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7年,日军在大连举行“庆祝”大会,就在他们行礼时,查子香——一个普通的剃头匠,混入上万日军人群中,挥动斧头,斩下了日军高官的头颅。
他为何能如此英勇?又是如何做到的?
年幼的查子香,失去了父母的照料,从小便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由于生活的重压,他在14岁时,就开始了剃头匠的职业生涯,以理发为生,查子香每天与各色人打交道,积累了不少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磨砺。
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在他内心深处,积累成一种决心:不再忍受屈辱。
1937年,日军入侵中国,查子香随家人迁往大连,那里,日军的铁蹄,践踏着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
大连的街头,时常可以看到日本士兵的步伐,耳边常常传来日语的命令声,和恶行的传言。
街头的剃头匠,每天面对的,是那些冷漠或狂妄的日本侵略者。
从理发店的窗口,查子香看到了日军对中国百姓的暴行。
无辜的家庭在战火中破碎,血腥的屠杀发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连的百姓,生活在日军的铁拳下,查子香的内心,积蓄着一股无法抑制的怒火。
他决定,绝不再忍受屈辱,要为自己的国家,甚至为自己的民族复仇。
这一年,南京沦陷的消息传来,日军在大连举行“庆祝”大会,这时,查子香早已对日军积满了仇恨和愤怒。
心中也埋下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要杀掉日军高官,为南京报仇。
日军高官经常在大连,举行各种活动和军事会议。
他的凶狠和冷血,在查子香眼中,象征着日军对中国的暴虐,这些凶狠的高官,是中国人民苦难的根源。
查子香决定,将这个机会抓住,斩草除根。
在多次观察和侦查后,查子香得知,12月13日,日军将在大连市中心,举行隆重的大会。
这个日子,对查子香来说,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一天。
那一天,他要让所有在场的日军,和中国人都永远记住——即使在无望的局势下,也有中国人不愿低头。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查子香做了几个月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是伪装,身为剃头匠的他,平日里便接触过不少日本人,因此对于日军的制服和样式不陌生。
他决定穿上日军士兵的制服,以掩人耳目,又找到了一套旧军装,虽不是崭新的,却足够让他融入日军士兵的队伍。
制服整齐,头戴标准军帽,面部表情严肃,查子香很快就能够混入人群。
接下来,查子香需要一件“武器”,他选择了一把锋利的斧头,这把斧头既能快速解决敌人,又不容易引起怀疑,将斧头藏在衣物下,等待着时机。
关键的一步,是找到接近目标的机会,日军庆祝大会,将在一个宽敞的广场上举行,所有的高级军官和士兵,聚集在一起。
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行动的好时机,也是唯一的机会。
查子香每天都在广场周围徘徊,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渐渐地,熟悉了会议的流程,确定了日军高官座位位置。
一旦动手,时间就是生命,查子香必须趁日军松懈时,一击致命。
这几个月的筹备,查子香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警觉,这是一场生死未卜的赌,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为自己,也是为千千万万同胞报仇。
无论他成功与否,这场行动将决定他的一生,也将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刻。
12月13日,查子香早早地,来到了大连市中心的广场。
当天,日军举行盛大庆典,广场上,成千上万的日军士兵,和支持者聚集在一起,欢庆他们的“胜利”。
查子香混在人群中,穿着日军的制服,头戴标准军帽,眼神冷峻,心中早已做好了准备。
站在人群的边缘,目光紧锁着广场的中央。
今天的任务很简单——靠近日军高官,执行他的计划,高官坐在离演讲台不远的地方,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似乎已经将“胜利”视为囊中之物。
周围的日本士兵,正在交头接耳,讨论着他们的计划和胜利后的安排。
查子香的心跳开始加速,他知道不能急躁,所有的细节,必须完美无缺,一切必须如同他所计划的一样。
广场上的气氛热烈,日军高官们,正在开始为大会的开始做准备。
查子香静静地站在人群中,完全融入了这群庆祝的日本人中,没人察觉到,他与其他士兵的不同。
四周响起了欢笑声和日语的交谈声,一切看似平常,查子香的内心,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自己只有这一次机会。
高官站起身,准备走向演讲台时,查子香悄无声息地跟随人群移动,手中紧握着那把锋利的斧头,身体微微前倾,准备行动。
突然,会议的主持人宣布全体起立,所有人开始鞠躬行礼。
正是这个瞬间,查子香的机会来了,日本人鞠躬行礼的过程中,他们的目光往往低垂,几乎没有警觉。
他立刻从人群中跃出,直奔目标,此时,高官正在行礼,查子香也快速靠近了他,挥动着斧头,猛地一斧,朝着高官的头部,挥了过去。
整个场面瞬间陷入混乱,查子香毫不犹豫,紧接着又挥向了,身边的一名日军士兵,断了他的左臂。
场内的日本士兵和支持者开始慌乱,大声喊叫,四散奔逃。
一些人试图靠近查子香,凭借自己的一斧头,打破了他们的阵形,成功地逃脱了初期的包围。
混乱没有持续太久,很快,日军的宪兵们,发现了查子香的行踪,迅速包围了整个广场,查子香被迅速抓住,斧头也被他们从手中夺走。
他努力挣扎,在日军的强大力量面前,还是被制服了。
查子香被带到了临时的审讯室,等待他的是日军的严刑拷打。
他们希望从他口中,得到更多关于同伙,和背后策划者的信息,查子香没有丝毫的恐惧。
她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时刻,可能是他一生中重要的时刻,如果他能坚持到底,即使死,也将死得毫无遗憾。
长时间的拷问下,查子香没有泄露任何信息,保持沉默,不回答日军的任何问题。
日军显然不理解,这个普通的剃头匠,为何能拥有如此坚定的决心。
为了逼迫他,日军使用了更加残忍的刑罚,查子香不曾低头,他心里明白,他的牺牲无法改变大局,却能点燃更多人的反抗之火。
查子香被判刑,1939年9月,在大连的旅顺监狱,查子香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被秘密处决,时年仅27岁。
他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了各地,成为了抗日英雄的象征。
查子香的死,唤醒了沉默中的人们,他们不再视自己为弱者,查子香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点燃了抗日斗志,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投身到反抗侵略的战斗中。
他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后来的人们——在黑暗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束光,即使这束光微弱,也足以照亮他人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