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少年狂偷89部手机,还拍视频炫耀!抓了又放,店主崩溃:17万损失谁买单?

闲言粹语 2025-04-17 22:18:11

“他们知道自己是未成年,抓了也不会坐牢!”辽宁一家手机店老板杨先生愤怒控诉。4名未满16岁的少年深夜撬门闯入他的店铺,砸柜偷走89部手机,事后竟还嚣张拍视频炫耀!警方火速破案,却因嫌疑人年龄问题“抓了又放”,40部手机至今下落不明,店主17万损失无人赔偿……未成年人犯罪,究竟该“宽容”还是“严惩”?

【事件经过:嚣张作案,警方无奈放人】

深夜洗劫手机店4月7日凌晨3点,辽宁锦州黑山县一家手机店的监控拍下骇人一幕:4名少年用工具撬开卷帘门,抡起砖头猛砸展示柜玻璃,分工明确地盗走89部手机,总价值约17.8万元。店主杨先生清晨发现后报警,警方当天在沈阳抓获4人,追回49部手机,但剩余40部已被转卖或藏匿。

挑衅式炫耀视频曝光更令人愤怒的是,其中一名少年作案后竟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炫耀战果”,画面中几人嬉笑打闹,毫无悔意。杨先生透露,这些少年是流窜作案的“老手”,通过网络纠集,专挑手机店、烟酒店下手,“他们清楚未满16岁不用坐牢,根本不怕!”

警方处理引争议因4名嫌疑人均未满16周岁,警方仅作口头教育后释放,并联系家长协商赔偿。但家长态度冷漠,直言“管不了”。杨先生无奈表示:“难道未成年就能无法无天?我们的损失该找谁?”

【深度调查:未成年人犯罪为何屡禁不止?】

法律漏洞下的“免罪金牌”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未满16周岁者除非涉及故意杀人、抢劫等8类重罪,否则不承担刑事责任。本案中,盗窃罪不在其列,警方只能批评教育。律师指出,即使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已满14岁者可被拘留罚款,但实践中多以“教育为主”。

家长失职,社会买单?杨先生加入的“未成年人盗窃受害者群”已有30多名商家,遭遇如出一辙:孩子作案→抓了放→家长甩锅→赔偿无门。部分家长甚至纵容孩子,“反正不用坐牢,赔钱也没有”。法律专家强调,监护人本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执行难问题突出。

犯罪低龄化、团伙化趋势近年多地曝出未成年人组团盗窃案,如湖南株洲6名少年专偷高档摩托车、江苏宿迁未成年团伙连环抢劫便利店等。犯罪心理学专家分析,网络传播使未成年人更易模仿“快钱”手段,而法律惩戒力度不足变相助长侥幸心理。

【律师说法:受害者如何维权?】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赵良善律师给出关键建议:

民事索赔:店主可起诉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要求赔偿损失。

强化矫治:必要时可申请对问题少年进行“专门矫治教育”,避免再犯。

立法呼吁:建议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分级处置机制,对屡教不改者加重惩戒。

【网友热议:法律该不该“网开一面”?】

事件曝光后,话题#未成年犯罪该严惩吗#冲上热搜。

支持严惩派:“年龄不是护身符!未成年恶魔更可怕!”

教育优先派:“孩子还能改,关键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管教。”

中立理性派:“法律要平衡保护与惩戒,不能一刀切。”

【结语】

这起案件撕开了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残酷现实:法律“宽容”的本意是挽救孩子,但若缺乏有效矫正措施,反而可能纵容犯罪。当“未成年”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当家长管教形同虚设,社会公平该如何保障?或许,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法律的完善,更是家庭、学校、司法系统的合力——保护未成年人,不等于放纵恶行!

互动话题:你认为未成年犯罪该如何惩戒?✅ 支持降低刑责年龄✅ 家长连带坐牢+赔偿✅ 加强社区矫正教育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