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大家熟悉的两个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就是出自司马迁《史记》里面的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是战国时期的良将,但是被大家更多记得的却是辛弃疾的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知道廉颇会不会气的从地下爬出来找他算账。在廉颇纵横疆场春风得意,职场一路扶摇直上的时候,我们的蔺相如还只是一个宦官头子的一个门客,连个正式工都算不上。
话说赵惠文王偶然得到一块上好的玉石叫和氏璧。按说这个宝贝原先是楚国所有,既然这么珍贵,怎么着就从楚国失落了呢?秦昭王听说之后,本着“天下万物,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的良好思想,就让人托了句话,要用十五个城池换这块玉。看,是不是有争夺倚天剑屠龙刀的感觉了?
我们的赵王呢,显然没有“奇文共欣赏”的觉悟,再加上秦国在国际上名声实在太坏。可怜的赵王担心如果答应换的话是肉包子打狗,不答应的话又怕被人打。就在他心如刀绞的时候,那个宦官头子举荐了蔺相如。至于为什么是蔺相如,是因为这个宦官头子曾经犯了个不大不小的罪,因此想要跳槽到燕国。蔺相如就问他为什么选择燕国,宦官头子就说有一次燕赵开会,燕王拉着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并表达了要结为好兄弟的意图。蔺相如大不以为然,就给他举例子说道,你这就像采购或者SQE一旦离开现有的世界500强平台, 看你以前那些供应商还理你不。你不如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好好表现,以后虽然不能迎娶白富美,但是继续升职加薪还是有可能的。这故事讲完,赵王立刻愉快的决定让他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阿汤哥的碟中谍系列应该向蔺相如致敬的。由此可见,职场上成功之道就是你要行,要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也要行。
接下来自然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表示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并且表现出极强的沟通能力。这也完成了他职场上的连升三四五六级,上大夫已经成功晋升为高层了。从地图上看,赵国都城邯郸距离秦咸阳直线距离仅仅600公里左右,中间就夹个山西,对比一下现在的欧洲就大概可以估算出以前的诸侯国环境了。
完璧归赵表面上看赵国似乎是扳回来一局,但是弱国无外交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回来。果不其然,接下来两年秦国不断的进攻赵国之余,又托人给赵王带句话,要在黄河西边的渑池开个茶话会。可怜的赵王下意识的就要拒绝。廉颇和蔺相如俩人就给他做心理建设,说如果你不去的话,不就是向国际社会挑明我们不行了嘛?而且你就算出啥意外也没事,我们有备案到时候直接立太子为王。渑池大会上,秦王借酒装疯卖傻,非得要听赵王亲手鼓得瑟,并让史官记下来。这有苏大强非得要喝手磨咖啡那味儿了。蔺相如心中不忿,于是也提出想要听亲王亲手击的缶。秦王自然不愿意。蔺相如继续向前并出言威胁如果秦王不听话,那么蔺相如就不介意用自己的鲜血来喷洒秦王一身。就这样,蔺相如成功地保住了可怜的赵王的颜面,并凭借此被升为上卿,从而在职等上超过了廉颇。
廉颇自然不高兴了。这不是欺负人么,典型的干得好不如PPT讲的好。渑池之会自己在幕后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秦国最终没有撕破脸皮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军事部署吗,怎么论功行赏就没有份了?生气的廉颇说他不介意让廉颇尝尝自己的老拳。蔺相如听说之后,就始终避开廉颇,开早会的时候也请个病假,走路始终多带双眼睛,远远看到就闪开。他的有情操的下属忍不住了,纷纷提出辞呈,认为这也太耻辱了。于是蔺相如继续发挥了他的口才,他问大家廉颇跟秦王比会怎么样?你看,这是正经人会问的问题吗?大凡脑袋正常的自然会说廉颇肯定比不上秦王了。紧接着蔺相如就说,你看我连秦王都不怕,还能怕廉颇吗?这两句话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接着蔺相如又推心置腹地说,我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大局着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蔺相如这就是在讲大话了,秦国啥时候因为赵国有你们二人就不敢来打了啊?不管怎么样,蔺相如这番话很成功地传到了廉颇耳中,接下来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司马迁最后写道:面对死亡而不畏惧,不是因为死亡是一件难事,而怎样对待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面前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战国七雄烽烟征战的历史,诞生了无数耳熟能详的故事和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在秦国的统一过程中,其他国家无论是求生还是求败,生存还是毁灭,都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留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供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