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看上去威风凛凛,其实是个烫手山芋。
在东汉末年的乱局中,皇帝的权威早已成了个空壳。
董卓、曹操这些枭雄先后“挟持”了汉献帝,打着天子的旗号行事。
董卓换皇帝、曹操迎天子,都说这是为国为民,其实就是借个名义扩大自己的统治权。
但问题是,皇帝这块招牌真有那么好用吗?别说令诸侯了,很多时候连自己都罩不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a61ba88fb03d232d90144a4dd87d08.jpg)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天子的号召力早已荡然无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ae7113d01536ed9754b35b17a419c7.jpg)
汉末的皇帝,说白了就是个“吉祥物”。
董卓这个人很强吧,连换皇帝都不手软,结果呢?十八路诸侯直接联合起来讨伐他。
曹操比董卓聪明多了,对皇帝礼数做得足,但袁绍这种河北霸主根本不买账,曹操给他封个太尉,他直接撂挑子不接。
换句话说,诸侯们心里都门儿清皇帝的权威不过是个幌子,谁拳头硬,谁才是老大。
2. 挟天子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5aad8ddbf467775f63e8f5db5d9b4c.jpg)
曹操虽然挟天子,但他并不天天带着皇帝到处跑,而是把汉献帝安置在许都,自己则常年在外征战。
为什么?因为皇帝的存在只是一场“政治秀”,是用来给自己增加合法性的。
曹操深知,真把皇帝放在身边,风险太大,随时可能被人刺杀,比如董卓就是个前车之鉴。
更何况,曹操的权力实际靠的是军队和自己建立的文官集团,皇帝不过是个摆设,离远点更安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64a2b1ed78ad060dc72f727080a670.jpg)
3. 没有实力支撑,天子的招牌就是废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ef0c94eba05046b68411910dafde9d.jpg)
挟天子要奏效,关键还是看挟天子的人够不够硬。
董卓有军队,但缺乏政治智慧,最后被联合剿灭。
曹操有实力,也有政治技巧,但即便如此,他也没能真正“号令诸侯”。
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关中的马超,各个诸侯都占着自己的地盘,谁都不听调。
更讽刺的是,马超的父亲马腾和家族两百余人都被曹操当人质,结果马超带头反叛,气得曹操直接灭了他全家。
这说明什么?天子的名义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还是拳头够不够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f5e5d29cdcfb045cc5964a553da601.jpg)
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就是“道义”的包装,实质还是看实力。
天子只是工具,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够不够聪明。
董卓的失败,是因为他只有蛮力没有脑子;曹操的成功,则在于他懂得用天子的名义争取政治支持,但即便如此,他最终靠的还是武力统一北方。
天子这块招牌,说白了就是个“政治工具”,拿不拿得起,还是要看你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