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变富、暴富的话题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觉得只有提高收入才能实现财富的积累?然而,今天我要告诉你,收入高并不一定就能有钱,因为财富是有四条腿的,而高收入只是其中的一条。
这几年来,每当我和身边的人聊起财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收入、工资。似乎收入高,就等于有钱。但实际上,收入高只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并非财富的全部。那么,除了收入,财富还有哪些关键要素呢?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低消费。多少人因为收入高,手头宽裕,便忽略了提前规划与量入为出的重要性。他们总觉得这个收入高的现状是可以永恒不变的,但实际上,很多人的高收入并不持续。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收入高往往只是一时的,有时候甚至是三年一道坎。但我们总是拿着现在当永恒,忘记了未雨绸缪的道理。
有的时候要常想着无的时候,富的时候要常想着穷的时候。多少高收入精英,一夜之间就遭遇了中年返贫、婚变返贫、失业返贫……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措手不及,甚至一蹶不振。
伴随高收入的一个最常见的陷阱就是过度消费。人们总觉得既然赚得多,就应该尽情享受,为自己花费大量金钱才是对得起自己。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财富累积的第二个关键——低消费。
提到低消费,很多人会联想到节俭,甚至觉得抠抠搜搜的,没苦硬吃。但我在这里要说的低消费,并不是苛求自己节衣缩食,苦行僧般地生活。而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尽量克制那些无休止的欲望。是要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学会区分需求与欲望。
需求是有限的,比如刮风下雨的时候家里应该有个车,这叫需求。如果你奔着需求去消费,冲着性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辆豪车,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欲望则是无限的,如果你就是觉得开着大奔才有面子,想要别人因此而高看你一眼,那就是不必要的欲望开支。
郭晶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跳水皇后,她的夫家又是豪门,财富量级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但她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从不追求奢华。在饮食上,她从不浪费,更喜欢在家里亲自下厨,为家人烹饪健康美味的饭菜。在她的餐桌上,很少出现名贵食材,更多的是家常便饭和营养丰富的蔬菜。她认为,食物的功能是滋养身体,而不是用来炫耀和攀比。
在穿着方面,郭晶晶同样保持着低调和简约。她很少穿着名牌服装出席活动,更不会追求奢华的配饰。相反,她更喜欢穿着简单舒适的衣服,展现出一种自然、真实的美。在她的身上,你看不到任何炫富和张扬的痕迹,只有那份从容和自信。
更令人敬佩的是,郭晶晶在慈善事业上的付出。她多次参与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无论是捐款捐物还是亲自参与志愿服务,她都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像她这样,就是用整个生命来践行“俭以养德”。在生活中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中去。
我们常听人说,要惜福。何为惜福?“俭”,便是惜福。不是不能花大钱,你可以因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买一些高品质的、贵的东西。但你不能浪费,同时你要始终保有辨别“需求”和“欲望”的能力。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和自律,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所以,朋友们,当我们拥有高收入的时候,一定要警惕那些隐藏的陷阱。
那我们做到高收入又低消费是不是就能实现财富自由了?还不够。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强储蓄。什么是强储蓄呢?简单来说,就是强制性地存钱。存钱,不仅仅是为了积累财富,更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腾挪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你对人生的所有不如意、脆弱、卑微,甚至伤心难过,很多时候都源于你腾挪的时间不宽裕。一旦失去收入,家庭陷入困境,你可能就会选择刷信用卡,结果越刷越穷,陷入恶性循环。或者是去借钱,但又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呢?不借给你,你又会感受到人情冷暖。
因此,储蓄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把保护伞,让我们在风雨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我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一个月就赚这么点,根本存不下来。”但我想说,其实我们都低估了自己的储蓄能力。
如果每个月你只给自己留下必要的开支,把剩下的钱都存起来,你会发现,其实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糟糕。相反,你会因为这份自律和坚持,而收获更多的自由和安全感。很多人之所以月光,是因为他们不存隔夜粮,这是典型的乞丐思维。
举个例子,假设你一个月赚5000块钱,你说根本存不下来。但实际上,你完全可以试着只花3000块,剩下的2000块存起来。这样,你就相当于只赚了3000块,但你的储蓄却在不断增加。
储蓄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更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储蓄,我们就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加自信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比如,你每个月存2000块,10个月就存够了2万。有了这2万块,如果你不想干现在的工作了,换工作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腾挪的空间,可以耐心地去找你想要干的事。你强储蓄得越多,腾挪的空间就越大。
说到这里,你肯定也知道马云吧?他从一个普通的英语教师,一步步创立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并一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首富之一。在他创业初期,他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拥有丰厚的资金。他的启动资金来自于他和他的团队多年的积蓄。
创业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没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很容易在关键时刻陷入困境。因此,在创业之前,马云和他的团队都养成了强制储蓄的习惯。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初,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马云凭借着多年的储蓄积累,成功地度过了难关。
储蓄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未来的投资。只有当你拥有足够的储蓄时,你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因为手有余粮心不慌,有了储蓄,你才有底气去尝试新事物,去挑战自我。
假如你的账上有10万块钱,你都敢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里边,拿2万块钱去试探一下,作为创业的底气和试错成本。我自己的轻创业之路,就是这么开始的。我从一开始就有给自己设定试错成本,允许自己在一定范围内去找老师、找项目,去尝试,去试错。
而如果你手里边不止有10万,有100万,你看世界的眼光就不一样了。你账上有1000万,你看事物的眼光又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只要你每个月从你的收入里边拨出来一部分,全部把它给存起来,剩余的部分再用作日常的花销,就可以帮自己把这个腾挪的空间一点一点地扩大。
其实,存钱是会上瘾的。当你看到自己的储蓄不断增加时,你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部分的钱,就是你将来做腾挪的空间,是你应对未知风险的底气。
我们已经了解了高收入、低消费、强储蓄的重要性。然而,要实现真正的财富自由,还需要我们掌握财富的第四条腿——智投资。
提起投资,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房产、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传统的投资方式已经不再是稳赚不赔的选择。特别是房地产市场,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还具有一定的保值效果外,其他地方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股票和基金,虽然可能带来高收益,但背后也伴随着高风险,让许多资金有限且冲动气盛的投资者成为了资本游戏的牺牲品。
那么,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我们最应该投资什么呢?我的回答是: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特别是投资自己的认知与思维,是一项永远不会过时的投资。外在的物质财富,如豪车、名牌包包、房产等,都会随时间流逝而失去价值。但内在的智慧与见识,却能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孙正义,软银集团的创始人,就是一个善于投资自己的典范。他从小就热爱阅读,尤其钟情于科技和商业类的书籍。但孙正义深知,仅凭书本上的知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立足。因此,他决定投资自己,不惜花费巨资前往美国硅谷,与全球的商业精英交流学习。
在硅谷,孙正义结识了众多科技界和商业界的精英,包括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等。通过与这些大咖的交流和学习,孙正义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认知也得到了深刻的转变。他不断参加各种商业论坛、研讨会和培训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商业智慧。
这些决定,不仅让孙正义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机遇,也让软银集团迅速崛起,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投资巨头。孙正义的故事告诉我们,投资自己,特别是投资自己的认知与思维,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在我个人的线上创业经历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投资自己的重要性。我花了不少钱去找老师,去靠近很多牛人和大咖,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段位。这些投资,虽然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但长期来看,却为我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和机会。
无论我们拥有多少豪车、名牌包包、房产或股票,这些都无法成为我们永恒的依靠。买的豪车会报废,买的包会变旧,买的房子可能最后都卖不出去,还要交物业费;买的股票也可能把你套牢。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因此,我们唯一要学的就是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提升自己的段位和认知。
只要你的认知在线,段位在线,维度在线,其实什么都不用害怕。只要你智慧足够,有真本事,哪怕现在一无所有,把你放到一个陌生城市,用不了多久你照样可以东山再起。因为有智慧的人掌握了赚钱的逻辑,销售对他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赚钱就如探囊取物。
财富的四条腿:高收入、低消费、强储蓄、智投资,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财富的基石。如果你想要实现财富的积累,就必须在这四个方面都下功夫。高收入让你有更多的可能性,低消费让你保持清醒和自律,强储蓄让你拥有从容应对困境的能力,而智投资则让你不断提升自己的段位和认知。
那么,你了解财富的这四条腿了吗?以后,你打算怎么做呢?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之路,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靠近晓圆更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