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原生家庭文章,有一位粉丝留言,说看完感触特别深,感觉就像自己。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阅读,用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小林,一位初中生,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我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
爸爸还没再婚时,还时不时打电话问候我,但爸爸再婚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爸爸不再时常给我买东西,也不在时常看我。
如果打电话也是问,考的怎么样,学习好不好。
考的好还好,考不好就会说,看看都学的啥。
为了让爸爸关注我,我拼命努力,但我的努力并没有换来鼓励,而是就这样有啥得意的。
特别弟弟出生后,爸爸和后妈对我更是不管不问,甚至连我上学都觉得浪费钱,想让我辍学,因爷爷奶奶的坚持,没有辍学。
在这个家里,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不应该花的,弟弟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他应该的。
开始时我还自我安慰,等我长大了就好了,但发现越长大越痛苦,我找不到学习的意义,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每天焦虑内耗。
我对未来看不到光明,我看到的都是黑暗。
于是,我不停地刷手机看小说来麻痹自己,希望通过看小说,找到一些活着的意义。
但现在看小说也平复不了我受伤的心,我悲观厌世,我时常问自己,我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体会苦难,还是干嘛?
作为学生明知道我应该认真学习,但我无法做到专注,我一闭眼就是家里不停的争吵声。
以及同学们被父母爱的场景,但对我来说是奢侈。
在同学们,他们有时常有穿不完的新衣服,还有吃不完的零食和花不完的零花钱时。
我却还陷在吃什么、穿什么的物质匮乏里。
别人吃过的,我见都没见过,但还要假装我吃过,我内心自卑,我怕同学们嘲笑我。
我每天假装开朗和大家合群,但只有自己知道,我内心有多孤独,看到他们那么好,我有多痛苦,我多想自己也能被爱着宠着。
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我太匮乏了,作为13岁的学生,我没出过县城,更没吃过很多美食。
我每天都把眼睛放在羡慕别人的世界里内耗自己,越是羡慕就越是生出与他们对比的心。
哪怕爷爷奶奶劝我好好学习,可我的心终究定不下来,我不知道我的明天和未来在哪里。
一个充斥在家庭内耗里的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家庭内耗和攀比上时,很难沉下心来学习。
同样他们成年后,也很难成功,因为童年的不幸让他们把大把的精力都用在修复家庭创伤上,根本无法沉下心来进行创造和探索。
就像这次五一,我满心期待这个五一假期。
期待着可以出去玩一玩,但事实是我在家里待了5天,每天就是不停地刷手机,奶奶让我学习,我满身戾气地说,要你管我。
我知道爷爷奶奶爱我,但我就是特别愤怒,只想把不满和委屈,都发泄在他们身上。
觉得是他们没让我过上好的生活,是他们让我这样,我越羡慕,我就越恨身边所有的人。
当爷爷奶奶劝我,不要和别人比,不要想太多,通过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未来时。
我第一反应是,我的人生不会好了,就这样了。
我现在对未来特别无望,对未来也特别悲观。
我看透了一切,觉得人生太苦太没意思了。
看完小林的叙述,我特别震撼,原生家庭的创伤原来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可以这么大。
我以为我的童年已经够苦了,但看完小林的叙述,我才知道,处在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
他们的人生更悲苦,心中更加无望和痛苦,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从小缺乏父爱和母爱。
从来没有被爱过的孩子,如何会用爱去爱身边的人,只有真正被爱过,才会传递爱。
但小林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作者唐安妮,唐安妮也是父母离异,从小爷爷奶奶把她带大。
爸爸再婚后,后妈不让她去城里读书,更不让她去县城里,她一直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虽然她也时常感到委屈痛苦,但她好在没有放弃读书,而是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大学。
走出了只有爷爷奶奶,没有爸爸妈妈爱的家庭。
最后又通过读书,成为一名自媒体创作者。
也通过读书疗愈,让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让自己通过读书和写作,涅槃重生。
史铁生老师曾说: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让我在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霾,唱支歌给你听。
在这里我想对小林说,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苦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先认输。
当我们对命运妥协时,那未来我们只会更苦,如果不想童年的苦难再重来一次,那就好好读书,通过读书改写自己悲苦的命运。
再倒回来说,你并不是没有人爱,你有爷爷奶奶,虽然你的父亲和后妈给的爱不到位。
但你的爷爷奶奶是真的爱你,但你因为羡慕他人,忽视掉了爷爷奶奶对你的爱和付出。
所以,放下攀比,关注自己,把心思用在爱自己,爱你的人身上,当你不再过多关注他人,你的内心就不会生出更多的痛苦。
你前面提到,你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看透一切了,我想说,你所谓的看透,实则只是在用固有的思维看待一切,禁锢自己。
觉得自己就是不幸的,一个人的不幸来源于哪里,攀比,如果不结合家庭现状盲目攀比。
那只会导致自己更加嫉妒,甚至心理扭曲。
看什么都不好,别人透漏出来的都是不善的。
其实这是因为你缺乏安全感,缺乏爱的滋养。
就像《人生只有一件事》书中曾说:
一个带着原生家庭烙印的人,他会错误地以为,“我”所了解的自己便是真正的自己。
因为对自我认知的偏差,他们都有过拧巴的生活,在拧巴中痛苦着,也在痛苦中迷茫着,不知道生活为何如此,更不知道如何改变。
既然关注别人这么痛苦,那就让别人过别人的生活,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自己的生活就好,何苦把别人的模板套在自己的生活上呢?
俗话说:上帝给你关闭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这扇窗也需要你努力争取。
如果我们只是被动的等待,那命运之轮就不会对你过多关注,而是让你在泥潭里继续沉沦,无法长出让你散发属于你光芒的翅膀。
愿你的生活,如所期、如所愿,真实而不拧巴。
哪怕中间有悲苦,但愿你能踏过悲苦,迎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