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又犯众怒

燕梳楼说 2025-04-26 12:51:58

董明珠又犯众怒了!

4月22日,格力电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董明珠顺利当选格力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董事长。

眷恋权势也好,高强度搬砖也罢,年已71岁的董老太君能再度挂帅,带格力再战三年,证明其在格力乃至商业圈自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然,位高权重之下,脑子与情商却与其身份极不匹配,明知自己多说两句能养活无数自媒体,却依然舌灿鹤顶红,“心直口快”到随意放毒。

会上,董大姐在谈到格力汽车的安全问题时说:“小米汽车事故你们看到了吧?但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紧接着,董大姐在谈到格力用人问题时,火力持续,语不惊人死不休:“格力坚决不用海归派,里面有间谍,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这可真是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啊!号称“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董大姐,轻轻一笑,就不仅往雷军伤口上撒了把盐,还给海归留学生们的求职之路上划了条天堑。

舆论圈瞬间惊涛拍岸!

我们先来探讨下“格力汽车不起火”这个问题。

真是不太明白董明珠最近为啥一直标着雷军猛踩。她口中的“格力电车”实为格力钛新能源汽车,主攻物流车、公交车等商用领域,与小米SU7这类家用轿车完全是两个赛道。

因而,她用商用车的“零事故”对比小米乘用车事故,被网友犀利吐槽“田忌赛马”,“公交车都是老司机开,车速慢、路线固定,和年轻人飙性能的家用车比安全,就像拿坦克和跑车比谁耐撞!”

更有技术派指出,格力2016年才通过收购银隆进军汽车业,“跑了十几年”的说法涉嫌夸大。

反正董大姐偶尔吹吹小牛,为面子撒个小谎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

有意思的是,网上议论纷纷之际。4月23日一早,小米公关部老总王化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图片,其拍摄角度被解读为“坐井观天”。

4月23日晚间,王化再度发文:“水涨船高时借势登天,潮退舟沉日刻舟求剑!”

网友将此视为对董明珠发言的回击,但仍有人觉得不够爽,在评论区要王化“能不能硬一点”。对此,王化回复“破口大骂不符合我的教育背景”,强调“敬老爱幼是传统美德”。

你瞅瞅,你瞅瞅!损人不必跳脚,骂人何须脏字?这就是科技集团高管与家电销售业务员之间的水平,高下立判!

我大中华要振兴,各大企业间真的不能内卷、内耗。“内卷”实质上是低水平的“拼”,对真正的颠覆性创新产生极大阻碍。

必须得说,董大姐你的确狭隘了。

如果说“格力电车不起火论”还是董明珠嫉妒雷军的成就,那么“海归间谍”论可就棍扫一大片,无论从逻辑到态度、到立场都存在巨大问题了。

因此,这两天的舆论场都爆了,很多人愤怒质问:“留学归国,怎么就成了原罪?” 海归派们更是哭诉:我们做错了什么?

当然,也有人为董明珠开脱,说“间谍论”或许只是在内部会议上的一句随口调侃,媒体断章取义了。

董大姐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超级企业掌舵人,全国人大代表,同时表现欲极强的她自带巨大流量,“随口一句”不仅能引发了舆论场的地震,还可能对企业人才观产生巨大冲击。

事实上,董明珠的言论发酵后,冲击力已经显现。一位匿名海归在社交平台控诉:“我负责芯片研发,入职时签了保密协议,但公司突然要求我交出所有海外联系记录,甚至暗示我可能‘泄露技术’。”最终,他被迫离职。

类似遭遇并非个案,某科技公司HR透露,近期因为高层看到了新闻,因而指令:“海归简历一律暂缓处理。”

中国有150万海归,董大姐凭一己之力给他们贴上了标签,不能说就此堵上了他们的求职之路,至少会对他们的就业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当“宁可错杀三千”的保守用人观,撞上全球化浪潮下的开放需求,这场争议早已超出格力一家企业的边界。

此外,不得不说,董大姐的“间谍论”是在打历史和现实的耳光。

不可否认,在庞大的海归群体中,确实存在极个别被国外势力策反、沦为间谍的害群之马。但那都是极少数个例,不能代表整个海归群体。

反而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越是国家危难时刻,海归群体越能迸发“知识救国”的能量。

从近代的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官派留学的先河,也是中国打开国门拥抱世界的重要标志。

而我们当年的建党建国元老,文学家思想家们,更是有为数不少的海归。朱老总,陈老总、叶帅、刘帅、聂帅,再加上胡适、鲁迅等等,他们在海外习得了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对后来的革命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也得以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改革开放后,大批学子奔赴海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无数海归怀揣着报国之心,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

如颜宁、张朝阳等,他们在各领域发光发热,促进海内外文化的多元融合,推动我国科研水平与国际接轨,助力中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崭露头角。

多年来,海归群体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一杆子打死全部海归,留学居然成了原罪。这种将群体标签与国家安全简单捆绑的言论,既违背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人才战略,也与全球顶尖企业的成功经验背道而驰。

如果要说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不同,那我们那么多远在异国他乡工作的外交人员呢?驻外回来,是不是就不能用了?脏了?

更何况,董大姐说这话时可能是忘了王自如了,出于尊重女同志的角度,我们不提乱七八糟的八卦。单说这位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回内地创业的海归人才,放弃自己一手创办的知名网站,毅然决然加入格力电器,可是得到过董大姐的大力栽培啊!

不知道王自如看到董大姐的“海归间谍论”,心理阴影面积几何?

不过,在今天舆论一边倒“批董”之际,也有媒体站出来为董明珠辩解,说网友们反应过度了,称“保护核心技术就该如此”。

客观的说,董明珠“绝不用海归派”的背后,确有她自己的隐忧:格力掌握空调压缩机、光伏储能等20多项全球领先技术,其中部分技术涉及军民两用场景,的确应该严防技术泄密。

这些年国内很多高管被境外分子渗透,转而窃取国家和公司的机密,成为隐形间谍的事,层出不穷。2023年,就曾发生过某离职海归工程师泄露专利配方事件。

所以,作为国货之光的格力,主动切断间谍高发人群的入局,有自己的考量。

但董总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的企业都用封闭求安全,有可能只会困于低端竞争呢?

诚如一位网友的评论:“如果所有企业都学董明珠,中国还怎么吸引钱学森这样的海归?”

这场争议没有标准答案,但唯一确定的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0 阅读:0

燕梳楼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