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苏北一个不是太知名的县城,近一段时间以来,被一位涟水中专名叫姜萍的给带上了热搜,霸屏了很久,一时间,涟水爆得大名,几乎人人都知道了江苏有个涟水县。
我是很早以前就知道涟水的,这不仅是因为我的祖籍在苏北,更是得益于当年看电影《红日》,其中的国军悍将张灵甫率领74师,同我军在涟水激战,而且,从《毛选》下面的注释中知道,还有一位国党民军的高官是涟水人,他便是顾祝同。
提起中国革命史及抗日战争史,乃至解放战争的整个过程,顾祝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在史诗级的电视剧《大决战》中,从头到尾都有他的身影出现,只要有蒋介石的场景,他大概率是在身边站立着,戏份是除蒋介石以外最重的。
然而,有些奇怪的是,现在很多人知道杜聿明、胡涟等这些国军战将,就黄埔系而言,地位最高的是何应钦,权力最大的是陈诚,但对排位第三的顾祝同,却是了解得少之又少,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然而,正是这个顾祝同,对我军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他一手策划和实施了“皖南事变”,军长叶挺被扣押,政委项英死难,近万人的新四军除少部分突围外,大部分牺牲或被俘。
为此,周恩来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激愤之辞,怒斥了蒋介石集团反共的狰狞面目。
在反共问题上,顾祝同是蒋介石最为忠实的执行者,“皖南事变”就是他指挥国民党顽军上官云相蓄谋制造的,可以说,他对我党我军来说,是有着血海深仇的死敌,在1948年底我党公布的战犯名单中,顾祝同名列第六位。
顾祝同,字墨三,1893年出生在江苏涟水县一个贫困的家庭,三岁丧母,继母对他很不好,是祖母抚养长大,六岁时,随祖母去了镇江的姑母家,姑父是个开明的士绅,供他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13岁时已熟读各类古籍,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祝同的字是“墨三”,这是个很奇怪的字,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其中的含义,估计是他曾经跟着一个江湖算命的瞎子,学习风水八卦时起的名字,其中肯定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1910年,17岁的顾祝同独自去了南京,考入了陆军小学第5期学习军事,武昌起义爆发时,他积极投身革命,成为革命军炸弹队的成员,此时的顾祝同,是一位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
“南北议和”成功后,顾祝同正式参加了军队,在陆军第九师中担任排长,后又随着陆军小学转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军官学校继续学习,同时也加入了国民党。
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讨袁起义”和“二次革命”,又在湘鄂战争、直奉战争等很多的战争中立下战功,随着他在战火中不断地锤炼,其军事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917年,顾祝同被保送到保定军校深造,他是国民党军人中,手握三张军校文凭的军人,这比那些混了几天的草头将军要强了很多,当黄埔军校筹建时,顾祝同顺势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
进入军校的顾祝同对校长蒋介石是十分地佩服,认定了这就是他人生的贵人,从此,顾祝同不仅成为黄埔的“八大金刚”之一,还是这里面对蒋介石最忠诚的军人。
在两次东征陈炯明战争中,顾祝同身先士卒,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为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后来的两次北伐中,他也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相当的战力,到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中国后,他已经升任军长,其升迁速度之快,即使在黄埔系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接下来的军阀混战和围剿红军根据地的过程中,他不是总指挥就是集团军司令,不是地方大员就是行署主任,而且,由于他对蒋介石无与伦比的忠诚度,成为蒋介石心腹大将,地位一路高升,是老蒋身边在军事上不可或缺之人。
在围剿红军的战事中,顾祝同是非常积极的,他指挥的部队一路推进,步步为营,兵锋直指中央红军根据地的腹地,在他占领兴国和广昌后,红军被迫踏上了长征的道路。
红军离开瑞金后,顾祝同负责所谓的“善后事宜”,推行蒋介石血腥的“绥靖”政策和各项计划,彻底肃清残存的红军力量和党组织。
在他的指挥下,整个中央苏区内约有80万无辜群众惨遭杀害,造成在所谓"绥靖"区内,“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的凄惨现象,并因此而晋升为二级陆军上将。
为了对长征的红军继续进行围追堵截,并顺势打破四川半独立王国的状态,蒋介石任命顾祝同为四川行营主任,不仅给红军造成重大的损失,还成功进入四川,扩张了中央在四川势力。
1936年,顾祝同不但荣获了二等云鹰勋章,还被任命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兼全省的保安司令,成为民国政府在川贵一带的首席代言人,一时风光无限。
“西安事变”爆发,何应钦力主武力解决,组织了两路“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是顾祝同,而东路军总司令是一直压顾祝同一头的刘峙。
刘峙是武力解决的积极支持者,又是强硬进兵又是派飞机轰炸,很是忙活,而顾祝同却审时度势,坚定地站在了宋美龄一边,力主和平解决事变;当蒋介石回到南京后,顾祝同大得蒋介石的赞赏,而刘峙则灰头土脸,在气势上让位于顾祝同。
抗战全面爆发后,顾祝同担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由于长官冯玉祥并不直接指挥战事,所以,顾祝同是该战区的直接指挥者,第三战区包括江南的大片区域,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都发生在他的辖区,几次大战的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
顾祝同在抗战中的战绩乏善可陈,不过,他倒也是一员福将,尽管他拿不出可以炫耀的战绩,可是,日军第15师团的师团长酒井隆中将,却是在第三战区踩到了地雷而丧命,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第一个战死的在职师团长。
打日本人不行,同共产党搞摩擦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不仅一手策划了“皖南事变”,还积极地想方设法削弱我军在各根据地的实力,如我们以前看的电影《东进序曲》里面的韩德勤,就是他在保定军校的同学,也是秉承他旨意搞摩擦的高手。
抗战胜利后,顾祝同调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他紧跟蒋介石发动内战,是围剿我解放军的急先锋,他作为蒋介石的传话筒,监视和督促国民党军同我军大战。
但是,由于蒋介石的神操作和国民党的不得人心,国民党军在各个战场均遭败绩,局势一溃千里,三年后兵败大陆,顾祝同不得不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
到了台湾的顾祝同依然还是受到蒋介石的重用,还曾代理过国防部长,并晋升为一级上将,后来也顶着一堆的头衔安度晚年,直到1987年才因病逝世,享年94岁。
顾祝同晚年照片
尽管现在人们对顾祝同没有太多的存在感,但却是一个妥妥地反面人物,他没有指挥过一场大战,也没有为蒋介石出过任何一项值得炫耀的高招,仅仅是作为蒋介石的传声筒,碌碌无为,只是一生紧跟蒋介石的民国高官,仅此而已。
顾祝同在国民党将领中的地位极为特殊,他作为黄埔教官,威望甚高,战功却远不及他的那帮学生,他作为蒋介石的心腹,位高权重没有给蒋介石在战场上挣得任何面子,在抗战胜利后,还成为国防部首任陆军总司令。
不过,如果要说顾祝同一无是处却也不尽然,他一生不结帮拉派,没有自己的体系和山头,即使一力扶持了如黄伯韬这样的战将,也不显山露水。
他同国民党内各种势力的关系都很好,给人的感觉总是宽厚的形象,其谦谦君子的作派也为他赢得不少的加分,正因为他为人敦厚,背地里为很多人“铲事”而不张扬。
所以,大家背地里都叫他“顾阿婆”,甚至有人将他称为“军中圣人”,当然,也有对他不满之人,将他叫作“假面佛”。
他在对待当时国内纷乱的战事,以及处理各地方势力的问题上,以他的资历和宽厚的形象,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他总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
就这方面来说,他在国内统一和确保抗战后方稳定上,是有着大功的,所以,顾祝同绝对不是个庸才,只是他一以贯之地明哲保身,没有一点点敢于逆鳞的勇气。
即使他知道蒋介石的做法是错误的也听之任之,最多是提出自己的担心,绝对不可能提出反对的意思,还竭力地推动实现蒋介石意图的进程。
顾祝同 何应钦 白崇禧
可以说,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顾祝同是有很大责任的,他只知道在蒋介石的颐指气使下唯唯喏喏,虽任劳任怨,百依百顺,却是在其位不谋其政,有这样的幕僚在身边,蒋总裁安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