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1942年6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冀中军区警备旅锄奸科干事徐光耀被日军包围在赵邢村,他焦急地告诉大娘:“鬼子来了……”
他的言下之意显然是,日本人来了,快把我藏起来。
谁知,大娘眼睛一瞪,用手指着徐光耀:“那你还不快跑,啰嗦个啥?”
群众一贯拥护支持八路军抗日,这位大娘为何会对八路军如此冷淡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b8a7566b84df06a6e1bc8ce1ab330d1.jpg)
根据地妇女
这一切,还要从“五一大扫荡”说起。
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打得日军心惊胆战。
日军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恼羞成怒,从1942年5月1日开始,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五一大扫荡”。
“五一大扫荡”惨无人道,有“坚壁清野”,有“梳篦清剿”,有“铁壁合围”,还有“拉网清剿”,加上“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3b3b9bd63aa20efc8f9cdd10c2b1419.jpg)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冀中根据地的所有县城和较大的集镇、村庄,都插上了膏药旗。
日伪军在冀中建立了1700多个据点,挖了4000多公里的封锁沟和封锁墙,冀中根据地被肢解成2670多块。
日军的残酷“扫荡”,使冀中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冀中军区部队减员近1.7万人,加上干部和革命群众,牺牲人数超过5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522df07b4b7c7560779a62efac863d0.jpg)
其中有18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地委秘书长于时雨,还有30团团长萧治国和政委汪威等干部。
几乎一夜之间,根据地几乎被抹去,全部变成了日占区和游击区。
日军掌握着大量战争资源,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兵力占绝对优势。很多老红军多年后回忆起“五一大扫荡”来,依然记忆犹新:“苏区反‘围剿’和长征,也没有冈村宁次的‘大扫荡’残酷。”
在这一背景下,冀中区委和军区不得不调整战略,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离开苦心经营的根据地。主力部队便先后离开冀中,转移到了北岳、太行、冀鲁豫、冀鲁边区。
但是,八路军不能撇下乡亲们不管。在敌人刚开始“扫荡”的时候,就留下大部分基干团(小团)和地方游击队,在敌占区继续坚持斗争。
其中,军区警备旅被分为两部分:一部为旅直属队和1团(共14个连);一部分为2团。
而本文的主人公徐光耀(小说《小兵张嘎》的作者),则被安排到下面“检查工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f5592233d65a384ebe895316c38a851.jpg)
说是“检查工作”,其实是离开部队,被精简下来,暂时隐蔽到老乡家里,等形势好了再回到部队。
徐光耀被分配到束冀县第7区小队,这个小队总共才30个人,25条枪,成员都是当地农民。
这支队伍不穿军装,平时种地下田,相对于正规部队,比较散漫,甚至见了首长也不敬礼。
1925年出生的徐光耀,是河北雄县人,当年只有17岁,但千万别小看了他。
徐光耀1938年就参加了八路军,算起来此时已经有4年军龄。
尽管如此,被编到游击队,他也没法改变什么。
几天后,刘光耀遇见了“娘家人”警备旅2团,他满心欢喜地找上门,想打探一些好消息,没想到听到的却是噩耗。
5月23日,旅直和1团在深县南部的王家堡和日伪军遭遇,一场激战后,旅长王长江和参谋长叶楚屏下落不明(后来才知道他们在老乡家的地窖里藏了四五天,回到了队伍中)。
1团长张子元被俘,团政委陈德仁、军区宣传部长张仁怀和副团长郭慕汾等干部英勇牺牲,全团只剩下1团2营100多名战士。
在此后的一个月里,这些战士跟敌人打了5场恶仗,最后进入北岳区。
旷伏兆团长则带领警备旅2团从外围到深县南部(简称“深南”),任务是寻找失散的战士。他们之所以敢到这里来,是有底气的。
从1939年开始,警备旅就在这里活动,在当地群众基础好,军民生死与共,风雨同舟。
有群众支持,有什么可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5214f916a94da5734b5e8091ba757d6.jpg)
在红大学习时的旷伏兆
可是,当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老百姓变了。
群众见了他们,没有久别重逢的惊喜,而是目光闪烁,像见到了陌生人一样。
他们想跟八路军说话,却欲言又止,想靠近,却躲躲闪闪。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日军太残暴,见人就杀,见姑娘就奸淫,见房子就烧。谁要和八路军有联系,不但杀全家,就是左右前后的邻居也跟着倒霉。当时冀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村村都戴孝,户户有哭声。”
经过“大扫荡”,老百姓心有余悸,见了亲人八路军,虽然想像过去一样,却又生怕别人举报,不知道如何是好。
旷团长见到徐光耀之后,给他分配了一个任务,让他跟宣传干事何作涛一起,去寻找深南县委,在县委的协助下寻找失散战士,还有掩埋隐蔽起来的武器,恢复县大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dfbf03f3cef84d0357ddd6a11e5ea6c.jpg)
两人很快找到了深县县委,在县委的安排下到各村寻找失散人员和武器。
这时候,他们更加感受到了群众的变化。
有的群众像躲瘟疫一样躲他们,因为八路军出现在哪里,鬼子很快就会到哪里去,就可能掀起血雨腥风。
白天和晚上,群众判若两人。
大白天的时候,他们见了八路军,躲得远远的。晚上见没人了,就会悄悄把八路军喊到家里,管吃管喝。
以上说的,主要是当地的男人。而女人们见了八路军,则显得更加冷漠。
徐光耀来到一个叫“狗剩”的两面村长家,其妻子一副冷脸。
不用介绍,她也知道徐光耀的身份。
不过,她一点也不掩饰对徐光耀的恐惧,对丈夫说:“你咋什么人都往家里领,我可不想当寡妇,也不想让鬼子烧咱家的房子。”
狗剩眼睛一瞪:“你现在就出去,想当寡妇,我还不给你机会呢。”
丈夫这么一说,他的媳妇不敢再叽喳。
但是冷眼和冷脸,倒是没少给。
两天后的一天中午,狗剩出去了,徐光耀正在烧火做饭,忽然听到大街上传来皮靴的声音和马蹄声,他爬上墙头一看,心说“糟了”,鬼子来了。
他赶紧回屋对狗剩媳妇说:“大娘不好了,敌人来了!”
“在哪啊?”
“已经到大街上了。”徐光耀的意思是,让对方给自己找个地方藏起来。“那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往村外跑呀。”狗剩媳妇正在切菜,一听这话,不但没有找地方让徐光耀躲起来,反而拿着手里的菜刀指着徐光耀,瞪着眼睛喊道。
徐光耀一听,那还在这干啥,走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168f5906be41a0e8c32c5e8ad0eb2b5.jpg)
徐光耀
他迈开脚步,走出院子,向村西跑去。
可是,还没到村西,远远就看到那里黄压压的全是敌人,他想拐回去,可是背后敌人也追来了。
无奈,徐光耀只好闯进路北一户人家。
这是一个大院,空旷得很,北屋房门紧闭,东厢是个牲口棚,他慌不择路,也不顾了那么多,一弯腰钻到了拴着驴的食槽下面。
食槽下,遍地是牲口的屎尿,恶臭难闻,几乎把人呛晕。
可这时候,徐光耀只嫌那里不够臭,不够脏,因是越是脏和臭,鬼子就越不会靠近。
正想着呢,牲口开始拉屎撒尿,他的头上身上,全部是污迹。
在难闻的气味中,他煎熬了大约一个小时。
忽然,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北房门也“吱呀”一声开了。
一个女人问道:“他婶儿,你家石娃在家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ca1af80711f2cdf7313c1aee15279b2.jpg)
北屋的“他婶”回答:“在家呢,进来坐吧。”
徐光耀听她们从容对话,判断敌人应该走了,就从食槽下钻了出来,问:“大婶,敌人走了没有?”
徐光耀这一问,把刚进来的大妈吓了一跳,她马上就知道眼前的人是八路军,便咋呼道:“鬼子还没走呢,还不快跑!”
这时候,北屋里的大娘也出来了,对徐光耀喊道:“你咋钻到我们牲口棚里去了,这不是遭罪吗?快跑,快跑啊。”
她们这么一说,徐光耀不跑也不行了,只能硬着头皮向村西跑,一头扎到青纱帐中。
那一天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徐光耀在高粱地里一直躲到天黑。他又热又渴,汗如雨下,嗓子冒烟,差点脱水。
虽然受了很罪,徐光耀总算转危为安,保住了革命的本钱,这点苦又算什么?
真实的抗战是残酷的,并不像有的影视中演的那样,一个神枪手能消灭百名日军,一个排的战士能顶住上千鬼子的进攻,一个村民就能刀劈几名日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f7aed9d530f8f7299dce238c13f068b.jpg)
晚年徐光耀
真实的抗战残酷血腥,要不然也不会打了十四年,真要像神剧中那样砍瓜切菜,恐怕要不了一年就杀光了日军。
我们越知晓抗战的艰苦卓绝,就越能感受到先辈的伟大!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