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想必大家都关注到了德云社版本的话剧《窝头会馆》的上映。
因德云社粉丝众多,以及郭德纲、于谦的超高人气,这个版本的话剧一经上市,其热度丝毫不亚于人艺版本的。
再加之因为口罩原因,德云社排练的这版《窝头会馆》也可谓是一波三折。
售票、退票、卖票、退票,由此也吊足了众多德云社粉丝的胃口。
虽然是一帮说相声的演话剧,但他们却能够十分自信地将票价定得远高于人艺版本的。
8月3日,北京保利剧院,郭德纲率领德云社众演员首次亮相,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演出现场满坑满谷!
德云社也趁热打铁,利用北京首演的影响力,很快于8月10日在郭德纲的老家天津,德云社版《窝头会馆》再次上演。
随后很多天津本地的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广泛报道。
从现场演出情况来看,他们依然得到了众多粉丝和网友们的大力支持。
为此8月11日,郭德纲本人也通过其个人社交账号发文表示:感谢父老乡亲们的支持!
此前郭德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
这次是德云社首次出演话剧,好也罢坏也罢,还是希望大家前来观看,多多支持。
当然毫无悬念的是,通过这两地的演出评价来看,德云社版的《窝头会馆》确实出现了好与坏的两极评价。
有人称:到了天津的郭德纲,把话剧演成了相声剧,实在遗憾!北京人看戏看故事,天津人看戏看包袱,老郭为了迎合家乡父老,不停地抖包袱。
有看过现场演出的观众吐槽道:
人艺版本至少是苦中作乐得让人高兴和理解,而郭德纲在北京似乎还好,一板一眼地演,到天津感觉完全是扔包袱,实属遗憾!
当然也有很多粉丝认为:作为一个相声团体,能够演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是希望大家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要动不动就拿他们跟人艺的比,有的人还冒酸水。
其实客观来说,德云社版的《窝头会馆》并不是公益演出,反之是盈利性的商业演出。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你既然到市场上来赚钱,必然是要受到众多观众“消费者”的客观评价, 而不是一味地吹捧。
当然在此过程中,很多人十分好奇:德云社放着相声不说,为何演话剧呢?
首先来说,德云社说了这么多年的相声,并没有内容以及形式上的创新,翻来覆去依然还是那些老段子,很多观众和粉丝已渐显审美疲劳。
而如今话剧这种新形式,可以给众多相声粉丝提供一种新鲜感,同时也可以顺利达到商业目的。
即使德云社的话剧演得不尽如人意,但作为初学者,众多粉丝和观众也会选择包容和理解。
其次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来看,德云社的相声发展早已进入瓶颈期。
很多相声演员的作品依然还是依靠网络段子,自己原创的东西确实太少。
再加之,很多德云社的演员并不具备较高的素养和相声创作能力。如果仅仅靠堆砌网络段子,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为此你也会发现,借助相声舞台积攒的热度,很多年轻相声演员纷纷选择转型。
有人选择唱歌,有人选择综艺,也有人选择当演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德云社确实需要开辟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未曾想到“高大上”的话剧会才成为他们的选项。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以来德云社在郭德纲的带领下,深陷“相声三俗”的泥潭,备受诟病。
甚至很多人谈到德云社,想到的不是传统文化或者相声,而是低俗。
为此德云社也急需通过话剧这种“高大上”的艺术形式,来弱化或者消除上期以来打在他们身上的“三俗”标签!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德云社能够选择进军话剧,这种敢于挑战的勇气是值得称赞的!
当然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过度的吹捧,毕竟就目前来看,他们的观众依然还是那帮相声粉丝。
不管是德云社的京剧还是德云社的话剧,并未吸引到真正懂京剧、懂话剧的观众。
反之他们依然靠着偶像效应,来吸引着那些原本追捧他们的铁粉相声粉丝观众来买单。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德云社在京剧和话剧方面的表现,也仅仅是入门而已,完全到不了粉丝口中的颠覆或者挽救的程度。
尊重事实,客观评价,理性追捧,对德云社的发展和构建良性的观演关系都是有好处的!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低俗,抵制,应该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