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早已离世,吃十几片止疼药度日,去世半年才被公开死讯

德才兼备饼干 2025-01-21 11:20:48

樊志起的一生,就像一部厚重的戏剧,戏里戏外都充满了对演艺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好演员”。

1989年,他在《庄妃轶事》中饰演多尔衮,这个角色让他大放异彩。

为了演好这个外表威严内心复杂的枭雄,他读遍了相关的历史资料,最终征服了观众和导演王扶林。

王扶林评价说:“他是一个懂得和角色对话的演员,他能把文字变成灵魂。”

接下来,命运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在王扶林的邀请下,樊志起成为了94版《三国演义》中姜维的扮演者。

这看似是一门好差事,但拍摄难度并不小。

然而,对于老戏骨樊志起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他不仅研究了大量的三国历史资料,还向武术指导请教动作。

拍摄期间,他多次在泥地里滚爬,弄得满身是伤,却从不抱怨。

他说:“姜维是鞠躬尽瘁的忠臣,作为演员,我也要鞠躬尽瘁。”

姜维的形象让他走入了全国观众的视野,也成为了他个人的巅峰之作。

2009年深秋,在拍摄《内线》时,樊志起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几乎站不稳脚。

起初他以为是普通疲劳,但检查结果让他震惊——癌症晚期,医生建议他立即停工治疗。

这样的结果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

一边是家人和医生的劝阻,一边是未完成的拍摄进度。

他一夜没睡,最终下了一个让人心疼又无奈的决定——继续拍戏。

从那天起,他的包里多了一瓶止痛药。

每次疼得厉害时,他就咬着牙吞下一片,短暂缓解后又投入拍摄。

即便病痛缠身,他依然坚持不用替身,甚至连吊威亚的危险动作都亲自完成。

同组的演员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满是惋惜和敬佩:“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他病得这么重,只觉得他状态差了点,没想到是这样的原因。”

家人劝他停工,他却笑着说:“我还撑得住。

戏还没拍完,不能撒手不管。”

妻子红着眼睛看着他,不敢再劝,她知道,这一生,表演对他来说就是信仰。

2010年,《内线》杀青,这部电视剧成了他的遗作。

那天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刚进门就瘫倒在地。

妻子扑过去抱住他,却听到他轻轻说:“总算拍完了。”

那是他的最后一句话。

他的离世消息直到半年后才被公开。

家人选择隐瞒,是遵循了他的遗愿。

他说过,自己不想以悲情的形象被人铭记,而是希望观众记住他的作品。

大家对于樊志起的印象大概只有《三国》中的姜维了。

其实在这部剧之前,他为演艺事业奉献了不少,只不过一直籍籍无名而已。

樊志起从小就生得眉眼清秀,是个典型的“小生”长相。

可是在那个讲究“阳刚之美”的年代,他的形象不被看好。

一次次艺校的落榜、一次次剧团的拒绝,都像一块块石头压在他的胸口。

但他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

进不了剧团,他就组建乐队当鼓手;进不了戏校,他就开办舞蹈培训班。

借教授他人的机会练习自己的形体动作,他深信机会迟早会来。

彼时已经28岁的樊志起熬过了别人事业起步的黄金年纪。

朋友的一通电话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无名的花》剧组正在选角,需要一个稍显青涩但又不乏灵气的演员。

没有人看好他,但他硬是凭借自然又真实的表演打动了挑剔的导演。

就这样,他终于迈入了梦寐以求的演艺圈。

演艺圈是残酷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新人。

樊志起没有因此抱怨,也没有急于成名。

他相信自己不缺的就是时间,于是每一个角色,无论大小,他都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去揣摩和琢磨。

曾经因为一场戏的眼神变化,专门请教京剧老师如何表现“情绪层次”。

镜头前的每一秒,观众都在盯着你,你不能糊弄他们。

《无名的花》让他站到了起点,但真正让他大放异彩的是1989年的《庄妃轶事》。

他在剧中饰演的多尔衮,是一个外表威严内心复杂的枭雄。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读遍了相关的历史资料。

最后他的表演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导演王扶林。

也正是这一次的努力,让他赢得了王扶林的认可,成为94版《三国演义》中姜维的扮演者。

樊志起走了,留下的不是豪宅、名车,而是几十个鲜活的角色。

饰演的姜维、岳飞、多尔衮……无一不成为荧屏经典。

他的人生就像一场戏,戏里的角色尽忠职守,戏外的他也鞠躬尽瘁。

在如今浮躁的娱乐圈,敬业已不再是演员的必备标签。

可是樊志起用生命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演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湛,还在于对这份职业的态度。

他不需要流量、不需要炒作,用一部部扎实的作品赢得了观众的尊重。

北方网2010年10月10日发布樊志起已去世半年曾在《内线》中饰张弛(图)。

上游新闻综合2022年11月25日发布滚滚长江东逝水:94版《三国演义》演员至少已有10人去世。

樊志起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很多同样默默奉献的老艺术家们。

他们或许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经典作品。

这些演员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了,真正的艺术不需要靠炒作和流量,而是靠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对职业的敬畏之心。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樊志起这样的人,用行动传递正能量,用作品赢得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了一场话剧,主演是一位老戏骨。

演出结束后,我特意去后台找他签名。

他笑着对我说:“年轻人,做演员最重要的是真诚,你要对得起观众的每一分钱。”

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现在回想起来,这和樊志起的精神如出一辙。

他们都认为,演员的责任不仅是演好角色,更是要对得起观众的信任和支持。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樊志起还在世,他会怎么看待现在的娱乐圈呢?

他会不会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感到欣慰,还是会有些许遗憾?

无论如何,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正如他自己所说,演员的使命就是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而不是追求虚荣和名利。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娱乐新闻和明星绯闻所吸引,而忽略了那些真正用心做事的人。

樊志起的经历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靠炒作和包装,而是靠实力和毅力。

他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总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最近看到一些关于年轻演员的报道,有的为了上镜拼命减肥,有的甚至不惜整容。

相比之下,樊志起的做法显得更加朴实和真实。

他从不追求外表的完美,而是专注于内在的修炼。

这种态度不仅让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演员,更让他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喜爱。

记得有一篇文章提到,现在的娱乐圈越来越看重流量和粉丝数量,很多演员为了维持热度不得不频繁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和商业活动中。

这种现象虽然可以带来短期的关注,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影响到演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形象。

相比之下,樊志起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用作品说话,用实力证明自己。

在他看来,演员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银幕或舞台上的几分钟,更在于背后无数次的排练和打磨。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他的每一个角色都能深入人心,成为经典。

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姜维,还是《内线》中的张弛,樊志起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最好。

回顾樊志起的一生,你会发现,他从未停止过学习和进步的脚步。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保持着对演艺事业的热情和执着。

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位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去思考和借鉴。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保持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人说,好的演员应该具备两颗心——一颗赤子之心,一颗感恩之心。

樊志起就是这样一位演员。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真心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且懂得感恩观众的支持,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他的故事不仅激励着新一代演员不断前行,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总之,樊志起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无比精彩。

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好演员”,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他这样的艺术家涌现出来,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继续书写属于中国影视界的辉煌篇章。

0 阅读:246

德才兼备饼干

简介:韩冰洁莹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