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博物馆一件特殊的圣旨,上面竟写满脏话,它的主人也是个谜!

三余书社啥 2024-12-27 20:44:33

圣旨一般被视为皇家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接旨的臣下务必要妥善保管。尤其是明清两朝,更是被大臣们供奉焚香,视为“传家宝”,稍有不恭,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圣旨之所以“名贵”,除了皇权象征外,还因为钤有玉玺、材质名贵、书法精妙、内容史料价值丰富等。

所以,各地博物馆基本都会把圣旨真迹列入“一级文物”“重点文物”之列加以妥善保存。而在江苏徐州圣旨博物馆里,却保存着一件非常特殊的圣旨。它卷面被人恶意批改,写上了“脏话”,甚至还被扔在地上踩了几脚。

这件文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它被破坏后的样子。而博物馆方则表示不会对它进行清理修复,因为正是这些痕迹,再现了当时纷乱复杂的社会,这件文物名为《宣统三年二月初六日敕命》。

此圣旨是末代皇帝溥仪敕封给州同卫加二级孙秉忠之父母。相比于康雍乾三朝的圣旨用料考究,色彩绚丽,光绪、宣统圣旨则粗糙简陋、非常朴素,但书法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件圣旨被人破坏,表面写上了“孙秃子私藏皇帝老儿圣旨,妄想复辟,罪该万死”19个惊心动魄的大字,似乎也昭示着这物件及其主人的不幸遭遇。

“孙秃子”到底指的是谁已经很难说清,是这件圣旨当时的主人?还是孙秉忠?我们如今已无必要深究。专心欣赏此作书法,会领略到清末“馆阁体”的基本特征和明清“公文体”的变化。

明代初年以沈度、沈粲二人书法为代表的“台阁体”形成,经过明成祖朱棣的支持,成了宫廷内部和文人士大夫之间的“通用字体”。“台阁体”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字为范本,精致典雅、笔法严谨,且以小楷为主。

到了清代,“台阁体”逐渐向“馆阁体”发展,表现为字迹进一步工整精细、笔法进一步简化,“颜柳味”加重,变灵巧为庄严。结字也不再求平中寓险,中正大气即可。清代晚期,“馆阁体”进一步变得“严格”,以方正、乌黑、光洁为首要标准,艺术性变得越来越低,实用性则随之增高。

这部圣旨中的字迹比起“方光乌”的“馆阁体”有所进步,笔画刚健饱满,提按分明,不露锋芒,用笔方圆兼备。结字端庄肃整,墨色浓淡均匀。据推测应为宣统身边的大学士拟写,因此还保留着相当高的水准。

您对这件圣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