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中俄边界的变迁,简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地缘大戏。说到这儿,你有没有想过,588.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15.5个日本的面积——是怎么一点点从中国版图上“溜走”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段历史,看看它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啥启示。
想象一下,1689年,清朝刚打完三藩之乱,康熙皇帝踌躇满志,结果沙俄却在东北边境搞起了小动作。《尼布楚条约》一签,外兴安岭以西的25万平方公里就没了。这还不算完,到了1727年,《恰克图条约》又让贝加尔湖南部的10万平方公里易了主。沙俄这打法,颇有点“温水煮青蛙”的味道。
再往后,清朝的日子更不好过了。鸦片战争之后,国力一落千丈,沙俄趁机在1840年吞了哈萨克和布鲁特,足足110万平方公里啊!到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再割走巴尔喀什湖周边44万平方公里,中亚的格局彻底变了天。
到了东北这边,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直接让中国丢了日本海的出海口,100万平方公里就这么没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得问:沙俄为啥这么能抢?在我看来,沙俄那时候就像个饿狼,盯着清朝这块“肥肉”,逮着机会就咬一口。而清朝呢?内忧外患,压根没还手之力。
到了20世纪,沙俄变成了苏联,但这“抢地盘”的套路没变。1921年,外蒙古在苏军支持下宣布独立,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直接成了真空区。这事儿可不简单,不仅把中俄边境线往南推了上千公里,还开了“民族自决”的先河。
到了1945年,二战刚结束,《雅尔塔协定》直接确认了外蒙的地位,次年国民政府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算下来,苏联时期又多了156.3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变更。
你以为这只是少了点地盘?那可就小看影响了。东北没了日本海出海口,直接变成了“内陆经济区”,发展愣是慢了好几拍。外蒙独立后,边境线南移,战略缓冲区变了样,地缘安全格局也被重塑。更别提那些资源了: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贝加尔湖的淡水、库页岛的油气田,全都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我常在研究中亚历史时想,如果当初清朝能多点硬气,这些资源是不是还能留在咱们手里?毕竟,资源这东西,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影响太大了。
换个角度看: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当然,历史这东西,不能光埋怨。站在沙俄和苏联的视角,他们那时候也是为了扩张地盘、抢占资源。就像现在国际上有些国家,为了能源和战略位置,照样会搞点小动作。历史和现实,其实挺像一面镜子。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现代国际法学者研究这些条约,发现好多都是“武力胁迫”下的产物。比如《瑷珲条约》,签的时候俄军就在黑龙江边上陈兵数万,这不就是明摆着威胁吗?按照《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2条,这种条约理论上可以算“无效”。不过话说回来,国际法这玩意儿,归根结底还是得靠实力说话。
到了现代,2015年的《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定》总算把历史遗留问题画了个句号。黑瞎子岛西半部也收回来了,算是个好消息。但这段历史给咱们的教训,绝对不能忘。国家强了,地盘才能稳;国家弱了,啥都守不住。
如果让我总结,这段边界变迁史就像一堂生动的“地缘政治课”。它告诉我们,实力才是硬道理。你们觉得呢?这段历史对今天的中国有啥启发?欢迎留言聊聊!
支持乌克兰,打败俄罗斯。
俄粉得最爱
这仇这恨炎黄子孙能吞下吗?左宗棠老先生说防东防西最应防的是北极熊。
收复失地
永记加必夺回!!
如何失去的,就如何夺回来!
清朝鼎盛时期很厉害,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康熙皇帝和索额图,提出中俄两国以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为国界,以东地区属中国版图,以西地区属俄国版图。
1920年,陈毅到外蒙古库伦(乌兰巴托)视察,当他得知,当时外蒙古分裂组织,蒙古人民革命党和其三巨头:苏赫巴托尔,乔巴山,泽登巴尔,全都外逃往苏联,陈毅特别强调说,绝对不能允许它们再回到外蒙古地区。
看清现实最重要:一、1991年中俄签订东段边界分界协定,确定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为俄罗斯领土,且双方一致认可中俄之间不再存在领土争议。二、世界上的几个大国强国,如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永远不要指望把其中某一个国家打败并占领对方的领土,唯一的可能就是内乱出现分裂。三、俄罗斯目前是我们的伙伴,俄罗斯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和粮食,与中国的工业经济高度互补,中俄合作互惠互利。四、中国目前最大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美西方集团,包括欧盟、日韩加澳等,俄罗斯是世界上独立的一极,拥有强大的核武库和常规军事力量,美国操控世界舆论疯狂攻击抹黑中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病毒战、科技战、金融战,挑拨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发动针对中国的代理人战争,只是这些国家非常聪明死活不进入美国的圈套。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家,俄罗斯尤其重要。目前还把矛头对准俄罗斯的人,要么蠢,要么就是美国豢养的走狗。
清朝只懂享受,不发展军事,所以会失败。
抢回来就是了
俄罗斯人是欧洲人,它们的土地在欧洲,亚洲没有它们的土地。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索额图提出三个中俄划界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以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为国界,以东属中国版图,以西属俄国版图,第二个方案:是以东西伯利亚的勒拿河为国界,以东属中国版图,以西属俄国版图,第三个方案是以远东的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乌第河以南,包括库页岛,都属于中国的版图。
1917年沙俄灭亡后,其在亚洲的侵略势力,一时间大减,外蒙古当局随后与北京接触,决定撤销1911年的分裂独立,重新回归中国的版图,1918年北京,派遣一个干部团和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前往外蒙古地区就职、驻扎,1919年北京,又派遣徐树铮和一支六千人的军队,前往外蒙古地区,和上一次那支五千人的军队会合,形成一支一万人规模的军队,驻扎在外蒙古首府库伦城(乌兰巴托)。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康熙皇帝和索额图,提出中俄两国以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为国界,以东地区属中国版图,以西地区属俄国版图。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中方代表团长是索额图,俄方代表团长是戈洛文,索额图提出三个中俄划界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以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为国界,以东属中国版图,以西属俄国版图,戈洛文对这个方案表示反对,第二个方案:是以东西伯利亚的勒拿河为国界,以东属中国版图,以西属俄国版图,戈洛文对这个方案仍然反对,第三个方案是以远东的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乌第河以南,包括库页岛,都属于中国的版图,俄国的戈洛文提出,中俄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国界,索额图对此坚决反对,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以索额图提出的第三个方案最终签定完成。
连俄罗斯人都认为西伯利亚是中国领土,认为中国迟早都要收回去,很多俄国人都认为,乌拉尔山以西才是真正的俄国,乌拉尔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终将会被中国收回去。
开疆拓土
西伯利亚分东、中、西三个地区,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勒拿河以东为界,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叶尼塞河以东为界,西伯利亚平原以乌拉尔山脉以东为界。
元朝时期,岭北行省在叶尼塞河流域,设立行政管辖,命名为谦州,叶尼塞河也有个中文名字叫做谦河。
以前有个网页,讨论明朝为什么没有继承元朝时期,那横跨欧亚的庞大疆域领土,反而重新缩变成汉国,上面天南海北的很多网民发评论,那些网民几乎无一例外,全都是批评谴责明朝,没有继承元朝时期,那横跨欧亚的庞大疆域领土,结果给了东欧俄罗斯人崛起难得的历史机遇,
元朝时期的北京政府,在西伯利亚地区,设立的行政编制叫做岭北行省,岭北行省在叶尼塞河流域,设立行政管辖,命名为谦州,叶尼塞河也有个中文名字叫做谦河。
迟早得还回来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元朝时期中国的疆域面积,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44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前苏联的两倍,另一个说法是5000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元朝时期中国的疆域,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国。
弱肉强食自然规律
以后有机会格局变化时收回来
鹅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