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结束后,我军十万将士和两万多干部风雨兼程奔赴东北。随之,杜聿明也率军从山海关攻击前进,企图占领东北。谁占领东北,谁就在谈判桌子上有主动权,然而,刚经历过抗日战争洗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还难以适应大兵团作战,被杜聿明从山海关一路追到了松花江以北,毫无招架之力。
然而,就在被杜聿明追到松花江以北一年后,陷入很大的被动,以致谈判桌上都不占优势,战场天平就开始向东北民主联军倾斜,军事、经济等多方面主动权均掌握在东北民主联军手中。为何短短一年,便能扭转被追着打的局面?
首先,东北战略区的高级干部以及其他人才占到了我军一半以上,同时党政军一体化,适应战局发展。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根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力量发展东北,彭真、陈云、高岗、罗荣桓、101等人统一领导,其中彭真为书记,率领2万多干部以及十万部队开进东北,这都是精华。但很快,领导班子出现了分歧,毛泽东果断作出决断,1946年6月16日调整人事:“以101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陈云、高岗为东北局副书记和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以一人将东北党政军统一起来,东北一盘棋,有利于东北工作的开展。陈云、肖劲光到南满加强领导,北满和南满形成犄角之势。(北满指今天黑龙江省一带,南满指吉林南边一带)
第二,建立农村根据地,打土匪,开展土改运动,发展动员青壮年参军。从四平退出后,1946年7月7日,召开了七七会议。会议召开后,决定号召广大干部走出城市,深入乡下,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同时开展土改运动,将农民解放出来。东北地区匪患严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匪运动,电影《智取威虎山》便是以此为背景。将广大群众解放出来,积极开展革命教育,号召大家参军入伍,解放全东北,解放全中国。
毛泽东的电报这样写道:“东北在你们领导之下,改革了土地,发动了群众,建设了一支强有力军队”。可见,开展土改运动,解放群众,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很快,依托2万干部和十万军队建立起了百万雄师。
第三,重视军事后勤补给、军工、炮兵、空军等的建设。进入东北后,将由游击战转变为大兵团作战。依托这2万干部中的技术人才,以及东北现有的工业基础。相继成立铁道兵、炮兵、空军等兵种,同时加强军工建设,东北是最早开始建立航校的战略区,建立了强大的炮兵以及后勤补给单位,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力。
第四,重视部队战略战术的培养。过去以游击战为制胜法宝。新战场,要敢打硬仗,一点两面、三三制等战术根植每个官兵脑海中,提高了整体作战能力了。
最重要的还是土改运动的开展,激发了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