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人生思考]主角为什么成为鲁蛇?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分析

自宅警备员 2023-02-10 03:53:24
前言

本篇中我们着重在主角的角色上,藉由总结主角的游戏之前的背景和主角在剧中的过程来分析“为什么主角成为鲁蛇”,是否有心理学还是认知神经科学理由

再来说明是否是“编剧故意的吗? 编剧的巧思“还有”如果我们是主角如何做得更好“,来确保人生可以避免走向鲁蛇之路

主角的游戏之前的背景过程

偏乡双门洞居民,没有读大学,学历估计不高

参加公司罢工活动

罢工活动看到同事身亡,但也差点让妻子生产死亡

接受公司资遣条件自愿离职

开店失败,借钱赌博的恶性循环

第一点,学历不高个人觉得不是致命伤,不是每个学历都不高欠下一屁股债的

第二点,参加“公司罢工活动”,这非常有可能,从剧情中可以推测出是一个“”非常发达的人,也就是说当别人痛苦或是不舒服,也会产生类似的感受,所以当其他员工遭受不平等对待, 即使没有受到不公平对待,主角也是非常有可能参与罢工活动,从现实残酷面来看,罢工的人往往很难得到善终,因为是公司眼中钉,即使成功了,但也很容易事后被迫离职,事实也证明,被迫离职,相对地就是绝对不会参加罢工的,即使参加也一定是带头几个人

第三点,有同情心参加罢工也是很合理,并非罪过,但第三点就更凸显他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妻子生产时间虽然不是绝对时间,但肯定也是可以预期的那一个月,也就是说,在妻子很高机率要生产的时候,还跑去罢工,然后妻子要临盆打电话给他时候,看到身边同事倒下崩溃,因而错过陪妻子生产, 而妻子跟小孩也差点晚一步命丧黄泉,这是非常严重的决策失误,仔细思考为什么造成这失误,估计可能是,看到身边同事倒下崩溃,大爆发,无法控制自己,完全忘记“接下来”要做什么,把一般同事死亡看得比妻子生产更大,因为 情绪错估了优先级

而从结局更可以猜出,当时可能同事已经死亡,已经无力挽回,但还在沮丧中,因此不送妻子生产,类似主角已经赢得奖金却还在沮丧罪恶感中,一年奖金自己不花就算了,两个朋友托孤当作耳边风的概念,还好老妈没有死,不然我看可能气到跳出来

第四点,提到自愿离职我估计,跟找老婆要钱那时候类似,同事身亡让他罪恶感大增也很不爽公司,当下很可能因为自尊心,不愿跟公司要钱,或是要的太少,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如果是“自愿”离职,公司是没有太多义务去给你太丰厚的资遣费比起直接裁员

第五点,开店失败,这部分信息太少不推测,赌博欠债循环,也可以从送女儿礼物看出来,二选一的问题

因为有小钱,送便宜礼物

用小钱以小博大,有机会送大礼物

主角竟然低估风险选择第二个,低估风险是非常致命伤的,从过程也可以看出,也是真的低估所以才欠一大屁股债务

小结

主角非常发达

主角常常因为短期情绪一时冲动,做了与冷静下不同的答案,冷静下最好的是A但因为一时冲动选B

短期冲动选的答案,也是低估风险的答案,也就是短期冲动选的答案是糟糕的答案

因为非常发达,造成主角比别人有更多冲动时间,更多冲动->更多错误决策(一直选风险高的,错误的答案)

接着,我们看看在本剧的表现 是否有成长吧!

主角在剧中的过程

为了取悦女儿买礼物,去赛马

赌性坚强(赛马,夹娃娃)

跟前妻借钱,前妻老公给钱但不领情

跟老人搭话同情老人

弹珠两人游戏,因为同情心不愿放弃老人

赢了奖金,却又不肯一年不肯用

终于肯用奖金,却随便照顾托孤的家人

本来要去见女儿,但一直冲动再次跑去参加游戏

第一点,如同上面,主角有低估风险的倾向,连买个礼物都可以用赌博去夹娃娃,自己没实力却爱用运气赌

第三点,主角当是非常缺钱,妈妈的医疗费估计是主角当时人生最高的优先级了吧,这时候前妻老公给了钱,但也说了别再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句话,主角这时有二选一

拿了钱解救妈妈医疗费(外在客观事物成功),但“自尊心”受损内在主观不舒服

拒绝拿钱,把钱丢在地上,“自尊心”内在主观得到爽感,但没钱解救妈妈医疗费(外在客观事物失败)

但是! 主角却选择放弃拿钱,放弃母亲的性命(日后看来如果他拿了医疗费,也许母亲就不会死了),可以看出主角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主观需求”,而放弃母亲的性命,剧情没有演出是否主角后悔,如果不后悔,那主角其实一点不在乎母亲生命,自己爽最重要,如果后悔那就是主角做了很糟糕的决策,为了短期快乐丧失长期快乐

第四点跟第五点,都是大爆发,不过好在老人是boss,内建bug,而弹珠刚好是对决游戏,如果是一起打敌人,加上老人如果不是boss,根本稳输,老人是boss加上弹珠游戏老人故意让主角,这两件事情机率非常低,理论上主角还是做了个糟糕的决策

第六点,当主角面对自己身边的朋友死亡,产生极大的罪恶感,因此不用金钱,个人认为也没有不好,只不过对方都托孤了,你一年当游民就算了,连责任感也都没有,完全沉沁在自己的世界中,这件事件给了我们额外的线索就是,主角责任感也低落,责任感个人认为没办法让人生胜利,但至少有个及格的人生,有责任感就有好的态度,该做的事做好 ,该读书也读好,该工作也认真工作,基本上不会太糟糕(不会欠到一屁股债)

第七点,主角终于肯用奖金了,主角的义务明明是照顾尚佑的妈妈跟姜晓的弟弟,要一次照顾两个人,但是主角却直接很聪明地,把他们两人绑在一块,丢了钱闪人,老人跟小孩最需要陪伴,小孩更需要教育,直接丢钱,还真的是责任感低落,也再次证明,主角口口说的罪恶感,讲白了也是自我满足而已,真的有罪恶感更应该负起责任, 好好照料他们的家人,他们可是因为你而死的,然后口口说罪恶感却一点行动也没有

第八点,主角都要上飞机了,要去见女儿,但突然看到孔刘在招募新的人,主角就很生气,主角这时后生气的点,可能是主角把“杀人的100%责任”推给了游戏主办人,游戏主办人是万恶的,这点我不反驳,但是否有更好的做法

做法有三

不理会游戏万恶,反正也打不过,不如自己爽就好,自己去逍遥找女儿

打击游戏主办人,但是根据整个组织,例如直接见boss套话录音等等,或是培养情报单位搜情报在做打算看是要成立另外的组织之类的,反正有钱

解救那些穷人,游戏主办人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有supply,就是穷人,藉由慢慢减少穷人,也可以抑制这游戏产生

关于第二点见boss套话录音

例如像是警察可以用录音方式去搜证,主角当时去见老人,是否也可以套话录音? 实际上可能只有主角行得通,因为老人第一集,就说主角是不是常被他爸打,代表老人觉得主角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看完了整场游戏跟一年的经过也证实了,所以老人不太可能防备录音之类的,而主角明明也有大好机会却没去套话录音,当然主角就是笨就是了

但是主角虽然选了第二个,但是用最愚蠢方式,说我要参赛,WHAT???

参赛等于把自己送头无异,游戏规则完全由对方掌控,不过这也应证主角就不是深思熟虑的角色,而且低估风险(爱赌博赛马),而且也可以应证主角根本没有成长,该软弱还是软弱,该被主观情绪主宰还是被主宰,责任感还是低,还是一样笨

小结

出身贫穷,没学历,不聪明也不至于落入主角这么惨的地步,主角会这样更多反而是心理素质,但这也让后面结局有点难跟主角产生共鸣,因为贫穷在中产阶级很多,但心理素质差的估计不见得这么多,反而不会让观众100%与主角同步共鸣

编剧故意的吗? 编剧的巧思

从上一篇,编剧更加强调游戏的反讽性,还有强调贫富差距阶级对抗,最简单方式就是主角是中下阶级,但天资跟心理素质很高,游戏破关打倒游戏主办人,HAPPY ENDING!

但编剧似乎不走这路线,虽然同样制造贫富差距阶级对抗,但也似乎顺便讽刺暗讽一下穷人,有点类似寄生上流的操作,把有些穷人劣根性拉出来说,可说是两边都讽刺一番,而一些主角的背景设定描写,也些部分刻意夸大,故意让观众不与主角太共鸣,这样讽刺起来,观众也不会觉得自己也被嘲笑一番,而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欣赏作品

所以如上一篇],参赛者除了脱北者跟外籍劳工外其他人或多或少有些劣根性存在,脱北者跟外籍劳工如果添加劣根性在里面,有些许机会让观众对号入座,产生愤怒,所以故意把他们制造完美形象也是一个特殊的手法

主角如何做得更好?

从剧情中,如果我们是主角该如何做得更好呢? 首先不要赌博,不要低估风险,主角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下面循环

因为非常发达,造成主角比别人有更多冲动时间,更多冲动->更多错误决策(一直选风险高的,错误的答案)

更多是天生的很难改变,而且不见得是坏事,再来是激发后,也不见得要采取行动,更多的是可以冷静思考对策,而从对策决定中,如果可以更清楚风险,不低估风险,至少做的决策不会太糟,人生不至于太惨

第二个则是,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先级,认知到并且彻底执行不要受到情绪干扰,当妻子在生产时候,妻子应该是第一顺位是永远家人,你照顾别人(更何况只是同事还不是朋友)是没意义的,当别人也有妻子也在忙也是会一脚踢开你的,家人妻子小孩应该永远在第一顺位,至少比同事好多了吧, 另一方面,妈妈性命肯定比自己自尊心重要,不要轻易受到情绪干扰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则是有基本责任感,这个倒是可有可无,因为如果主角没有太沉沁在罪恶感中,我相信也至少会帮助朋友家人,虽然也只是送钱就是,但至少比没有好,而且也不会冲动参加第二场

心得

有时候角色塑造也不容易,也许后面主角赢得奖金的奇怪举动,都是为了Netflix这大金主的旨意“要有第二季”,因为要有第二季,所以剧情走向要改变,进而主角人格也发生改变,让主角继续跳火坑

如果不需要拍续集,直接完结,或许结局也会演到主角如何照顾朋友家人的,也许主角就不至于这么差劲了,不如前面主角行为还是可以接受理解的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