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瞎买电动牙刷了,飞利浦/徕芬/欧乐b/舒客哪款最值得买?

科技界二三星 2024-07-26 02:40:35

我也是纳闷,怎么现在花钱的反而更糟心?在小家电这行干了7年,勉强算是电动牙刷发展史的半个见证人,不论是从被怀疑智商税到现在人手一支,还是从每年骤增的新品来看,都能表明这玩意实火。

但不可避免的,水也越来越深!我作为专业搞测评的,有时候往里砸几百几千都看不到一点水花,更别说仅仅是为了自用的消费者,要么刷的牙龈出血,要么根本刷不干净:

前段时间在站内刷相关内容,也看见了不少人发表见解,只是大部分还集中在数据分析和零配件拆装上,而忽略了对实际体验的讲解,对新手小白来说也比较晦涩,不是那么好懂。

因此我专门抽出空闲时间码了这篇文章,主要帮大家扒一扒“很多商家不提但十分重要”的标准,并分享几款高质价比的电动牙刷及优惠渠道,希望能用相对简洁的语言,帮助大家一次性挑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近些年的实验记录,均为独自拆装后的实际使用情况,绝不是云测)

一、4支电动牙刷性能初览

综上,单从价格和性能的对照来看,四款电动牙刷都没太大的踩雷点,但整体表现最好的依旧是徕芬与欧乐b。

徕芬的特殊性稍强,靠着首创伺服系统,创新性实现“扫振一体”与“60°大摆幅”,无需学习成本即可完成最科学的巴氏刷牙法,且我拆解过这么多产品,徕芬属于罕见的加压时动力不衰减的电动牙刷,清洁力始终不偏离设定值,既能轻而易举刷干净后槽牙等死角部位,又能呵护牙龈不受损。

另外还有三维十档共2000种模式自定义,适配口腔非常广,自用下来可以打五颗星,质价比尤其高,推荐领券试用!

欧乐b iO7属于典型的高价高配版,与千元价格相匹配的是360°旋转圆头设计,可以细致清理每颗牙齿,另做智能交互屏显,刷牙时长、漏刷、力度均能反馈在机身上,附有五大模式,清洁力相当不错,推荐有牙黄问题的土豪购买!

二、商家经常忽略不提的选购重点

1、过于敏感的“控压系统”

“控压”概念最早是由某些口腔大牌提出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防止用户给牙刷施加过大力度,造成牙龈受损等情况,但现在已经有些偏离初衷了,很多小品牌宣称的所谓控压,其实是因为电机版本过低,压根没法承受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加压就主动降低振频和扫幅的电刷,是没法达到理想状态下的清洁效果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电刷在详情页看着非常牛,实际一用根本没啥清洁力。所以大家千万别看到“控压系统”,就觉得这个电动牙刷有多高超的技术,一定得根据实际清洁效果来评判。

2、只强调振频,忽视摆幅

这属于电动牙刷初期的研发理念了,最开始各大品牌都在强调振频数据,但随着口腔研究逐渐深入,大家也发现,在刷牙方式错误(横向刷牙)的前提下,振频越大,楔状缺损的概率就越高。

所以电动牙刷发展到现在,摆幅也成为衡量电动牙刷呵护力的重要标准,那种能够自动上下扫刷的电刷,肯定是比一味突出振频高的产品,要更具科学性,长久刷下来也对口腔状况更友好。

3、好看但容易发霉的机身

现在硅胶材质的电动牙刷比较少,这里就忽略不提了,近几年新品普遍都做了塑料机身,但仍然会有发霉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各种小缝隙太多,刷牙后的水珠会滞留在机身上,久而久之就容易积攒细菌,长出霉斑。

如果想要电动牙刷的洁净性更高,更推荐选择一体式机身的,这种水珠不会挂壁,也就不容易发霉。

三、高质价比电动牙刷推荐

1、扫振式:徕芬扫振电动牙刷

作为首款真正贯彻落实巴氏刷牙法的电动牙刷,徕芬的热度可以说是与日俱增,毕竟市面上大多数电动牙刷都是因为高频振动,才顺带出现15~20°的摆幅,但徕芬不同,靠着自研伺服系统,它的扫幅足足可以达到60°。

从动图中可以很明显看出,手腕都不用动,牙刷就能自动上下扫刷,这就有点帮助你正确刷牙的意思了!

大扫幅配合最高可达66000次/分的振频,就算是像我这种平常不太注重刷牙手法,又需要强清洁力避免长龋齿的人,也可以比较轻松的提高清洁效率,把牙龈沟、牙缝等死角刷的干干净净。

谈到这也顺便帮大家拆解下电机,相比于传统电刷的工作原理(电机机械地执行芯片命令),徕芬靠着霍尔元器件新增了一步“监测”,可以反馈实时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和精准监控。

这种创新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得角度精确达到0.1度,而不会让实际振频、扫幅、扭矩等等与设定数值有过大偏差,无论怎么加压,电动牙刷都可以保持始终如一的清洁力。

对于我这种大牙缝人士来说真的相当友好,其余区域正常刷,靠近后槽牙区域时稍微用点力,牙刷就能深入牙缝,把里头的残渣扫刷出来,完全不需要再费劲的去用牙线。

这支电动牙刷我大概用了半个多月,牙面很明显亮白了不少,清洁效果是真的强:

另外提个小建议:大家到手后不要直接用,我感觉徕芬的默认档位还是有些强的,最好先下个APP调档位,里头分为振动频率、扫动幅度、扫动速度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有10级可调,等于说足足2000种模式随你自定义。

不管牙齿现在处于被蛀、敏感还是矫正等等时期,均可以找到适配的档位,这个设计是真的人性化,比传统只有5、6种档位的自主选择性强很多。

徕芬一共配置3种刷头,其中标准(护龈)刷头是通用款,用的是0.02mm超软尖丝,刷毛非常软,日常用它深入清洁牙缝都不会有任何痛感。

当然,如果你有抛光需求,则可以选择另外两支刷头,均采用银离子抑菌刷丝,最大程度保障入口洁净性。后续更换也比较便宜,9.9一支真属于行业史低价,就算是每月更换一次都没任何压力。

最后再谈谈机身设计吧,徕芬就属于我前面说的一体式机身,从上到下都采用无缝压感按键,这种没开孔的设计就不会藏匿细菌了,既能够保持牙刷的干净度,又能做到优秀防水,在机身上挂有水珠的情况下不易误触。

再加上表面又喷涂UV亮光漆,手感很滑溜,水珠可以顺利的滑走,日常刷完牙直接放水龙头下冲洗即可。

可以说,如果你预算在300左右,徕芬这款闭眼入,真的没啥可挑剔的,从清洁力到温和程度,再到整个机身材质都属于行业内尖端设计,无论拎哪一款千元电动牙刷和它对比都OK,而且它家刷头也便宜,又不存在过高的隐性消费,非常推荐券后入手!

2、旋转式:欧乐b iO7

欧乐b在电刷界也是声名赫赫,属于360°包裹式清洁的开创者,由于申请了专利,所以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这一家做了这种设计。

很明显,相比于传统没做任何设计的方头牙刷来讲,这种圆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细致包裹每一颗牙齿,完成牙面-牙缝-牙面的全面清理,且欧乐b也配备了柔感控压系统,亲测它的感压还是蛮精准的,确实做到了呵护牙龈。

机身还配备电子屏幕,漏刷、刷牙时长、刷牙力度均能反馈在上面,刷后甚至能在app中继续查看报告,单从这点来看,的确做到了刷牙可视化。

共有5个档位,其中日常清洁、敏感柔护、美白抛光都比较常见,另外两种按摩牙龈和深度清洁相对特殊些,属于欧乐b的专研模式,刷感特别柔护舒适。

随单一共会送两支卓越深洁刷头,就是下图这种,但如果你的牙齿比较敏感,还是更推荐去他家官方店买敏感刷头,一支40左右,对牙龈的伤害小很多。

总的来讲,欧乐b这款除了贵之外,就没啥毛病了,清洁力非常强,人机交互做的也很不错,更推荐黄牙、有龋齿烦恼的朋友购买。

3、声波式:飞利浦钻石9pro

飞利浦钻石系列一共出了5支,我自己购入9pro纯纯是为了它的感应充电玻璃杯,随充随用真的非常方便,而且看起来也比较黑科技,其余性能倒是和钻石9没啥差别,如果不在乎充电方式,往前购入一个版本也是OK的。

采用磁悬浮马达设计,振频在31000次/分左右,整体刷力还不错,在受压情况下的表现和徕芬差不多,受压依旧可以稳定输出。

套盒内配备2支洁净刷头,采用钻石切割设计,并做了3D弧面剪裁,抛光性还不错,且做了零感缓震科技,周围硅胶壳可以吸收多余压力,不打牙齿。

预算充足的话也可以考虑购入飞利浦钻石9pro,这款的性价比相对来讲没有其他系列高,但在使用上还是蛮智能的,清洁力也不错。

4、温和护龈:舒客GT2

舒客这款也偏平价,属于比较常见的声波式电动牙刷,只不过加入了第二代聚能科技,振动频率可达38000次/分,清洁力相比于他家T2来说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自带5种模式:轻松上手、快速洁净、深度去渍、牙龈按摩和敏感呵护,每种模式又有两大力度可以调节,到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口腔状况随意设定。

机身上还有个星环灯,整体设计也是比较美观的,启动后会有一个缓冲期,属于力度渐强的电动牙刷,相对来说比较护龈一些。

配备2种刷头,一是绒感柔护型刷头,采用3mm分段式刷毛,可以包裹牙齿进行清洁,二是标准清洁型刷头,采用前端凸起刷丝,比较适合挑出牙缝中的残渣。

舒客的刷毛品质还是很不错的,给大家拍了个细节图:

如果预算不足,但牙齿又偏向敏感,可以试试舒客GT2,刷力不是那么强,且也有一些护龈小设计,整体使用感很柔和。

四、全文总结

总之,电动牙刷购买就上述这么多要点,预算没那么多,又想追求质价比的,我会更推荐徕芬一些,清洁力极其强大,又有高品质刷毛呵护牙龈,不管属于什么类型的口腔均适配,属于可以盲冲的电刷!

预算要是非常充足,一味求清洁力的话,可以尝试入手欧乐b iO7,旋转圆头的清洁力也很不错!

0 阅读:0

科技界二三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