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石头
编辑|Q
你和朋友是否在私下开过这样的玩笑:如果能穿越到过去,一定要趁房价低的时候多买几套房,这样以后只靠收租就能衣食无忧了。
玩笑归玩笑,倘若当下真有一个依靠购置房产就能一夜暴富的机会,又有多少人敢倾尽所有去“追梦”?在这个问题上,三四十年前的日本人大抵是最有发言权的一批人。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迎来了战后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一段时期,大量资金涌入日本楼市,日本房价疯狂暴涨,无数日本民众跟打了鸡血一样沉溺于买房之中。
甚至有人喊出“卖掉东京,可以买下整个日本”的口号,尽是豪掷千金、倾其所有的疯狂。
但,“土地神话”很快就破灭了。

90年代后,日本的房价如抛物线一般一跌再跌,直至全线崩盘。曾经动辄数千万、数亿的“琼楼玉宇”,伴随经济泡沫的碎裂变成了令人抛之不及的廉价房产。
这场始料未及的房价大地震迅速蔓延整个日本,沿途留下“家财散尽”、“负债累累”的无穷绝望,摧毁了无数曾浸泡在暴富幻梦中的日本家庭。
此后,日本经济更是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萧条之中。
究竟是何等的癫狂,让这场资本的狂欢沦落为家破人亡的惨剧?彼时的日本房地产又膨胀到了何等的夸张程度?而当年选高位买房的人们,后来又都怎么样了?

01
迅速浇铸出的繁荣幻梦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为了缓解剧增的财政赤字和对外贸易逆差,拉着英、法、日、德四国签订了《广场协议》,约定由签署国干预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

四国大规模抛售美元的行为迅速招致大批市场投资者们的效仿,美元迅速贬值。
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日本诸多持有大量美元外资的企业面临巨大经营危机,尤其是以出口为主要市场的日本制造业,几近面临“血本无归”的窘境。
根据当时日本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之前,日本地对外出口额约为41.57兆日元;而在签订了广场协议后,1986年日本的出口额下降到了34.6兆日元。
下降的幅度达到了16.8% ,下跌幅度十分巨大。
为了缓解外汇贬值引发的财政问题,日本政府决定采用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下调贷款利率,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贷款利率的下调、工资的上涨,使得当时大多日本人手头都有相对阔绰的资金,但有了他们并未投资彼时前景堪忧的国内制造业,而是转头跳入了资本的盛大狂欢——股市与房地产。
于是,一时间,政府的资金、民间的资本一同涌入红极一时的股市、房地产市场,将这张象征经济繁荣的虚幻之网编织得越大。

资本的超规模涌入,使得股市之中充满了“一夜暴富”、“四两拨千斤”等等令人艳羡的传说,翻腾于股市浪潮的每一个人都无比迫切地渴望下一个“幸运儿”会是自己。即使赚不到大钱,随着越来越多的散户入市、提振股市信心,那硕大的股市停涨屏幕上想必也难觅绿色。
股市为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股民们的腰包被潺潺流动的股市资金流填满,每个人都在喜气洋洋地瓜分国家与个人交媾在一起的财富。
若“豪掷千金”这个词具象化,那最为直观贴切的例子大抵就是80年代的日本青年一代了。
他们西装革履站在街头,挥舞着万元大钞喊停出租车,下车时还要大手一挥:“不用找了!”随后,徜徉流连在酒吧舞厅,跟随着霓虹灯与音乐狂欢通宵达旦,俨然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

在当时的奢侈品交易市场上,来自法国的高奢品牌LV近乎一半的商品都流入了日本,珠宝黄金的交易量同样涨了几番。
在1985-1990这几年时间里,包括梵高《向日葵》在内的大量世界名画都被来自日本的神秘买家豪掷千金买走,财大气粗的模样让陶朱漪顿之流、沈万三和珅之辈都颇感自愧不如。
兜里有钱了,享受也享受完了,日本人又将目光投放到了房地产领域。由于日本国土狭小,土地资源紧张,因此拥有一块土地或房产成为了当时许多日本人追求的目标。
股票热方兴未艾,炒房热又甚嚣尘上。

在过度投机的刺激与对住房的旺盛需求之下,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许多人都期待着通过购置地产房产,在实现安家梦想的同时再大赚一笔。
从一开始东京地区的地价上涨,到随后蔓延到全国的购地热潮,各大日本城市中的商业用地在两三年的时间里翻了将近三倍,住宅用地也翻了两倍有余。
东京的平均房价更是一度逼近300万日元每平米,核心商业区的房价则是这个数字的5倍。
这种已然沦为冰冷的数字跳动的资金流动变得愈发病态、愈发不可阻挡。据统计,在1991年的泡沫碎裂前的全盛时期,仅东京23个区的地产价值,便足以买下整个美国。

在经济泡沫幻灭前的那段时光里,流连在酒水歌舞、舞榭歌台编织出的迷离幻梦中的日本人们,似乎丝毫不担心会有雪崩到来的那一天。
但资本的残酷游戏很快便将展露出它狰狞面容,将这些迷离的幻梦尽数碾碎。
02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用一句话形容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放在80与90年代交迭之时的日本同样无比贴切。
早在1984年,日本银行业对房地产贷款的比例已经大有赶超制造业之势。到了1989年,房地产贷款占日本银行贷款的比例已经独占鳌头,达到了惊人的74%。
可以说,不止是兜里有钱的日本人,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也纷纷选择丢掉老本行,投身于房地产行业。
水涨船高的高昂房价,使得民间逐渐怨声载道。这个价格的房屋已经不能被称作居住的场所了,而更像是天皇的行宫,民间纷纷要求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房价继续上涨。

1987年,日本政府试图对东京的房价进行限制,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余地区的房价依然保持着高歌猛进的上涨态势。
对于投机者而言,欣欣向荣房地产市场背景下,房地产升值预期仍然强烈,东京以外相对便宜的地产反而存在更高的升值空间。
1990年,日本政府准备征收地价税,意在限制房价,但由于土地税方面存在的偏差,这一政策足足等了两年才正式开始实施,还成了经济泡沫破裂后使楼市市场雪上加霜的镣铐。
面对难以限制的房地产市场,日本政府将矛盾的根源指向了银行的低税率。

自1989-1991年间,在新一任日本银行总裁三重野泰对房地产经济“电击疗法”的引导下,日本央行连续五次提高利率,并要求旗下银行限制对房地产以及股票投机者的贷款。
此举一出,原本漂浮的经济泡沫顿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东京证券交易所内,股票交易愈发冷清,人们看着尚且红色居多的涨停荧幕,似乎已经预料到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1990年初,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首次出现下滑,而且规模较大,速度迅猛,在一年的时间内环比下跌70%,这一事件如同蝴蝶效应一般迅速导致一连串连锁反应。
首当其冲的便是房地产市场。

泡沫资金的缺失,使得以资本为支撑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推杯换盏之后无人收拾一片狼藉的餐桌。房地产的价格出现明显的下跌趋势,随后的下跌幅度愈发猛烈。
自1990年至1992年,日本房价下跌幅度超过60%,如同对折后的纸张。
伴随着难掩的资本雪崩,日本的楼市与股市两大泡沫应声碎裂,宣告着被称为日本“经济泡沫碎裂”的萧条时代正式来临。
崩盘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彻底失败,而是诸多社会矛盾的叠加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随着房价暴跌,日本国民财富持续缩水,短时间内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彼时日本3年的GDP总和。日本经济更是萎靡不振,自1991年往后的二十年间,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曾经令日本群众趋之若鹜、争先恐后,甚至愿意等待“摇号买房”的房产,也从一夜暴富的筹码变成了束缚无数人终身的还债诅咒。
他们以惊人的价格买下房屋,却再也等不到它价值上涨的那一天。那些动辄千万百万日元的房屋,如今都变成了鲜有人问津的廉价混凝土。

日本纪实小说《新城的黄昏》之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日本家庭:原本薪资水平一般的一户日本工薪家庭,1989年通过东拼西凑、银行贷款终于凑够了5200万日元,买下了一处公寓。
然而两年后房地产泡沫破裂,这一家人随之背上了4200万的债务。丈夫无力还债,妻子只能外出兼职,儿子也被迫辍学打工赚钱,原本幸福的一家顿时支离破碎。
“雪崩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场亏损巨大元气的“世纪之殇”,如同耻辱柱一样定在上世纪末的日本国民记忆之中。但他们不能埋怨,不能谩骂,因为他们当时正是促成雪崩的一片雪花。

03
房价崩盘后的日本民众
著名的日本动漫《哆啦A梦》中有一段情节,大雄机器猫一行人因为房地产商霸占了他们平时玩耍的空地,而不得已乘坐时光机回到数百万年前的日本划分土地。
来自于那一时期的一组政治讽喻漫画也同样讽刺了这一事件:日本外海因火山爆发而出现了一个新的小岛,但还未等政府人员前来勘探,已经有无数房地产商们围在上面吵得不可开交。
90年代初日本房价的崩盘,从大的层面而言是国家调控的一次重大失误,是资本泡沫渗透国民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从小的层面而言,那些购置了房产却被迫吞下泡沫碎裂苦果的日本民众,他们后来的生活又该是何等模样?
在当年经济泡沫最为光滑闪亮的时候,金钱是不值一提的东西。

千叶商科大学一位教授的学生家长热衷于炒房,为了显示自己出手阔绰,某个晚上,这个家长的学生拿了200万日元请自己的老师到俱乐部去喝酒。未待落席,这名学生就从身上掏出了大把大把的现金,总共2沓1万一张的日币堆在酒桌之前。
而当经济泡沫碎裂之后,这些失去所有有恃无恐资本,背上一身债务的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彻骨寒意。
之前豪掷千金买下来的房产被银行以仅仅百万的价格抵押,即便如此,在大量企业负债倒闭、失业率激增、工资水平大幅度下滑的背景下,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要背负近乎毕生的债务。

日本知名男星阿部宽,因阳光帅气的样貌而广受欢迎。早些年间,他曾凭借出色的外表担任模特,年纪轻轻便攒下了第一桶金。
但很不幸,他刚好处在泡沫碎裂前的年代,于是这笔钱理所应当地被投资到了房地产交易市场,与此同时他也多次借贷投资。他的事业越顺利,他投资于其中的筹码便愈加一分。
直至几年后经济泡沫碎裂,阿部宽方才如梦初醒,他不仅在投资之中血本无归,更是一举欠下了数亿日元的债务,几乎相当于一名日本白领毕生的收入。
这个原本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此后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消沉之中,他试过转型演员,试过赌博翻身,熬过了十余年穷困潦倒的日子。直至2007年,面对媒体采访,这个已经步入中年,面色难掩憔悴的日本演员才释然地宣布终于还完了债务。
明星为还债焦头烂额,业内人士也同样难逃厄运。名为一郎的日本房地产工作人员,与同为房地产员工的妻子贷款买下了彼时价值3800万日元的三室公寓。
泡沫碎裂后,一郎原本打算原价出售,却始终无人问津,只有部分租客还愿意租房住。
由于无力还房贷,银行给一郎下达了最后通牒:收回房子作为抵债。
但由于房子经估值只能抵偿1100万,一郎还要继续赔付余下的千万债务。但根据一郎当时的经济与薪资状况而言,想要还清剩下的债,他需要还141年才能还清。

明星与业内人士尚且如此,更遑论普通人了。
为了不拖累家庭,许多丈夫选择被迫与妻子离婚,成为流连于街头巷尾的流浪汉。女人们曾乐此不疲穿戴的奢侈名牌,金银珠宝,都成为付之一炬的昨日碎梦。甚至许多失去工作的日本女性在走投无路之下被迫踏入了风俗业乃至色情产业。
日本的自杀率也在那一时期之内达到了顶峰,许多投机者无法接受从腰缠万贯到身无分文负债累累之间巨大的反差,万念俱灰之下走上了天台,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日本自杀森林
像倾其所有的豪赌后散尽家财的落魄赌徒,失去了人生所有的光亮。
时至今日,不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日本中年人也往往选择回避这一段记忆。他们能从那个被称作“失去的十年”的泥潭之中挣扎而出,本身就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从全民参与的资本狂欢到来势汹汹的全线崩盘,日本房价崩溃的悲剧为世界敲响了警钟。
泡沫再美,也只是一刹花火,只有脚踏实地地发展好实体经济,才能防范资本泡沫的侵蚀,避免崩溃的悲剧再次上演。
当年日本政府已经做的很好了[笑着哭],怕民众反抗闹大,直接取消了利息,你借多少还多少就可以,而且给了10年的随意还款期
世界上最高房价是中国大城市房价。一套房子500多万
银行:你破产跳楼关我鸟事,欠我的高利贷一个子都不能少[得瑟]
坐等国内炒房者跳楼!他们罪有应得!
弹丸之地尚且如此,我们可想
燕郊买房老铁:???[裂开]
3800万,不过是日本人十年薪资而已,比得上红都贵?
今年赚钱难不难?
“雪崩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人家说的是买下美国,我们的目标是买下地球
日本房价蹦,股市创30年新高了吧。大A目前也就这样吧
我想问下,日本当初没买房的,是不是随便一个普通工人都能在东京买房了?
成了咸鱼
房子,票子,利益驱使
日本走过的路叫经历,我们却照样再去走一遍叫经过,教训永远是教会不了人的必须要经过才有经验[呲牙笑]
按照我从事总承包多年经验来说房子的价值如果去除其他,就建设成本而言,商品房一个平方米土建成本价在1700到2500元 ,绿化一般在100到400一个平方,400的话是超豪华的绿化了,一般也就是150元。在这个基础上加20%就是其他所有费用支出了,土地成本除外。全国不论那里建设相差不大。
商品房买下来是传不了家的,除了一套自己住,其他套如果租不出去想留给你后代,那就想多了,现在的房子产权是给你70年,但是他的寿命有七十年,20年就破破烂烂的了
不用看最后都变成非常成功的成功人士,但怎么说都没有直接去澳门来一把那般爽痛快[笑着哭]
危言耸听,八十年代日本经济世界排名十位左右九几年成为世界老二,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死绝了
都受到了刺激
日本房贷利率一点几而已,你品,你细品,你细细的品[呲牙笑]
中国有句古话叫父债子偿!欠了银行的钱,你敢死?
也就是那个时候日子被中超了
被美国间接整垮的
银行才是稳赚不赔的[哭笑不得]
日本本七八十的老爷爷老奶奶都还在干活挣钱[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