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的台北金宝山墓园,一场本该被泪水浸透的葬礼意外成为全民推理现场。
当具俊晔捧着骨灰盒的照片全网刷屏时,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两个空位——12岁的玥儿和9岁的箖箖究竟有没有送母亲一程?这场缺席引发的连锁反应,直接把汪小菲家族的教育规划推上了舆论火山口。
葬礼现场流出的视频里,具俊晔全程占据C位,连骨灰盒落葬的镜头都没给孩子们留半分余地。
台媒最初信誓旦旦说孩子在场,结果被狗仔葛斯齐拿着现场录像当场打脸。

更绝的是马筱梅反手甩出做手工的照片,配文-孩子们需要正常生活-直接掀了桌子。
这场罗生门背后,藏着两岸教育体系碰撞的深层博弈。
汪小菲团队早就在谋划转学大计,北京某国际学校招生办主任透露,去年底就收到过玥儿的入学资料。

台湾省课纲和大陆教学进度的差异不是开玩笑,光数学教材就差了整整两个章节。
更别说箖箖正在关键的语言敏感期,突然从注音符号切换到拼音系统,搞不好就是一辈子的台湾腔普通话。
这些现实问题可比葬礼上的站位实在多了。

S家的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
要说保护孩子,当年大S带着娃上综艺可没见手软;要说家庭矛盾,汪小菲给前岳母打抚养费从没断过。
葬礼当天徐家人集体沉默,反倒是在北京的马筱梅成了信息发布中心。

这种角色错位,把群众急得直拍大腿——到底是S家故意设局,还是真就沟通脱节?
教育专家算过笔时间账,跨境转学至少需要半年缓冲期。
汪小菲给孩子报的暑期衔接班4月开课,这会儿确实该留在台湾收尾学业。

那些骂马筱梅不懂事的网友可能忘了,去年王菲女儿转学瑞士,光适应期就请了三个家教。
明星子女的教育规划,从来都是精确到分钟的战争。
这场葬礼引发的教育大讨论倒是给两岸家长提了个醒。

有在陆台商现身说法,自家孩子转学到上海,光是-的地得-用法就补了三个月课。
评论区瞬间变成教育经验交流现场,点赞最高的留言说:-别说孩子了,我三十岁改合同里的繁体字都头大。

-
当舆论还在纠结骨灰盒该谁捧的时候,玥儿的奥数老师已经布置了新作业。

葬礼是三个小时的仪式,教育可是十几年的大工程。
汪小菲和马筱梅在朝阳区看的学区房,每平米报价比台北豪宅还吓人。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可比热搜上的口水战实在多了。
留给群众的问题很尖锐:如果换做是你,愿意让孩子中断学业参加葬礼,还是咬牙完成教育衔接?评论区吵翻了天,有网友神总结:-这届父母太难了,活着拼学区房,走了还得拼葬礼站位。

-
真相或许永远在罗生门里打转,但玥儿书包里的作业本不会骗人。

当全网都在分析葬礼照片的像素点时,那个没出现在镜头里的儿童书房,可能正上演着更真实的人生剧本。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