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了2024年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虽然少数数据看起来不是那么靠谱。
比如网友们非常热衷于解读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但他们很少关心,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为牛马,需要至少20年时间。你知道20年前的中国,和如今的中国,区别有多大吗?何况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通用型人工智能开始普及的20年之后,或许那是一个超乎我们想象的未来。从这点看,出生人口减少的影响,似乎也没有那么大。也有网友说,要遏制35岁求职难现象。也有很多网友亲身经历了:35以后,愿意给offer的企业似乎很少了。掌握话语权的那帮人甚至说,35岁如果还没有功成名就,你这一生,大概率是要废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能够按照上下班,于很多人而言,越来越可望而不可及。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大概率不会拥有那么多稳定的工作岗位。更多人将不再从事打螺丝这类1号就知道30号在做什么的工作,而是从事外卖、保洁、维修这类客户随时上门、得随叫随到的工作。这种大趋势之下,能够提供高价值的企业,仍然愿意录用更年轻的劳动力,而不是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的大龄劳动力。事实上,我国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可能远不如网友们所想象的那样:没有年轻劳动力,所以劳动力的价格更高,所以我们会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统计模型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劳动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与现在维持在相对平衡的数量上。于大龄劳动力而言,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不仅如此,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实际拥有的劳动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0亿人,哪怕在生育意愿急剧下滑的今天,这种现状也没有多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