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恶心!两少年醉酒往火锅撒尿还拍视频炫耀,行为引发众怒

寻跃菡评娱乐 2025-03-13 12:49:12

上海,海底捞某包厢里,两个醉醺醺的男孩站在桌上放肆大笑:"看!老子给火锅加点料!"

这不是猎奇摆拍,而是发生在2025年2月24日凌晨的真实案件。

两名外省市来沪的17岁少年,用一泡尿撕开了餐饮安全的遮羞布,也浇醒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恶行”的容忍底线。

01 从醉酒狂欢到全网审判的14天

2月24日凌晨1点,上海市黄浦区某海底捞包间内,唐某和吴某在喝完8瓶啤酒后,突然跳上餐桌。

据警方通报,唐某率先对着火锅小便,吴某则用手机拍摄全程,甚至指点角度:“拍清楚点,尿到左边那格!”

事后,这段视频,被吴某上传到社交平台。

直到3月6日被网友搬运至微博,播放量瞬间破亿。

海底捞在视频曝光当天(3月6日)紧急报警。

3月8日,上海黄浦警方通报:两人因寻衅滋事被行政拘留。从作案到落网,正好14天。

02 海底捞的“消毒”能洗清什么?

3月9日,海底捞发布声明:涉事门店已更换全部锅具、餐具(含筷子),完成搬家式清洁消毒,并宣布起诉两名涉事者。

但这份看似果断的回应,却引发更大争议。

有消费者实地探访发现,该店3月1日-6日仍在营业。

“被尿过的包间当天就消毒过?”一位餐饮从业者透露:火锅店通常每晚统一清洗餐具,“除非当场抓获,否则根本不知道哪套被污染”。

03 法律重锤与人性考量的撕裂

接到报警后,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对两人处以行政拘留,但公众更关注的是:这样的处罚能否真正震慑恶行?

从法律层面看,涉事者面临双重追责:

行政责任:寻衅滋事行为已坐实,拘留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民事责任:海底捞明确表示将起诉索赔,包括被污染餐具更换、营业损失及品牌声誉损害等。

专业律师分析,若视频传播量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涉事者还可能面临更高处罚。

争议焦点集中在海底捞的"宽容"声明。

企业呼吁"避免攻击未成年人家庭"的表态,意外引发舆论反噬。

微博热评"今天宽容撒尿犯,明天谁宽容吃尿客?"获23万点赞,折射出公众对"未成年人特权"的愤怒。

04 信任重建的荆棘之路

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

餐饮业震动: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紧急要求火锅店公示包间清洁记录;

消费者恐慌:3月11日涉事门店恢复营业首日,客流量同比下跌62%;

社会信任危机:某点评网站出现"海底捞小便同款锅底"恶搞标签,阅读量突破1.2亿次

海底捞虽采取"搬家式消毒"、"全套餐具更换"等措施,但关键问题仍未解答:

2月24日至3月6日期间,被污染餐具是否流入其他顾客餐桌?

包间无监控的现状是否符合2025年4月即将实施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05 一堂价值千万的公共课

这场闹剧留下三重警示:

未成年人违法成本亟待重构

行政拘留与民事赔偿仅是治标,家庭教育缺位才是根源。正如警方通报强调的"外省市来沪人员"身份,暴露出流动青少年教育监管的盲区。

企业责任边界需要重新界定

海底捞既要维护品牌形象,又需平衡公众情绪。

其"后厨参观""明厨亮灶"等补救措施,被网友戏称为"尿出来的透明化"——若没有这场恶性事件,这些改进是否会延迟数年?

食品安全信任体系脆弱性暴露无遗

事件发生后,上海某高校食堂出现学生自带酒精炉吃火锅现象。

当"防止被投毒"成为就餐必备技能,我们离《礼记》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理想状态已越来越远。

结语

3月11日,有市民拍到涉事海底捞门店外墙上新挂的标语:"本店使用纳米级生物探测仪监测食品安全"。

讽刺的是,这条造价高昂的广告语,反而让更多人想起那个充满尿骚味的凌晨。

一泡尿浇醒的不仅是企业,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焦虑:当最基本的"吃饭安全"都需要高科技设备来保证,人性的底线究竟溃败到了何种境地?

0 阅读:2

寻跃菡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