老师火了,他给理工科学生上专业课,中途在课堂上给学生写诗、讲诗,以至于学生直呼:还有谁敢?
国科大的一位学生在网络上分享了一段视频,记录了国科大雁西湖校区的一堂数字信号处理课的实况,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位老师将黑板写得满满的,留下的一块空白区域,居然写的是一首诗。
如果我没有识别错的话,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可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学中文的应该都知道,这首诗是古代契此和尚的一首《插秧诗》,描绘的是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低头时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天和白云,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以后才能长成稻(道),而在插秧的过程中,表面上是边插边退,实际上却是一直向前。
这首小诗充满了智慧和哲理,但不同的人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认为这是在告诉我们有时候“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是为了最终的胜利,还有人认为,这是在要求我们“六根”清净,才能真正看透真理,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很坦白地说,这些智慧和哲理对现代人同样适用,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该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很有意义。
可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呢?
数字信号处理,该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生物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相关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在此类专业课上写诗、讲诗,当然就成了一个“另类”的存在,难怪有学生直言:
还有谁敢?
可这样的老师往往能深得人心,大学课堂的知识传递不应该只拘泥于形式,而应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既要讲透知识,又要让学生爱上你的课程,老师得有点能耐。
有网友表示,中学时代最喜欢化学课,因为该老师上课经常讲一半化学,讲一半历史,这让他觉得化学课非常有意思。
还有网友分享,称自己还刷到过教中文的老师给学生讲高数,实在是太厉害了!
不过有网友很快认出了这位老师,他是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张颢老师,在国科大开设了DSP课程,他的课程总是让人醍醐灌顶,每一次听课都能大彻大悟,备受启发。
优秀的老师总爱“串台”,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老师在理工科学生的课堂上“串台”写诗、讲诗,不是说他文学造诣有多深,而是说他为了上好一节课真的用心了,所谓的“串台”并不是说课程很“水”,而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网络上有不少学生曾公开点评过张颢老师的课程,认为课程难度大,任务重,课堂上有大量的手写推导,但张老师讲课很有人格魅力,能感觉到他对课堂气氛和节奏的把控炉火纯青。
据说张颢老师在清华学生中的口碑也非常好,本硕博都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校内主要讲授本科生的《随机过程》课程,在学生享有极高的声望,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理论、阵列信号处理和复杂随机信号分析等,主持过多个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张颢老师对教学非常严谨,曾在论坛上坚持记录和分享课程教学心得,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促进课程改革,看过他心得分享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真正敬畏课堂的老师,将课堂当成了自己的人生舞台,他“火”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