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越冬池清淤术,微生物分解法,五年周期表,关键时间节点
林蛙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蛙类,在我国有着不小的养殖规模。林蛙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像蛋白质、钙、磷等,这就决定了它有着较高的食用价值,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同时,林蛙的雌性个体的输卵管还可以入药,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在中药材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
咱们先来说说林蛙养殖的场景和痛点。就拿南方的养殖户来说吧,南方的气候湿热,这和林蛙原本生长的北方部分寒冷地区的环境差异很大。有一位广东的养殖户老陈,他在自家农场尝试养林蛙。刚开始的时候,他发现林蛙很娇气,湿热的环境让林蛙很容易生病。而且他发现林蛙的产卵量总是比北方养殖的同批林蛙要少,蛙肉的品质似乎也不够理想。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冬池的问题。
林蛙在冬天的时候需要在越冬池里安全过冬。但是经过一个冬季,越冬池里会堆积很多淤泥。这些淤泥如果不处理,有很多坏处。一方面,淤泥里会藏着各种病菌和害虫的虫卵,到了下一个养殖周期就容易让林蛙生病或者遭受虫害;另一方面,淤泥太多会改变越冬池的水质,使林蛙生活的环境变得恶劣,就像人住在脏兮兮的屋子里身体也会不舒服一样。
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微生物分解法了。这是一种比较环保又有效的清淤方式。我们先来搞清楚这个五年周期表。比如说,在越冬池使用的第五年,这时候淤泥已经堆积得很厚了,情况比较严重。一般来说,在秋季林蛙出池后,就可以开始清淤工作了。首先要做的是把越冬池里的水先排干,这时候就得注意排水的时间不能太短,最好能把池子里比较浅的地方都露出来,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3 - 5天。
然后就开始用微生物来分解淤泥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像是芽孢杆菌。芽孢杆菌生命力特别顽强,在合适的环境下能快速繁殖。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清洁员,开始分解淤泥中的有机物。这个时候得给它创造合适的环境。温度是个关键因素,在南方,温度比较适宜这个过程的时候大概在15 - 30摄氏度左右,这个温度范围大概能持续好几个月。比如说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峡谷地带,周围的环境温度在这个季节就比较合适。北方干冷的环境下,温度可能在10 - 20摄氏度左右比较合适,而且北方处理的时候时间可能会长一点,因为微生物的活性整体上没有南方高,在时间上可能要多预留20% - 50%的时间。
除了芽孢杆菌,还有一些其他微生物比如硝化细菌也不错。硝化细菌能让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降低水质的毒性。南方的养殖户老李就曾经在自家越冬池清淤的时候使用了这两种微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他的越冬池面积大概有半亩地,在使用微生物分解淤泥的过程中,他每天都会去观察淤泥的状态。刚开始的时候,淤泥还是有股难闻的气味,而且颜色乌黑黏稠。但是经过差不多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淤泥的颜色开始变浅,发黑发臭的情况也减轻了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比几种不同的绿植在越冬池边的种植情况。像菖蒲,它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而且很耐湿。菖蒲的叶子细长,有点像剑的形状。还有凤眼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葫芦,它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在净化水质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它如果长得太疯了,就会泛滥成灾。还有一种叫浮萍的绿植,它在水面上漂浮,同样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但是浮萍比较娇弱,容易受到水流和风的影响。对比后发现,在林蛙越冬池边种植菖蒲是比较好的选择。菖蒲比较稳定,能较好地适应越冬池周围的湿度和水质环境,而且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比较持久。
再说说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微生物分解淤泥的过程中,第一个关键节点大概是在开始后的30天左右。这个时候要检查一下微生物的分解情况,看看淤泥有没有开始松软,有没有异味减轻。如果发现分解效果不好,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微生物的投放量不够,或者是周围的环境条件不太适合。比如说,是不是水质太偏酸性或者偏碱性影响了微生物的活性。在北方的一些山区,水质可能会偏酸性,这时候可能就需要调整一下水的酸碱度,才能让微生物更好地工作。
第二个关键节点是在2个月左右。这个时候基本上淤泥已经分解了很大一部分,需要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这个时候可以用工具轻轻地翻动一下淤泥,让还没有完全分解的部分充分和微生物接触。不过这个过程要小心,不要把还没分解好的淤泥搅得太碎,不然容易导致水质再次变浑浊。
到了第三年的时候,即使前两年的清淤和微生物处理做得很好,也需要再检查一下越冬池。因为虽然微生物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但是经过两年的周期,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病菌或者有害物质产生。这时候可以采用换一部分水的方法,注入大概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新水。对于北方的养殖户来说,在冬季来临前,这一步尤其重要。因为北方冬季寒冷,一旦水质不好,林蛙在越冬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到了第四年,差不多在春天或者秋天的时候,可以对越冬池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检查。包括池壁有没有裂缝,底部有没有暗流等情况。因为林蛙是很敏感的动物,越冬池任何一点小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它们的生存。
再说说北方的养殖场情况。北方的养殖场面积一般比较大,有一个北方的养殖场张经理,他的养殖场里林蛙的养殖规模有几十亩。他在越冬池清淤的时候,采用的是大型的机械设备和微生物分解相结合的方法。先用机械设备把淤泥挖到池边,然后再用微生物来进一步分解池边的淤泥堆。这种方法效率比较高,但是由于北方冬季较长,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有限,所以也要把握好时间节点。
还有一个比较冷门的绿植叫水烛,它也是一种湿地植物。水烛的茎是中空的,看起来像一根根小蜡烛。它在净化水质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它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还有狐尾藻,狐尾藻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很好地固定池底的淤泥,防止淤泥再次悬浮。
在整个林蛙越冬池清淤的过程中,时间和环境因素是非常关键的。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清淤的方法和时间安排。南方的养殖户要注意防止湿热天气下微生物繁殖过快而失控的情况,北方的养殖户要注意在寒冷的季节里保护好已经处理好的淤泥和越冬池的环境。
说到这儿,就有点值得我们思考了。在林蛙养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越冬池的淤泥呢?比如说,有没有可能利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像生物电技术之类的,让淤泥分解得更彻底、更环保呢?这或许是我们以后可以研究探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