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的爱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无私奉献。
父母是只要孩子幸福,他们就幸福。他们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孩子,他们可以奉献一切、牺牲一切。
人类的爱就是这样,是自上而下的,就像水自上往下流一样。上一代总是把他们的爱给予下一代,把好东西都留给下一代,下一代就茁壮成长起来。
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才会生生不息。
以前的家庭,大多是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的,所以会有四世同堂的家庭。
现在,有些父母宁愿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老家,成为空巢老人,也不愿意去儿女家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年轻人崇尚自由,不愿意跟老人住在一起,尤其是儿媳不愿意跟婆婆住在一起,女婿不愿意跟岳父母住在一起,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有些老人为了不打扰子女,宁愿孤独地住在老家,也不愿意去儿女家住,怕给儿女添麻烦。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都是各有各的想法。
父母为儿女着想,儿女也要为父母着想的。
人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的,你今天怎么对待老人,他日你的孩子也会怎么对待你的,因为你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子女孝顺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古时孟子提出,孝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养口体”;第二层是“养志”;第三层是“大孝终身慕父母”。
所谓“养口体”,就是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吃穿不愁;“养志”是说父母有未了的心愿,子女要帮他们了了;“大孝终身慕父母”,是说行大孝的人,一生都要敬重父母。
所以说子女孝顺父母,不单单要让父母吃好穿好,还要在精神上对父母好。子女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不让父母为你操心和担心,这也是一种孝顺。
2
我有个朋友叫秀雅,前些天来跟我说他们家的事,絮絮叨叨说了老半天,都是他们家家长里短的事。
前几年,秀雅的父亲生病去世了,后来秀雅的母亲就一直独自住在乡下。秀雅好几次想把母亲接到城里来跟他们住在一起,可母亲总是不愿意,秀雅就很生气。
半个月前,秀雅的母亲去河边洗拖把时,失足掉进了河里。幸亏邻居看见了,才把她救了起来。如果邻居没看见,那秀雅的母亲可能要淹死了。
秀雅知道这事后,又要接母亲来自己家住,但母亲还是拒绝了。秀雅就跟母亲大吵一架,后来便跑到我这里来跟我诉苦,絮絮叨叨说着母亲的不是。
当初,秀雅和她老公是按男方娶,女方嫁的方式结婚的。现在秀雅和老公住的房子,是公婆出钱买的,结婚时公婆还出了彩礼钱、办了酒席等。
秀雅的母亲觉得自己不能去住在亲家出钱买的房子里,这样说不过去,哪有娶个儿媳还搭个丈母娘的,她觉得女婿和亲家的心里会有想法的。
秀雅的父亲生病那两年,老夫妻俩是住在秀雅家的,因为秀雅家离医院近。虽然女婿没说什么,但秀雅的母亲看得出来,女婿的心里总归是有点不爽的。
他父母出钱买的房子,他们老夫妻俩都没来住,却让一分房钱都没出的岳父母来住了,女婿觉得对不住自己父母。但因为是老丈人生病了,特殊情况,他也没法说什么。
我跟秀雅说,她母亲不肯来住,是在为她着想,在考虑女婿和亲家的心理,她要领母亲的情啊!
虽说她母亲独自住在乡下,有点孤独和无助,但如果她住到女儿家过得不开心,那还不如一个人住呢!她母亲希望的是女儿过得幸福,这点对她母亲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劝秀雅不要强求了,母亲是在为她的婚姻和家庭着想,那她就应该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过得幸福,母亲才会开心。
秀雅听我这么说,不吭声了,可能她想想我说得也在理吧!
其实子女孝顺父母,并不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边,天天伺候的。当然,如果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了,那是另当别论的。
秀雅的母亲之所以不愿意来秀雅家,完全是在为秀雅的婚姻考虑,不想为难女儿,也不想给女婿添麻烦。
她非常明事理,在将心比心地考虑亲家的感受,所以觉得自己住到亲家出钱买的房子里养老,是不合适的,她宁愿一个人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
3
其实,老人宁愿在老家孤独,也不愿意去子女家住,原因不外乎下面这几点。
一、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
秀雅的母亲就是这种类型,她是不想给女儿女婿添麻烦,而且现在自己能动,就宁愿孤独,也不愿意去女儿家住。
像秀雅母亲这种类型的,生活中很多。
有的婆婆怕去儿子家住后,跟儿媳发生婆媳矛盾,那儿子夹在中间就左右为难了,所以她不愿意去儿子家住。
有些老人不愿意去女儿家住,是不想女儿在女婿面前为难,希望他们小两口恩恩爱爱地生活。
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工作压力很大,回家还要照顾孩子。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还要照顾老人,那负担就更重了。
所以那些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就不愿意去住在子女家,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到他们身体实在不行时,再另作打算。
二、怕跟子女发生矛盾
父母和子女是两代人,在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一定的分歧的,这就是代沟。因为有代沟,就特别容易产生矛盾,家庭就会变得不和睦。
比如生活习惯上,子女大多爱干净,老人年纪大了,在卫生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了,那双方就产生矛盾了。
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在婆媳之间产生矛盾。儿媳嫌弃婆婆不卫生,婆婆不愿意改,双方谁也不愿意让步,就吵架了。
一旦婆媳吵架后,就很容易会引发夫妻矛盾,家庭战争就爆发了。
再比如: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熬夜,半夜三更还没睡觉,这是很正常的事了。但老人比较早睡,早上又早起,双方生活习惯不同,也会产生矛盾的。
老人看不惯年轻人,年轻人又看不惯老人,双方各有各的想法。这种情况住在一起的话,那是注定会发生家庭战争,家里会鸡犬不宁的。
有的夫妻离婚,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因为老人的掺和导致的。
老人不愿意发生家庭战争,不愿意子女因为他们而离婚,就不愿意去子女家住了。其实,这样对谁都好,老人和子女各过各的。
三、老人想要有自己的生活
年轻人会有想法,老人也有自己的想法的,也想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有些老人,你别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老家,其实他过得很舒心,很自由。虽说一个人有点孤独,但不用看儿女的脸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也是一种幸福。
乡下的房子大多是自己盖的宅基地房子,城里大多是公寓房,对有些在乡下住惯了的老人来说,住进城里的公寓房里,如同是住进了笼子里一样。
所以他们不愿意去城里的儿女家住,宁愿独自住在乡下。他们在房前屋后种种菜,养养鸡鸭,再左邻右舍串串门、拉拉家常等,他们觉得这种生活也很不错。
其实,城里人有城里人的活法,乡下人有乡下人的活法,都是各有各的乐趣,各有各的苦涊。
有些老年人,可能还想开始一段黄昏恋呢!那跟子女住在一起,肯定是不方便的,所以他们要独自生活,不愿意住到子女家去。
四、想要当家做主的权利
谁的家谁当家做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庭,儿女随时都可以回来,父母总归是敞开怀抱接纳他们的。
对儿女来说,那是自己从小长大的环境,他们非常熟悉,所以回到父母家,马上就有归属感的。
但儿女的家,却未必是父母的家,父母到儿女家去,也没办法太有主公翁精神的。
儿子的家有儿媳,女儿的家有女婿,儿媳和女婿都不是自己养大的孩子,自己怎么能要求他们呢?
所以公婆和儿媳之间、岳父母和女婿之间,不管表面上关系多好,都是有距离的,也没办法要求对方什么的。
很多家庭发生婆媳矛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婆婆太会自作主张了。如果婆婆住到儿子家后,什么都要自己拿主意,都由自己说了算,那必定会发生婆媳矛盾的。
在儿子的家里,女主人是儿媳,婆婆们要明白这一点。婆婆只在自己的家里是女主人,也只能在自己家里当家做主,不要去儿子家指手画脚的。
所以,有些老人是为了要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才不愿意去儿女家住的。他们住在自己家里,做自己的主人,不想去别人家里寄人篱下地生活。
五、不想给儿女当牛做马
有些老人比较想得开,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老了,就该享受生活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都会有晚年的。
人生一辈子,谁都不容易,年轻时又要工作,又要抚养孩子,还要赡养老人等,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累。
现在送走了老人,孩子长大了,他们自己也已经老了,就想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
但如果老人跟儿女住在一起,看到儿女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带孩子等,老人怎么能只顾自己享受,却不帮他们搭把手呢?
那些跟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大多要么是帮忙做家务;要么帮忙带孩子等,总是忙得屁颠屁颠的。有的不仅要出力,还要贴钱给子女,子女还不一定说他们好呢!
所以有些老人就不愿意去儿女家住,不想再为儿女当牛做马了,也不想看着儿女的脸色过日子。
他们一个人住在老家,虽说孤单一些,但过得舒心、自由,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结语: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老人和子女还是分开住比较好,各自在自己家里当主人,不要去干涉对方的生活。
如果老人身体出问题了,生活不能自理了,那子女是必须要管他们的。这时,老人去子女家住也是应该的,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
当然,也有的人家可能会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只要老人愿意,这也没什么。
老人也要体谅子女,子女的生活压力很大,如果能够在床边尽孝,他们何尝不愿意呢?
总的来说,有些老人宁愿在老家孤独,也不愿意去子女家住,那是有他们的原因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都是各有各的故事,谁也不要去妄加指责别人。
义尽而仁至[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