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这些年国家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职称的评审也越来越严格。在管理部门看来,职称是促进教育教学进步的法宝,唯有职称可以督促老师们不断学习和进步。这些年,也有很多人开始认可职称,认为教育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就是教学水平最高教学能力最强的老师,很多地方甚至把高级职称的老师纳入当地的人才库、专家库,这一切都足以说明职称的重要性。
但奇怪的一点就是,农村学校的高级教师越来越多了,甚至比很多城市的学校还多,基本上只要到年限老师们都能评上高级。但农村这些老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真的很强吗?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农村高级职称的老师越多,越证明职称和老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无关,越无法取得社会的信任,更无法体现教育的公平与科学。
第一:目前的职称已经沦为管理老师的武器,和水平能力无关。职称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表彰那些教学能力非常高超的老师,职称越高代表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越高。但看看现在的职称,早已背离了初衷,成了官方管理老师的武器。
首先,学校领导用职称各种拿捏老师。有了职称,领导的权利就被无限放大了,校长可以随意添加评定职称的条件,比如下乡支教、当班主任等等,但哪条法律规定了老师不当班主任不能评职称呢?不当班主任的老师教学水平就一定差吗?在职称面前,老师们只能忍气吞声,低三下四,只能无条件服从权威和领导。
其次,各地都不愿给乡村老师加工资,所以就在职称上倾斜。虽然职称倾斜也相当于加工资,但这严重违背了职称评审的公正和公平,对其他地方的教师就是不公平的。如果所有农村教师都能顺利晋升高级,那说明职称本身也不值钱,高级教师更不值得人尊重!
第二:目前的职称只能体现老师工资的差距,和能力水平也无关。虽然我们的职称评审越来越严格,能评上高级的老师好像都很了不起,但在大多数人的心中,目前的职称只能体现老师之间的工资差距,和能力水平并没什么关系。
很简单,教育上出现了太多反常的职称评审现象:不上一节课的领导都早早评上了高级;后勤上的基本不怎么上课的老师也早早评上了高级;农村很多教学水平不咋样的老师也早早评上了高级;很多领导的家属、亲戚也早早评上了高级。而同时,一大批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奋斗在教育一线几十年的老师却什么也评不上,所以职称能代表什么?怎么让人心服口服!
现在的职称唯一导致的差距就是工资差距,高级比初级的一月多好几千。大家干同样的工作,就因为职称不同,待遇相差巨大,所以职称真的是最公正和公平的吗?
农村教师职称越来越越高,但农村教学质量却越来越差,学生快跑完了,这不是对职称巨大的讽刺吗?专家总是认为,只要职称向农村学校倾斜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就提高了,教学质量就有保证了,也能留住学生了,但事实恰恰相反。可见职称真不是拯救教育的法宝,用职称想提高教学质量简直是痴人做梦。
当然,农村教学质量差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如此相信职称的作用呢?认为职称越高老师的水平就越高,越应该享受高的待遇?
写在最后:简单来讲,目前的职称只有两个作用,管理老师和区分老师。用职称把老师分为三六九等,这是主要目的。虽然我们培养了很多高级教师,但事实证明,这些所谓的高级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并没起到什么好的作用,反而是越改革越糟糕,看看目前的教育现状就明白了。如果这么多年教育上的专家不折腾,教育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屁不通
职称与收入有关
取消职称算了
纯粹放狗屁。
我没耐心看内容,但标题基本上是对的人。比如我乡镇一百多教师,第一个副高就是领导,在群里发的信息经常是错漏百出的,评副高也不是因为有水平,而是有后台。
[点赞]这几年确确实实就是这样,在某种环境下,职称跟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笑着哭]
边远,艰苦的山区农村仼教的老师们,给予一些在职称,待遇上的优厚是国家关心扶持,支持,农村教育的体现,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是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坚骨干力量,不要妄加非议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