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生定义有新进展!究竟谁有资格享受本地生升学红利?

幸福我的那些事儿课程 2025-03-27 16:32:36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3月19日立法会上透露,本地生定义研究“进展顺利”,目标在新学年联招前公布最终方案。

据悉,或将考虑签证持有人入学前需居住一段时间才能获本地生学费资助,不过每年1.5万个本地学位数量不变。

香港本地生定义有新进展!政策变动预警,那么究竟谁有资格享受本地生升学红利?新的政策风向对内地家庭而言有什么样的影响?

谁有资格享受本地生升学红利?

随着香港各项人才引进计划的推进,大量人才及其家属获得香港身份,人才子女涌入香港读书,能够以 “本地生” 身份升读本地大学。

在学费方面获得的政府资助与本地生没有差别,外界担心这会分摊本地生的资源并加剧竞争。

很多人担忧非居港学生以自修生渠道报考,冲击到真正居港本地生的入学名额。

另有议员引述家长的话称,部分受养人在内地无需选科,还能 “不断刷题”,最后到香港参加考试,询问这种情况是否有失公平。

蔡若莲表示,香港有联招和非联招的方式,以确保公平性,并且面向全世界招生,一定会择优录取。她指出,当局保障本地学生入学,每年1.5万个本地学位不会改变,而非本地生是通过额外超收的方式招收的。她强调,未来会考虑用不同方式资助本地生,比如为那些没有获得资助的本地学生,考虑额外增加一些学位。

解析:学费成讨论重点

目前所有修改本地生定义的讨论方向都是改学费。即持受养人签证的同学不在香港读中学,可能要给更高的学费,但并没有说要把受养人移出1.5万名本地生名额之外。

未来极限通过优才或进修方式取得香港临时居民,从而让小孩因受养人同时迅速进入港籍池子的方式将行不通了!

如果想想享受本地生学费标准,新港人家庭就学成本与规划层面,若要求签证持有人入学前居住一定时长才能获本地生学费资助,内地赴港学生家庭或面临更高成本,需提前做好学业与财务规划。

香港联招&非联招学额对比

在香港升学,港籍身份至关重要。

香港的高等教育入学制度主要分为联招(JUPAS)和非联招(Non-JUPAS)两大类,这两种方式在学额分配上有明显的区别:

港籍生通过联招系统「JUPAS」申请大学,享有优势,因为港校80%的名额是保留给本地生的。根据政策,香港八大院校每年为本地生提供15,000个录取名额。

非港籍生则需通过非联招「Non-JUPAS」途径申请大学。虽然从2024年开始,非本地生的录取名额从3000人翻倍增至6000个,由20%放宽至40%,但需与内地高考、A-Level、SAT、DSE和IB等其他国际考试的学生竞争。

香港八大高校,如港大、港中文、港科大,80%本科名额通过JUPAS,分配给本地DSE考生,20%供国际生(A-Level、IB、AP 课程学生)竞争。2024 年,21% 本地DSE考生分数达到港三大录取线。

年份

JUPAS 报名人数

港八大本地生录取率(15000 学额)

港三大本地生录取率(8361 学额)

2024

39,298

38.2%

21.3%

2023

39,450

38.0%

21.2%

2022

38,955

38.5%

21.5%

2021

40,012

37.5%

20.9%

2020

41,238

36.4%

20.3%

2019

44,054

34.0%

19.0%

2018

46,346

32.4%

18.0%

2017

48,195

31.1%

17.3%

2016

53,503

28.0%

15.6%

2015

58,654

25.6%

14.3%

2014

63,678

23.6%

13.1%

2013

69,172

21.7%

12.1%

2012

64,450

23.3%

13.0%

内地生若想申请港校,可参考以下长期规划:

国际课程选择:港籍身份可选择DSE;看重科目深度目标英港联申选A-Level,追求综合素养培养选IB,结合自身情况和授课效果,决定线上或线下学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