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会谈成果显著:美俄重新开启外交关系,并组建冲突谈判小组,还规划了经济合作,延续对话机制。乍一看,这就像一桌丰盛的 “和平套餐”,色香味俱全。但仔细一品,就会发现这里面暗藏玄机,释放出两个重要信号。
第一,美俄互相给大使馆开绿灯,表面上是重建沟通桥梁,实际上更像是给谈判留条后路。这就好比我们网购前先加个好友,方便随时砍价。在这个过程中,俄方提出北约得撤回 2008 年对乌入约的承诺,美国则强调欧盟必须 “带资进组”。双方看似各退了半步,可实际上核心矛盾一点都没解决。
第二个信号,双方畅想战后的地缘经济合作,这就像开发商卖期房的时候,给你描绘未来小区里有泳池、有会所。摩根大通预测欧元会飙升 3 - 5%,这感觉就像是提前在预支 “和平红利”。但乌克兰坚持 1991 年边界,俄罗斯咬定四州现状,这份 “期货” 最终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所以说,虽然美俄会谈成果给和平解决乌克兰冲突带来了希望,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局势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很难走向一片光明。毕竟在当前的局势下,乌克兰就像被家长安排转学的孩子,美俄已经在讨论新班级的规则了,可基辅连课表都还没见过。泽连斯基之前一直把 “领土完整” 当成红线,虽说最近态度有点松动,但和俄罗斯 “新现实” 的诉求还是有很大分歧。这无疑预示着,这场没有乌克兰参与的谈判,随时可能被其搅黄。
再者,俄罗斯要求北约正式废弃 2008 年对 “乌克兰入北约” 的承诺,这无异于是让西方自我打脸。当年布加勒斯特峰会的承诺,现在成了卡在和平进程里的一根刺。美欧能不能咽下这口气,也决定了谈判桌下暗战的激烈程度。
此外,美国虽然给欧盟留了个 “贵宾席”,但法德等国对绕过基辅的 “越顶外交” 早就有意见了。要是真按俄方要求恢复天然气供应,欧洲就得面临一个难题:是用卢布换暖气,还是硬扛着通胀保面子呢?这场经济和 “道义” 的博弈,很可能让欧洲 “团结” 的招牌再次出现裂缝。
总的来说,现在的局势就像暴风雪中迫降的客机,看着好像平稳着陆了,但稍微有点差错就可能翻车。美俄达成的 “四项原则” 最多只能算是系好了安全带,可真正能不能安全着陆,还得看各方在复杂乱流中如何操纵方向盘。毕竟在国际政治这个大舞台上,没有哪次危机的解决能轻轻松松、顺顺利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