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院士爱好跨界“指点江山”,被网友誉为院士中的“泥石流”!

浪迹沙海的鱼 2025-02-26 08:59:14

在中国科学界,有这样一位“跨界达人”:他左手氢弹理论,右手中医黑话,上怼司马南“文革思维”,下批任正非“不发声”,连量子物理学家都得给他让路。

毕竟人家自称“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这位年近百岁的“话题奇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生命不息,跨界不止”。

2018年,华为突破芯片封锁的消息让举国振奋,何院士却语出惊人:“华为根本不懂芯片理论研究!荷兰人才是真懂!”此言一出,网友直呼“理论物理界的泥石流”。

毕竟,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早已量产多年,7nm制程工艺更是让苹果、高通望尘莫及。

更讽刺的是,何院士一边批评华为“拿来主义”,一边承认“中国连医院设备都靠进口”。巧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CT机难道是火星人送的?

何院士对中医的批判堪称“教科书级双标”。他声称“中医90%是糟粕”,却对《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视而不见。

新冠疫情中,中医药的显著疗效让“废除中医”的口号沦为笑柄,网友戏称:“建议何院士先吃点连花清瘟压压惊”。

更绝的是,他一边贬低中医,一边支持“水变油”骗局,完美演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

何院士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批判堪称“哲学界的薛定谔”:他既否定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又承认“量子力学支撑芯片发展”。

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逻辑,与“废除数学课但支持AI发展”的脑回路异曲同工。难怪网友调侃:“何院士的经济学水平,跟项立刚的物理水平不相上下”。

何院士早年参与氢弹理论研究,确实曾为“两弹一星”添砖加瓦,但他是作为政工后勤人员参与这项事业,对氢弹的研究和制造没有直接参与,只能说有一点间接的贡献。

国家因此给他院士待遇,已经算得上高看他一眼,厚爱他一等。可他退休后仿佛“吃了跨界发言的十全大补丸”,到处乱发评论和意见。

从“联想改制是国有资产流失”到“司马南呼吁文革”,从“中国科技全面落后”到“共同富裕是穷人陷阱”,每个话题都能精准踩中舆论雷区。

中科院虽明令禁止院士谈非专业问题,但何院士的头条账号仍以“话题奇才”自居,堪称“学术界的郭德纲”。有时候,笔者甚至怀疑,以何院士的高龄,他的头条账号是否由其本人运营?

最关键的是,他是一名党员,他的事业和成就都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培养,可他却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攻击毛泽东时代,没有丝毫党员该有的政治觉悟。

何院士的跨界发言,本质上是一场“皇帝的新衣”式狂欢:他用自己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为吃瓜群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谈资,却也在消解科学讨论的严肃性。

正如网友所言:“建议何院士把‘不熟悉’三个字纹在脑门上,省得误人子弟”。

毕竟,科学容不得半点戏谑,院士更该谨守专业边界。毕竟,连量子物理学家都搞不定“如何优雅地怼网友”这种世纪难题。

笔者认为,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何院士的理论、知识以及经验大多没有参考价值。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属于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你老人家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颐养天年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