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5月18日祝融号火星车失联周年的日子越来越近,各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粉丝都急切的盼望着祝融火星车从遥远的火星给大家发来一个“醒来”的信号,但时间越久,祝融火星车醒来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对于祝融号的结果,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已经暗示了其可能的结局!
天问一号是我国第二个火星探测器,这一点可能超出了很多网友的预料,我国的第一个探测器是“萤火一号”,搭载在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上,在2011年11月8日发射后未能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最终坠入太平洋。
与“萤火一号”搭便车不同,“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载具是我国第一款大型运载火箭CZ-5,它不只是一个绕轨探测器,同时携带了一个着陆器与巡视器“祝融号”火星车,一次火星探测完成“绕、落、巡”三个任务,中国开创了火星探测史上的唯一: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了相机、火星磁强计、火星光谱分析仪、探测雷达以及中性粒子分析仪等,2022年6月,天问一号环绕器完成获取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各载荷均工作正常,环绕器的任务完成,未来将转入火星全球遥感探测。
祝融号携带的设备有导航与地形相机、探地雷达、火星气象测量仪、火星表面成分分析仪与多光谱相机。2023年5月5日,新华网发布“祝融号”发现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新证据,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刊发了基于“祝融号”火星车观测数据的一项火星存在液态水的研究成果。火星有曾经有水已经不是秘密,但水是怎么分布的,后来又怎么消失却是一个谜,祝融号的发现将在火星有水的研究版面上补上一个重要的空缺。当然祝融号的研究也不止水这一项,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第一项: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填补了我国在火星研究科学领域的空白。
2022年6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发布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和火星车均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祝融火星车已经累计在火星表面行驶1921.5米。由于受到陆区冬季严寒和沙尘天气影响,火星车按设计状态于2022年5月18日进入冬季休眠模式,2022年12月前后,“祝融号”着陆区将进入初春季节,环境条件好转后将恢复正常工作。“祝融号”火星车尽管已经完成任务,但它的寿命却远未结束,因此在2021年8月21日、也就是90天的设计寿命之后仍然继续工作,一直到2022年5月18日因为火星冬季加上沙尘暴影响而休眠。NASA的探测器基本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工作了十几年,所以我们也同样希望祝融号可以再工作几年,然而让大家比较好奇的是NASA的探测器似乎不需要休眠,为什么祝融号就需要休眠呢?
其实答案并非能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直接回答,因为NASA有部分探测器是需要休眠的,比如勇气号和机遇号,也有不需要休眠的,比如毅力号,原因是前者使用太阳能电池,而后者则是核动力电池。电源是探测器的命根子,核动力电池能“24小时无休”持续不断地提供电源,主要用电规划合理就不存在缺电的时候,但太阳能电池就不一样了,火星存在昼夜,也有沙尘暴,还有极端低温,太阳能电池就没有核电池那么好混了:
火星光照条件远比地球差火星条件比较特殊,它是太阳系四颗岩石质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28亿千米,大约为日地距离的1.5倍以上,光照强度大约只有地球的43%左右。火星的另一个特殊条件是轨道偏心率达到了0.093,要比地球0.0167高出很多,这个差异导致火星的远日点与近日点距离相差达到了相差将近4300万千米,远日点的光照强度只有近日点的68.7%,相比之下地球的远日点和近日点光照强度不超过7%。
各位计算下就能知道,在远日点位置获取到的太阳能只有地球上的29.5%左右,也就是1/3还要略低一些。但更麻烦的是火星和地球一样也是有自转轴倾角的,而且还高达25.19°,比地球还略大一些,远日点加上自转轴倾角,冬季光照又大打折扣。火星的光照强度低导致火星夏季赤道温度也只有20℃,夜间还没有大气层保温,最低可达-70℃以下,冬季则更夸张,白天都只有-20℃,夜间更是可低至-130℃。火星沙尘暴居然比地球还严重还有一个条件比较有趣,火星有一个薄薄的大气层,大气压只有地球的1%,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95%,另外火星还极度干燥,所以仍然能在日照的上升气流中形成风,会将沙尘带入空中,并且秋冬季这个问题特别严重,还能形成沙尘暴,因此在火星上的探测器会遭遇两种结果:火星大气层中几乎没有水分,所以火星沙尘暴一旦发生,这些悬浮在空中的微颗粒不会被水汽增重加快沉降,而是会在火星大气中游荡半年甚至更久。所以火星沙尘暴发生很夸张,动辄就是三个月甚至大半年(地球年)。
沙尘暴前后的能见度
此时的火星车会遭遇三个难题,一个是火星冬季光照严重不足,另一个是极度寒冷,还有一个是火星沙尘沉降以及沙尘暴的威胁。应对前两个威胁的方法是休眠,捱过漫长的火星冬季,等到第二年春夏季再苏醒活动就可以了。而应对火星沙尘暴却没有好办法,NASA的火星探测车“机遇号”就“死”在了2018年6月份开始的一场持续了3个月的超级沙尘暴后,当时NASA的“机遇号”控制工作组发现了沙尘暴的形成,也正在积极准备充电休眠,但沙尘暴发展太快,匆匆忙忙休眠的机遇号再也没能醒来。
祝融火星车到底遭遇了什么?这应该是大家最想了解的结果,根据火星自然条件,我们猜测火星遭遇了如下几个可能是导致祝融火星车没有醒来的原因:祝融号有10个正十一烷罐保温,白天吸收热量液化,晚上释放热量固化,春夏秋季就是玩这个套路,但到了冬季,白天热量也不能液化,所以就只能休眠了。而电池以及部分电子设备在低于-40℃时就无法工作了,在低于-70℃~-100℃条件下电池可能会收到过放电影响损坏。因此设备损坏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另一个是火星车停车位置不佳,比如当年勇气号(Spirit),从2004年一直工作到2010年,行驶了7.73千米,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但非常不幸的是2009年末时它被卡在了一个软沙坑内,刚好车身有些倾斜角度影响了太阳能电池对准太阳充电,最终于2010年3月22日电池电量耗尽失联。
还有一个则是太阳能电池被火星沉降的沙尘影响,当被大面积覆盖时就彻底挂了。从2月21日NASA的火星轨道探测器(MRO)公布的祝融号将近一年来的三张活动照片对比,祝融号太阳能电池被沙尘覆盖的可能性可能更高一些。
这应该是最坏的结果了,从照片来看,蓝黑色的太阳能电池“本色”到今年2月份的土黄色,表示祝融号这状况挺严重的,那么还有可能苏醒吗?祝融号不是有清理太阳能电池沙尘的技术么,怎么就不用一下呢?大家理解还真没错,祝融号太阳能电池有防火星沙尘的镀层,不过这个功能只是减少沙尘沉降积累的速度却不能杜绝,所以时间长了还是会被彻底覆盖。另一个则是祝融号的四块太阳电池,其中位于前方的两块可以用电机展开后再次收起,让沙尘掉落。
不过这个功能在休眠状态下是无法使用的,只能在工作状态下展开,之所以没有在休眠前“抖抖沙尘”,笔者估计还是担心被卡住,而且沙尘沉降比例也不知道,还是抱有了侥幸心理,要在休眠前抖抖火星沙尘,很有可能此时的祝融号已经苏醒了。还有可能苏醒吗?除非奇迹发生或者再等等火星上的奇迹还真发生过一次,2007年4月20日,机遇号在火星的第1151个任务日,由于沙尘沉降严重,此前电池效率已经下降到280瓦(设计指标为950瓦),已经不足30%,但这天NASA的工程师突然发现机遇号的太阳能电池恢复到了800瓦,也就是设计指标的84%,唯一的解释就是机遇号遭遇了火星妖风,而在当天,机遇号的相机拍到了火星尘卷风。
火星尘卷风
真是走了狗屎运,这也让机遇号的寿命大增!要是现在的祝融号也被一阵火星妖风所拯救,那么它将绝地重生,我们希望这个奇迹会再次发生。2023年3月份,科学家团队成员的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徐懿,在接受美国VICE新闻网采访时表示,祝融号可能被沙尘覆盖光照不足无法启动,等再过几个月到了夏季时,祝融号所受光照将更加充足,温度也会相对升高。如果电池能重新充满电,火星车或许能够重新唤醒运行,再次开始在火面上的巡视工作。
但现在已经到5月中旬,目前是火星历29年5月25日,火星也已经过了立夏月,目前正处在小满月,6月份是火星的芒种月,火星的夏季正式开始是夏至月(7月),夏季还没到来,目前还有一线希望。不过“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4月15日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普讲座时表示:“祝融号2022年5月18日开始休眠,现在已经快休眠一年了。现在还很多人经常问我,祝融号还能不能睡醒来,我也不敢保证,醒不起来可能性还是存在,不过由于超期服役状态,出现各种结果 ,我觉得我们都会坦然的接受
总设计师也已经暗示了,我们都希望祝融号还能醒来继续工作,但希望可能真的不太大了,各位要做好祝融号彻底失联的心理准备,作为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祝融号已经非常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无论结局如何,它都是中国火星探测史上的里程碑。
我有点好奇,冬眠的时候太阳能板能否竖起来,这样不就可以大大减少沙尘咯,有阳光时也可以照到,虽然角度不一定很好,但有阳光总比没有好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只是想问,太阳能板,真的不能贴膜么?
不能设置自动清扫灰尘的装置吗?好比汽车的雨刮器
已经超期服役了,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