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和新加坡本来有可能成为中国的领土,为什么没有实现呢?

高哥贯通古今 2025-02-19 05:10:52

(一)

马来西亚在二战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被称为英属马来亚。包括马来半岛南端的马来亚地区,马六甲海峡两边的“海峡领地”(其中包括新加坡),以及加里曼丹岛上的沙巴和沙捞越两个地区。

这其中,马来亚地区和新加坡等地都是海外华人集中居住的地方。

马来西亚的华人对祖国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他们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外国人,从来都认为自己就是中国的一分子,只不过居住在海外而已。因此,他们对于祖国的命运十分关心,一向都是当做自己的事来看待。

孙中山搞反清革命,马来西亚等地的南洋华侨是他的坚强后盾。孙中山每次发动起义,几乎都要到南洋各地筹款,每次都能得到海外华侨的积极响应。华侨同胞们不仅捐钱捐物,更有很多人主动投身到革命事业之中,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的七十二烈士中,有四人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而在黄花岗起义前,刺杀清廷广州将军孚琦的勇士温生才,他自己就是出生在马来亚的华人。

在马来西亚的华侨中人才辈出,像国民党著名的元老级人物邓泽如,以及汪精卫的太太陈璧君,都是马来西亚的华侨。另外,像著名的医学家伍连德,著名的学者辜鸿铭,也都是出生在马来西亚。

到了抗日战争期间,马来西亚的华侨们更是积极踊跃,为国效力。他们捐献了无数的金钱,支援国内抗战,而且还组织了著名的“南洋机工大队”回国负责运输工作,有数以千计的爱国华侨牺牲在了抗日的战场上。

二战结束后,英国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只能是同意马来西亚独立。此时,在整个马来西亚,华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二百万,占据到了全国人口的30%,而马来亚地区华人格外集中,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50%。新加坡的华人比例更高,80%都是华人。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马来亚和新加坡宣布加入中国的版图,那将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情。

假如这两个地方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只要稍微有点常识就能意识到中国会从中获得怎样的益处,那将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可惜的是,这样的事情最终没有发生,马来亚变成了马来西亚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加坡则经过一番波折,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那里的华人没有选择回归祖国呢?下面就简要地讲述一下这段历史。

(二)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马来亚与新加坡的归属问题,英国人从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毕竟那里原本是他们的地盘。

英国人当然也看出了马来亚有可能回归中国这步棋,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实力的增强,所以就在马来西亚独立问题煞费苦心。

我们可以看到,当英属印度独立时,英国想尽办法也要把这块殖民地分割成好几个国家:印度、东西巴基斯坦,缅甸,以及斯里兰卡。英国的理由是这些地方宗教信仰不同,分开后免得大家闹冲突。但是实际上,英国是担心一个全须全尾的印度会迅速成长为超级大国,给英国带来什么不可知的麻烦。

轮到马来西亚这里,英国人又开始讲联合了。

英国人借口土著马来人有要求,所以坚持马来西亚整体独立的方案,而不是拆分成几个国家。他们这样做,目的就是避免马来亚与新加坡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是要用土著的马来人来制衡华人。

不过,说来说去,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华人自己身上,出在华人自己不团结这个问题上。如果当时马来西亚的二百万华人能够拧成一股绳,大家齐心协力,那么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国家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问题就出在华人内部的斗争问题上。

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马来西亚就能独立,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至少马来亚那一部分肯定会归属于中国的。因为此时华人们经过了艰苦的抗日战争,大家的心都很齐,想法也都是一致的。同时,此时的中国已经名列联合国四大国之列,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华人们都感到扬眉吐气,回归祖国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是,英国人死赖着不肯走,一开始还想保留原有的殖民地。结果时间一长,华人们内部就出现变化了。

由于中国国内出现了国共内战,影响到马来西亚的华人,也随之出现了对立的左右两派。

马来西亚共产党早在1930年就成立了。在二战期间,马共组织了人民抗日军,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战果累累。战争结束后,马共自然就成为了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马共领导人陈平

另一边,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众多的马来西亚华人回国参战,有一些人都在国民党内成为了高官。这些人也自然而然地心向国民党。

如此一来,左右两边的阵营就开始界限分明了。随着国共之间的战火燃起,马来西亚华人中的左右两翼也愈发变得势不两立了。

(三)

1948年3月,在陈平领导下的马共率先打响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想要从英国殖民当局手里把整个马来亚给解放了。然而,由于马共缺乏外援,当然不是英国人的对手,结果很快就被打得隐藏到深山密林之中去了。

另一边,右翼的华人在1949年2月成立了一个政党式的组织:马华公会。

马华公会的会长是德高望重的中华总商会会长陈祯禄。他家已经好几代生活在马来西亚了,在当地很有威望。

另外的几位头面人物则都与国民党关系密切。

比如,在马来西亚华人中非常有影响力的李孝式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回到中国参战,被国民党授予上校军衔。他的弟弟李孝威则在国民党军中当上了师长,1949年平津战役中,李孝威被解放军击毙。

李孝式

还有梁宇皋,他在国民党那边官拜少将。林苍佑,他曾在国民党军中当过军医处长,还曾经是陈诚的私人医生。

这几个人可以说是足以左右马华公会大局的。

现在,包括会长陈祯禄在内的这几个人都不能不认真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该怎么对付陈平领导的马共武装?

陈平现在被英国人压制着还不能有所作为,但是英国人已经肯定要走了,他们一走,这马来西亚怎么办呢?如果到时候陈平率领着他的军队打过来,陈祯禄、李孝式等华人富豪岂不是都要倒霉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能依靠谁?难道依靠他们的老上级蒋委员长?可惜蒋委员长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根本就靠不住了。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陈祯禄、李孝式、梁宇皋等人别无选择,只能是去与马来人联合,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对付马共。

马来西亚有三大族群: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印度人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华人也分裂为了左右两翼。反而倒是马来人比较团结,

马来人在1946年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巫统”,领导人东姑阿都拉曼很有威望,巫统内部纷争也较少。

因此,1952年,马华公会正式与“巫统”联合,双方组成了“华巫联盟”,在当年举行的马来西亚地方选举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地方议会的124个席位中取得了94个席位。

(四)

地方选举之后,“华巫联盟”就联手向英国殖民当局施压,要求他们尽快结束殖民统治,让马来西亚自治。

英国政府同意了这一要求,马来西亚的独立进程开始了。

由于马华公会的华人领袖们对巫统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妥协,所以,独立的方案都比较有利于马来人方面。比如,在拟定的未来宪法中,马来语被定为法定官方语言,汉语甚至都没有被列为官方语言。

1955年,马来亚联邦举行第一届国会选举。此时,代表左翼的马共号召华人抵制这一次选举,于是就有很多华人没有参加投票,马华公会方面也没有为选举出太多的力气。结果,巫统在选举中大胜,完全可以单独组阁领导整个国家了。

也是在1955年,陈平领导的马共曾经试图与英国殖民当局举行谈判,打算参与马来西亚的独立进程。但是,由于英国人坚持要马共放弃所有的武装,所以谈判最终破裂,马共又重新返回山林之中坚持游击战。

1957年,马来亚联邦正式宣告独立,包括了马来亚、新加坡、沙巴和沙捞越等组成部分。

而陈平领导的马共继续在马来亚北部山区坚持战斗。不过,此时的马来亚政府军已经是他们无法撼动的了。在政府军的打击下,陈平领导的马共始终无法取得成功。

到八十年代,马共最终选择了放弃,终止了武装斗争。

而马来亚联邦本身也发生了变化,新加坡于1965年脱离了联邦,终于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华人国家。

以上便是马来西亚独立的简要过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