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永远记得餐桌上的那个画面——5岁的女儿把牛奶打翻时,像被施了定身咒般僵在原地,小手指死死抠着桌布,眼睛直勾勾盯着我的拳头。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每天下班回家瘫在沙发上的叹息声、辅导作业时拍桌子的闷响,早已让这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成了"家庭情绪预报员"。
某天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女儿发明了"爸爸心情指数":晴天可以要冰淇淋,多云可以商量,雷阵雨就得乖乖看书。更让我心惊的是,有次我随口抱怨客户难缠,她竟递来玩偶说:"爸爸你打它吧,我生气时都打小熊。"
爸爸妈妈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任何一些情绪的变化,争吵,烦躁,都会对我们的孩子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小时候都看不出来,但等孩子大一些,终将在将来的某个点爆发。为什么很多孩子有叛逆期,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父母情绪管理不好,在小时候根植在孩子内心的小萌芽在青春期爆发的体现。
二、我们随手扔的情绪炸弹,炸毁的是孩子的未来朋友家10岁男孩的故事让我彻夜难眠。因为他的妈妈总吼他"笨得像猪",这使得这个原本开朗的孩子开始整夜失眠,在日记本上反复写"我可能真的是头猪"。后来他沉迷游戏,因为"只有这里有人夸我厉害"。父母在情绪上的不当处理,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和父母相处。这时候但凡有人对她好一些,很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
我朋友家里有个女儿,就是因为平时对孩子简单粗暴,孩子比较叛逆,在快手上认识了一些朋友,刚上初中就学会了抽烟,甚至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用刀片割腕,手臂上被刀子划了很多的伤痕,可怎么给孩子讲道理,都听不进去,总是说她的那些朋友理解她,对她好。
我们情绪不稳定这些对于孩子的伤害像隐形的刺,在孩子内心深处扎得比我们想象中更深:
6岁男孩每天回家先观察妈妈脸色,像在"拆定时炸弹"(某心理咨询案例)
7岁女孩被同学推倒后,用指甲抓对方脸——完全复刻爸爸生气时摔东西的样子
某重点中学15岁学霸偷偷自残,只因考第二就被骂"废物"(上海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
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会代际传递。某家庭三代女性都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外婆用衣架打妈妈,妈妈用针扎女儿,4岁孙女转头就扇弟弟耳光。
因此,父母如果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也不仅仅是下一代,甚至影响了整个家族的传承和成长,这影响你说大不大?
三、从"暴风爸爸"到"拆弹专家"的笨办法改变始于某个闷热的午后。当女儿第三次算错3+4时,我捏紧的拳头刚要发作,突然想起心理咨询师的话:"把孩子当你的老板对待。"我立刻意识到不能这样,立刻冲进卫生间往脸上泼冷水让自己清醒一些,这时候听见女儿在门外怯生生问:"爸爸,你要吃小熊饼干降火吗?"
奶爸哥自己摸索出的控制情绪额三个笨办法:
"十秒冷静术”:感觉太阳穴突突跳时就躲进厨房,盯着冰箱贴数到十。有次我躲阳台看云,女儿竟隔着玻璃给我比心——原来平静比吼叫更有力量。
"错题本变治愈日记":每周记录三次情绪失控时刻。三个月后发现,85%的火气来自工作压力,和孩子无关。
"先道歉再讲理":有次吼完孩子后,我蹲下说:"刚才爸爸像喷火龙对不对?"女儿愣了两秒,突然抱住我脖子:"没关系,你现在是温柔的恐龙了。"
这些小方法亲测有效,大家也可以举一反三,自己发明一些有效果的情绪控制小妙招。
四、给情绪装个"净化器",家里才有晴天现在的周末,我家多了一个特别的仪式——"情绪大扫除"。和女儿在客厅用枕头打仗、对着电风扇"啊啊"乱叫,她说这是"把坏情绪吹跑的时间"。或者我们把一些纸团远远的投进垃圾桶,女儿把这叫做“把坏情绪都扔掉”。
这些变化给孩子带来的惊喜远超我们的预期:
当她把花瓶碰倒时,我没发火而是问:"吓到了吧?我们一起来收拾。"结果她主动承认:"刚才是我跑太快了,对不起爸爸。"
现在她会严肃提醒:"爸爸今天轻度情绪污染,建议去跑步排毒。"
有次加班回家我累得瘫坐在沙发上,女儿竟学着妈妈的样子给我盖毯子:"爸爸辛苦啦,我给你唱幼儿园学的歌吧。"
五、父母的情绪温度,决定孩子的季节最近幼儿园发来视频:女儿在角色扮演时说:"我是爸爸,今天要温柔地说话。"看着屏幕里那个学我蹲下来平视小朋友的小大人,突然明白:
教育不是雕刻完美作品,而是点燃心灯。当我们学会:
把"你怎么这么笨"换成"我们再来试一次"
把摔门而去换成"爸爸需要冷静五分钟"
把焦虑的眼神换成蹲下来的拥抱孩子得到的就是能照亮一生的光。
养育路上,我们不需要做完美父母,只需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当我们情绪平稳,和孩子平等沟通,你眼里的小魔王们都会统统消失的,毕竟,能让孩子勇敢奔跑的,永远都是身后那个温暖的怀抱。
------------------------------------
作者简介:奶爸哥,育儿博主,三个孩子的爸爸,专注破解爸爸养娃焦虑。
关注奶爸哥,爸爸带娃不迷茫
留言区分享经验,揪3位宝妈奶爸送《爸爸育儿全攻略:0-14 岁全周期陪伴指南》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