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已准备好 2025 年 L3 级智驾,对此你有哪些期待?
华为宣布要在2025年推出L3级智能驾驶(可以理解为“有条件自动驾驶”),但在小米SU7车祸、清明节各种道路以及高速上“慎用智驾”的提醒,把智能驾驶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么对于智能驾驶,我们普通人可能就变得迷茫了,是积极拥抱还是买没有智驾的车,所以不由得让我们普通人内心发出一个疑问:华为这技术靠谱吗?现在的问题会不会影响它?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华为的L3智能驾驶有多厉害?
技术升级:更像“老司机”了
华为的这套新系统(ADS 4.0)说是能像人一样“看”路况——用摄像头、语音识别甚至“理解”路上标志牌的文字,再配合5G网络快速反应。比如遇到修路,它能自己变道绕开,不像现在很多车只会急刹车或者突然退出自动驾驶,让人手忙脚乱。之前小米SU7出事就是因为系统反应太慢(只提前2-3秒提醒),华为如果能做到更稳,确实是个突破。
法规跟上:终于不用“背锅”了?
现在很多车宣传的自动驾驶其实都是L2级别(辅助驾驶),出了事责任算司机的。但华为的L3级不同,它明确说:只要系统在自动驾驶状态,责任归车企。比如北京已经允许这类车在特定路段(比如封闭高速)完全接管驾驶,这对消费者来说更安心。
安全底线:极端情况也不掉链子
华为搞了个“五维安全标准”——不管是暴雨天、大雾天,还是高速突然冒出路障,系统都得能处理。甚至电池起火、车祸后车门打不开这种细节都考虑了(小米SU7事故里车门卡死就是个教训)。说白了,华为想告诉大家:我的智驾不是“能用”,而是“敢用”。

那么小米SU7标准版事故反应的智能驾驶会对华为有影响吗?小米SU7事故对华为是坏事还是好事?
小米车祸暴露了行业两大问题:一是系统反应不够快,二是责任划分不明确。但这事儿反而可能帮到华为:
用户更挑牌子了:华为的车主大多是买高端车型的人,本来就更看重安全而不是炫技。比如问界M9这类车没出过类似事故,口碑上占了优势。
行业标准变严了:专家现在要求车企必须说清楚“自动驾驶能干啥、不能干啥”,还得设计强制提醒(比如司机走神就报警)。华为本来就在系统里加了备用电源、多重解锁这些保险措施,可能以后这些会成为行业标配,等于华为提前“押对题”。
责任划分更清晰:华为直接承诺“系统开车时出事车企负责”,这种态度反而让用户更放心,尤其等法规完善后,大家可能更愿意选敢担责的品牌。

还有最后一个小问题,清明节高速“禁用智驾”会影响华为吗?
最近高速上很多“施工路段禁用智驾”的提醒,其实针对的是现在的L2级技术(司机还得随时准备接管)。但华为的L3定位更高,比如在封闭高速上可以完全让系统开。如果华为能证明自己的技术在这种路段确实更稳(比如主动绕开施工区),反而能显得比别人强。不过也得解决俩问题:
用户别乱用:很多人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结果出事了怪车。华为现在宣传时更强调“有条件使用”,还会监控司机状态(比如开车走神就警告),避免司机当甩手掌柜。
政策得更细:现在法规对L2、L3的区别没说太清楚,华为正在和政府部门合作推L3专用法规。比如以后可能规定“L3车在高速施工区不用禁用”,直接给华为开路。

总结华为的野心和挑战,华为的L3智驾技术上看着挺能打,法规和安全也提前布局了,再加上小米事故让行业反思“无脑卷功能”的毛病,长期看对华为有利。短期高速上的警示可能会让部分人观望,但如果华为真能做到“开车比人稳”“出事敢负责”,很可能成为智能驾驶的“安全标杆”。不过最终还得看2025年实际上路后,到底能不能像宣传的那么神。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