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0元解决世界难题,西方专家狡辩,马伟明:你不懂我可以教你

张守小科普 2024-11-09 16:47:23

曾经的中国因“技术落后”遭人诟病,还被“科技霸主”屡屡取笑:中国水平不行!

面对无情且刻意的取笑,一位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回怼:你不懂,我可以教你。

掷地有声的反驳,让在场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这位血性又霸气的年轻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他用32000元解决世界难题,让西方专家乖乖闭嘴!

一、马伟明一句话怒怼西方专家

中国科技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千千万万科学家、专业学者的努力与拼搏,他们的坚定自信是中国科技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好支撑。

马伟明作为推动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最伟大的工程院士,他的霸气怒怼彻底扭转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也打破了国际对中国技术落后的认知。

建国之前日复一日在战火纷争中的中国,根本无心也无力发展国防科技,被西方国家视为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建国之后,中国虽然开始重视发展国防科技,但因前期的“落后”导致发展过程困难重重,仍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提并论。

缺乏先进技术人才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核心技术全靠进口才是关键。

因为采用了外来的技术,中国的国防科技发展总是缺少一个突破口,造出来的潜艇也被外国人取笑是“水下拖拉机”。

还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马伟明,正是中国潜艇研发设计的其中一员,他见证了中国潜艇一次次失败后,内心早已暗自下定了一个决心。

刚好当时中国准备打造一艘军用潜艇,马伟明受国家指派前往国外考察技术和设备。

可马伟明等人去到国外,却发现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

无论马伟明如何虚心请教、耐心听讲,外国人都是以趾高气昂的口吻跟他们说话。连看他们的眼神都像在说:说了你们也不懂!

虽然马伟明难以接受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但无奈当时技术实在落后,中国还是得从外国进口一批十二相整流发电机作为潜艇配件。

可当马伟明等人将十二相整流发电机装进潜艇后,却发现这批发电机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固有振荡。

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幅度较大的摆动与震荡,会给发电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也不利于潜艇的运行。

马伟明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与国外的商家取得联系,并将问题反馈给对方。

结果对方不仅不在意,还反过来取笑中国技术不行。

看到对方这个态度,马伟明明白外国人是明摆着欺负中国人不懂技术,于是他大胆地站起来,声音洪亮地表示:你不懂科学,我可以教你!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对马伟明投去了质疑的目光,甚至有的还在等着看好戏。

幸好有备而来的马伟明顶住了在场所有人的质疑,对发电机的各项问题都进行了分析与批评。

有理有据、坚定自信的马伟明话音一落,看好戏的人面面相觑,谁都不敢言语半句。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马伟明坚定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发动机“固有振荡”问题!

二、32000元解决世界难题

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才培养,当时的中国都达不到最高的水平,想要解决发动机“固有振荡”问题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马伟明就是不信,不信中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更不信外国人能一直垄断国防技术。

他跟导师张盖凡打过招呼后,带着课题组同事在狭小、破旧的实验室里展开了艰难的科研工作。

从数据到草图、从实验室到图书馆,马伟明每天的生活只围绕着它们展开,吃饭、上厕所,脑子里都在不停地复盘着数据。

在马伟明的带领下,团队人员也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拆发电机、装发电机,测量、记录、改进的流程。

但在实验过程中马伟明还是免不了为经费头疼的问题,为了凑齐经费马伟明差点跑断了腿,最终也只凑到了32000元。

已经走到这一步,马伟明断然不会就此放弃,看着手里微薄的经费,他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靠着面包、白开水熬过了一天又一天。

6年,1800个日夜,马伟明和团队齐心协力重复着同样的节奏和生活,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时刻!

从电机、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入手,马伟明成功找到了预测固有振荡的判据公式,也解决了外国人口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当时得到这一研究成果的时候,马伟明的名字也成了整个工程院最了不起的存在,国家也因拥有这位人才感到骄傲。

此时外国人也在偷偷关注着中国的研究成果,一打听到中国已经有解决方案,不顾自己已被打脸,私下找到马伟明希望用钱买到他的成果。

可惜老外还是太肤浅,他们认为的用钱能买到一切,在马伟明这里根本不值一提,马伟明眼皮子都不抬一下就回绝了外国人的好意。

马伟明还特别强调:这项技术是国家的,要买也要找国家买!

6年时间马伟明率领团队攻破了如此大的技术难关,给中国国防科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中国终于有底气打造真正厉害的潜水艇。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凭借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不懈努力与付出,成功当选了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中国工程院在马伟明的英明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更高的辉煌,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中国也终于撕掉了“技术落后”的标签。

三、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

就像千千万的有志青年一样,马伟明年纪轻轻就一心想着为祖国做贡献,也无比期望祖国能尽早摆脱落后和贫穷。

所以即便是普通家庭出身,马伟明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增进知识和才能的机会,更不会因为害怕吃苦而停滞不前。

1975年,因家庭经济负担太重,父亲狠心对15岁的马伟明说:上学有什么用,倒不如学点手艺赚钱养活家里。

然而此时的马伟明,已经拿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

他被父亲一句话打消了上学的念头,默默将录取通知书收起来后,听父亲的话入门学机电手艺。

入门机电手艺,也是因为马伟明平时没事就喜欢研究机械、电路这些东西,学起来更容易上手。

或许老天还是觉得让马伟明单纯从事机电维修太埋没人才,所以刚干起机电维修,他的数学老师就找上门来了。

数学老师在马伟明的父亲面前,罗列出了马伟明平时在学校里的成绩和表现,诚心说服父亲继续让马伟明重返学校。

马伟明的父亲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老师,最终答应了让他继续读书。

马伟明如愿上了高中,又顺利考上了海军工程学院,成为了一名电气专业的高材生。

海军工程学院是一所拥有严格军事化管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院校,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极高的要求,马伟明也不例外。

但马伟明从不因为困难停住脚步,更不会因为严格而放弃求知,他在学校里表现极好,毕业后还被学校邀请留下来执教。

成为一名老师不足以满足马伟明对科研的探索与追求,他还亲自带领学生扎根实验室,培养一波又一波的人才。

然而真正让马伟明走上科研道路的,还得多亏他的恩师张盖凡,从进入海军工程学院那一刻,张盖凡就一直关注着马伟明。

得知马伟明留校任教,虽然很是骄傲,但又觉得有些可惜,于是他多次说服马伟明攻读研究生,希望他将来能有更大的出息。

在张盖凡教授的多次劝说下,马伟明一边教书一边考研,最终获得了攻读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机会。

攻读硕士学位的过程中,马伟明依旧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为国家科研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之后,马伟明又在张盖凡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参与了国防科技研究工作,从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一步步走到了工程院士的位置。

马伟明将自己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工作,从马伟明身上也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的艰难与勇敢。

结语

“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一生坚守岗位、为国拼命的马伟明院士,从头至尾都在认真执行自己的诺言。

在马伟明院士的带领下,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实现了更快、更多的突破,中国国防科技团队也在一步步壮大,终于能与曾经的“科技霸主”平起平坐。

1 阅读:194
评论列表
  • 2024-11-11 12:28

    多几个马伟明中国何愁不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