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桥,留下了谁的青春?

知事南京呀 2024-08-11 03:59:38

丁家桥,没有桥,有的只有一代代医学子的青春。

如果问丁家桥的回忆属于谁?是东南大学(南铁医)、化工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建工学院学子的青春,是湖南路马台街永远的意难平。

隔壁的童家巷,三五步就是一家米线店,高峰时各家都人声鼎沸,热气蒸腾。

站在湖南路上回头望着身旁的灯光隧道,写着丁家桥的路牌就伫立在远方不偏不倚。

‍⚕️‍⚕️‍⚕️

@哈哈署

丁家桥,是东大人的丁家桥。

@小鱼雷

从1958到2022,从南铁医到东大,从铁医路到厚德路,丁家桥87号是他们共同的独家记忆。

@虹

丁家桥87号,逝去的青春不变的荣光。曾经的南京铁道医学院,如今的东南大学直至今日依然是个潜心学医的好地方。

@灯泡

属于南铁的回忆,留在了2000年。

@七七

那年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改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别低头 皇冠会掉

作为一个在铁医出生,以及出生之后又得了新生儿败血症被铁医救回来的我来说,对中大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以及家里老人提到中大还是只会叫它铁医而不是中大医院。

@念儿

除了东南大学,南京化工学院的学子也在这里。南艺原本也在丁家桥,后来搬去了黄瓜园,你说巧了不是。

@十田

成片梧桐的环抱下独处宁静一隅,目送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入学毕业,见证他们从懵懂到学有所成。

@花菜菜

儿时和伙伴在铁医操场上奔跑放风筝,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也是在这里,跟着妈妈一起蹭吃食堂,这里对我来说是童年绕不开的地方。

@宋私服

小学在裴家桥,大学在丁家桥,这里对我来说是青春的代名词。

@lina

从狮子桥的灯光隧道出来,拐入车水马龙的丁家桥,没两步就溜进了童家巷。

@喜子

童家巷这条短短50米的小巷,米线、面条小吃扎堆,还贼爱用地名做前缀。来自宇宙各地的好吃,铺天盖地,被聚集在咫尺半径内。

@anna

童家巷的风味,米线是永远的主角。

@刀刀

桂林米线、湖南米线王、贵州米线三足鼎立,吃货的南京人们雨露均沾,主打一个谁都不放过。

@小鱼在宇宙

在丁家桥与童家巷的相交处取一点,可得,西北桥头拉面大王一家。12元5只打底,24元10只妥妥吃撑,用料实在良心。但不得不吐槽,排队人真的略多。

@刚子

一只看似平平无奇的锅贴,从外皮香到内里。牛肉鲜香,馅料扎实,牛肉馅还带点卤子汁水。

@花花

但作为老南京还是爱吃面条,宜宾燃面不得不为它点赞可惜曾经的“二食堂”倏地关闭,更换了如今的Black Bubble,几经求证是搬到了青岛路上。

@西西

西安面馆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杨记嘛还得见仁见智。

@平七七

当然还有流量不止桥头差的左师傅梅花糕,之前在马台街夜市的时候就忙得热火朝天,如今在童家巷也被很好地保存下来。

@漂泊

调好的面浆淋满梅花型的模具里,填满紫薯、水果、芝麻口味的馅,冒着小元宵、葡萄干、瓜子仁、七彩糖针,慢慢等待拉丝...

@姜仔

嗦粉认准童家巷几乎成了一种“迷信”。也许外表平平无奇,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真的好吃。

@米米

原来曾经的丁家桥也有桥,下面是南京的金川河只不过后来被石板盖住。

@江河湖海

湖南路繁华不再,长三角出版社、青春剧场、狮子桥步行街,一点一滴都是回不去的当年。

@二毛啊

一首《喝馄饨》唱火了马台街夜市,“每天晚上6点半,我就来到马台街”成为了无数南京人的生活日常。只是遗憾的是,马台街夜市还是在2007年5月9日这天走到了终点。

@汤包

马台街夜市的搬离,长三角出版物市场搬去五塘广场,经历了流拍后的山百也只剩爷爷奶奶前来光顾。

@风树叶

曾经的夜市总是充斥着孜然辣椒蒜蓉香,在新模范马路就能闻到。记忆里的画面如同往日如烟。

丁家桥,还在那边,汹涌的记忆还在脑中一幕幕闪过。

也许经历时间的洗礼它变了,但还是想没事来走一遭,比如去桥头排队来份锅贴,漫无目的感受真实的烟火气。

这便是它一直存在的最大意义了。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