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持续燃烧了那么久,其实,乌克兰的财政早已拖得上不来了。这不,泽连斯基终于摆出一副“高举双手”的姿态,与美国资本巨头签下了一份协议。
按照协议,斯基把乌国土进行了“债务抵押”,以换取急需的资金支持。若乌方无法按时还款,美国的贝莱德公司将直接掌控乌国的关键资源,包括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重要产业。
话说,贝莱德是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是为了乌国能在经济上喘口气,但实际上,却更像是将乌国的未来打包送人。这份所谓的“协议”,或许比战争还要危险。
谁能想到,斯基已从当初的“世界民主灯塔”转变为现在的“商人”。战争让乌国经济几乎崩盘,GDP暴跌,债务飙升至1320亿美元,财政赤字让乌国人民连饭都快吃不起了。
更别说修路建桥,连给军人发工资都成了难题。民众死伤惨重,战场上成堆的尸体换来的不过是愈加沉重的债务,而乌当局只能一边举手乞讨,一边苦苦维持局面。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资金流入,乌国早晚会饿死。在西方援助逐渐枯竭的情况下,没钱就意味着乌国会崩溃,战场上的“主权”也就不再重要了。
面对几乎要溃不成军的财政状况,斯基也只能做出这个选择。乌国为之付出的,将不仅仅是土地和资源,还有可能是它的独立性和未来命运。
可以说,这份协议直接把乌国送进了“西方资本的怀抱”。大俄显然看穿了这一切,梅德韦杰夫早就说过:“乌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是西方的一个殖民地。”
这个“协议”无疑验证了这一点。它让乌国的资源、经济乃至主权都被压缩到极限,成为西方资本在东欧的一块“收租田”。
随着协议的签订,乌国民众对当局的信任已跌至谷底。毕竟,把国家的命运交给资本公司,并不是“爱国”行为。就算这场战争最终结束,乌国经济也将在资本的掌控下,走向“资本化”道路。
而且,大家别忘了,资本背后其实是美西方当局,它们的目标并非援助,而是“收割”。乌国的资源,已经不再属于乌国人民,而随时可能被资本玩家拿走。到那时,乌国所谓的“主权”也就荡然无存了。
或许,在斯基签下这份协议时,他天真地认为这是一棵“救命稻草”,但这棵稻草却并非救生圈,而是缠绕在脖上的绳索。
乌国的罪人!
死心塌地,甘愿当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