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生命与知识间的平衡
张新贵
日光穿透斑驳的树叶,在地上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漫步其间,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感慨。这句千百年来被无数人传颂的话语,像一道深邃的谜题,在岁月的长河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着人们对生命与知识无尽的思考。
的确,生命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过短短数十载。而知识的海洋,广袤无垠,深邃浩渺,人类数千年文明的积累,各个学科领域的不断拓展,让知识的边界持续延伸,犹如宇宙般无穷无尽。为了追逐知识,莘莘学子在堆积如山的书籍中日夜苦读,学者们在实验室中废寝忘食地钻研,他们在知识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与研究,让身体疲惫不堪,精神压力也如影随形,这不禁让人深思,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否真的是一场永无胜算的“苦役”?
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对知识的追求。知识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从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中世纪的黑暗,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揭示自然的奥秘,再到互联网的发明让世界紧密相连,每一次知识的重大突破,都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对知识的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让我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使生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知识之间找到平衡呢?庄子给了我们答案:“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并非是让我们消极避世,而是提醒我们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被名利所诱惑,不应为了虚荣和功利而盲目追求。我们要学会取舍,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对自己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去学习和探索。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去享受生活的美好,陪伴家人和朋友,让心灵得到滋养和放松。
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宁静的自然中追求内心的智慧与自由。他用简单的生活方式,给自己留出了充裕的时间去思考生命的真谛,去阅读经典的书籍,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他在有限的生命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与生活的平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应如蜜蜂采蜜一般,在知识的花丛中,有选择地汲取花蜜,酿造属于自己的甜蜜。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不被无尽的知识所淹没,让生命在知识的润泽下,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沿着那条平衡的道路,悠然前行,保全天性,享尽天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