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唐钟声(十四)唐宪宗李纯被太监杀死,遭遇暗杀的原因是什么?

惊心鸟 2025-01-27 01:37:45

唐宪宗李纯执政元和年间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被后世学者誉为“元和中兴”,因此李纯也被认为是唐朝的最后一个中兴之主。可是这位中兴之主的结局却不怎么美妙,他居然被身边的太监杀死,享年只有四十二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李纯的去世后,所谓的元和中兴也逐渐走向落幕,唐朝又回到了藩镇割据和朝廷党争交织的混乱社会。对于李纯之死,历史上的学者们有很多的猜测,其被杀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就现有的史料进行分析,看看李纯被杀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谁是其中的幕后黑手?

事情发生在元和十五年正月,最早传出的消息是暴崩,也就是死于猝死。这个消息传出后,郭贵妃及其党羽很快控制了朝政,然后开始了政权更迭的活动。同一时间,关于继任皇帝位人选的争夺越发的激烈,可以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唐宪宗李纯一生立过两个太子,第一个太子杀死庶长子李宁,第二个太子第三子李恒。前文讲过,李宁是纪美人所生,因为李纯猜忌郭贵妃及其家族,所以才选择了庶出的李宁作为太子。李宁当了每两年太子便去世了,在郭贵妃家族的推动下,朝廷推荐郭贵妃所生的李恒位太子。

当时争夺太子位的还有一位叫做李恽,是李纯庶出的第二子,李恒的哥哥。他的推荐人是宦官集团的首领吐突承璀,实际上也是李纯意属的人选。但是因为郭贵妃家族的势力太大,其祖郭子仪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所以最终还是以李恒成为皇太子而告一段落。但是他们之间的争斗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吐突承璀依然在为李恽争抢太子位而作准备。到了唐宪宗李纯晚年的时候,这方面的斗争更加的激烈,吐突承璀多次在李纯面前提议更换太子,李纯也颇为意动。但就在这个紧要时刻,李纯突然暴毙,政权更迭的斗争由此爆发。

由于唐宪宗李纯没有立皇后,所以郭贵妃成为后宫权力最大的人。再加上她是皇太子李恒的母亲,又是郭子仪的孙女,驸马都尉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所以一举掌控了朝政,扶持李恒登基即位,是为唐穆宗。李恒继位后很快进行了清算活动,他扶持了支持自己继位的宦官梁守谦和王守澄,处死了反对自己当皇帝的吐突承璀和李恽,也将朝廷中依附于他们的大臣尽数诛灭。因为郭贵妃母子为了争夺皇位过于残暴,所以对于唐宪宗李纯的死因,外界颇有猜测。后来真相曝光后,史书上才记下了太监弑君的这个记录。

从史书记载来看,弑杀唐宪宗李纯的是他身边的太监陈弘志。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李纯在晚年沉迷于追求长生,请了很多方士为他炼制长生丹。其中一个方士叫做柳泌,很受李纯的宠信,还被提拔为翰林待诏。李纯吃了长生丹后脾气越发的暴躁,经常把怒火发泄在宫女和太监身上。在被杀之前,李纯生过一次大病,病好后情绪更加失控,一言不合就杀人。据说事情发生之前,一位宫女触怒李纯被杀,这让贴身服侍李纯的太监陈弘志非常恐惧。在事发的当晚他便在中和殿杀死了李纯,然后报给上级王守澄,也有的说是两人合谋的。

事情发生后,王守澄找梁守谦商量,两人决定以暴毙的理由搪塞朝廷,扶持皇太子李恒登基继位。李纯的死讯公布后,郭贵妃便以嫡妻的身份顺理成章的控制了朝廷,然后将自己的儿子李恒推上了皇位。这个政权更迭速度之快,在当时也是非常罕见的。关于李纯被杀的原因,大多数史书上都写的是因服食长生丹过量而导致脾气暴躁,最终被太监陈弘志杀死。但长期阅读史书的朋友们都知道,这种说法是不可信,因为这里面有着很多的疑点。而且关于李纯是否因服食丹药而暴毙,在唐朝并没有正式的文件,哪怕是被人伪造的。

唐宪宗李纯之死当时虽然以暴毙结案,但作为宫廷中的主事人,郭贵妃、李恒、梁守谦等人肯定是知道内情的。既然如此,为了他们掩盖的皇帝死亡真相不被暴露,杀了陈弘志灭口是必然。对于一个弑君的宦官,不管是主动性的谋杀,还是被迫还击而死,在古代都是要抄家灭族的。可奇怪的是陈弘志不但没有被抄家灭族,还被调到襄州做了监军太监,这就让人非常费解的。难道他们不怕陈弘志失控后说出点什么,引发各种政治风波么?除此之外,陈弘志杀李纯的时机掌握得太好,正好是李纯有意换太子的时候,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综合各方面的史料来分析,唐宪宗李纯之死跟所谓的服用丹药过量没有任何关系,他死亡的原因应该是皇太子之争,而幕后主使很可能是郭贵妃及其兄长郭钊。在李纯死前,发生了很多可疑的事情,透露出不少这方面的蛛丝马迹。首先是唐宪宗李纯的心腹太监吐突承璀提议更换太子,而且召集党羽紧锣密鼓的准备。这个事情惊动了皇太子李恒和郭贵妃,他们紧急找司农卿郭钊商量对策。郭钊是郭子仪的孙子,郭贵妃的哥哥。他听到此事后表现得非常淡定,只是叮嘱李恒一切谨守孝道,其他的事情不用担心。

从郭钊的表现来看,面对皇储移位这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居然如此的胸有成竹,显然是早有布置。作为郭家新的领头人,他继承了祖父郭子仪和父母的政治遗产,也是郭家在朝野的门生故吏的最高领袖。他当时虽然只是司农卿,却已经是朝廷的影子宰相了。他凭借郭家的势力能影响朝廷的决策,自然也能够左右皇位传承等大事。他对郭贵妃母子表现得胸有成竹,说明他已经做好了应对唐宪宗李纯更换太子的准备。面对这种事情,什么准备比行刺皇帝更加直接的解决问题呢?况且涉事太监梁守谦、王守澄、陈弘志,都是郭家的人。

只要唐宪宗李纯死了,皇太子李恒顺理成章的继位,吐突承璀和他的宦官手下们做再多的努力也是百搭。而吐突承璀扶持的李恽只是庶出的次子,在朝廷没有啥势力,母亲也是不知名的宫女,无法给他提供更多的支持。可以说吐突承璀和李恽的这一派完全无法与郭家对抗,之前之所以能够进行争斗,完全是因为唐宪宗李纯在背后支持。李纯一死,吐突承璀和李恽的势力便荡然无存,被郭家拿下是早晚的事。所以对于吐突承璀提出所谓更换太子的想法,郭钊一点也不担心,只要解决了皇帝,还有什么难题呢?

除此之外,在唐宪宗李纯遇刺的当天,他接见了一个重要的人物,是来自山东的藩镇将领刘悟。这个刘悟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唐宪宗李纯执政时剿灭山东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重要人物。他本是李师道手下大将,官至都知兵马使兼监察御史。李纯下诏清剿李师道父子时,刘悟因受其猜忌而起兵倒戈,生擒李师道父子献给朝廷,受到朝廷的嘉奖。此战之后,李师道原来的地盘被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就交给了刘悟。刘悟被李纯任命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义成军节度使,封彭城郡王,赐实封五百户,赏赐钱二万贯,庄、宅各一区。

在藩镇如林的晚唐时期,以刘悟的权势和能力本来算不得什么,但是他特殊的出身却对唐宪宗李纯很有用。刘悟的祖父叫刘正臣,本是平卢军节度使柳知晦的牙门将。因为柳知晦投靠了安禄山,所以刘正臣杀了柳知晦,所以被授予了平卢军节度使的官职。后来刘悟的叔父刘逸准也做了宣武军节度使,刘悟则盗用了叔父的钱投靠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古,也就是后来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哥哥。从刘悟的出身上看,他是当时藩镇中少见的,三不靠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在藩镇中非常少见,是唐宪宗李纯极力拉拢的对象。

刘悟的三不靠身份得到了李纯的信任,专门被召见到长安,他的三不靠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他不靠安史降将,与河北三镇的关系极差。第二,他不靠郭子仪家族,他家不是郭子仪的旧部,与郭家毫无瓜葛。第三,他不靠家族世袭,而是通过推翻救主李师道上位。虽然他的祖父两辈都是节度使,但并没有形成家族世袭的将门体系,所以权力都是归于朝廷的。他的这种中立身份在藩镇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对李纯很有用,所以李纯特地召见他。李纯和刘悟秘密谈话一天,就连身边的太监都被赶出来了,这就很让人怀疑了。

郭家虽然在朝廷权势极大,说白了还是靠着郭子仪留下来的政治遗产。这些政治遗产中,最重要的不是朝廷中的门生故吏,而是遍布天下的藩镇旧部。如果有人能策反郭家的藩镇旧部,让这些旧部不再向郭家靠拢,郭家在朝廷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会瞬间烟消云散。如果李纯接见刘悟是让他拉拢各地郭家旧部,那郭家展开反击是必然的,因为这是要断他们的根啊。这次谈话正好发生在李纯睡觉之前,如此敏感的时间点,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也许李纯暗中布置拔掉郭家,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还有一个方面是,唐宪宗李纯脾气暴躁的原因是什么?虽然史书上都说是服食丹药造成的,但没有切实的报告。他当时身体很差,脾气也很差,一言不合就杀人,难道真的是疯了?实际上除了个人病情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装疯。为什么要装疯?如果一个皇帝身边的人都被对手收买了,他不装疯还能怎么自保?如果他身边的宫女和太监都是对手的人,他装疯杀人难道不应该么?从这角度看,李纯当时或许面临非常严峻的情况,身边的事情已经不由他控制了。这从吐突承璀建议换太子之事被郭贵妃母子很快知晓,就能很好的证明了。

也就说说,当时唐宪宗李纯的一举一动完全在郭家的势力监视之中,所以他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自保。装疯装病是常规套路,一言不合杀人也是为了清除对方的耳目。作为皇帝,如果只能用这些雕虫小技来自保,可见身边情况的复杂。他此时与郭家的利益争夺或许到了爆发的边缘,如果事情发展下去,朝廷中必然嫌弃极大的政治动荡。郭家能把触角深入到皇宫之内,除了郭贵妃的配合外,郭钊在朝廷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可以说这是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斗争,而双方都做好了以死相拼的准备。

从上述的推测来看,唐宪宗李纯遇刺并不是简单的服药过量发疯导致的事件,也不是太监陈弘志的激情杀人,而是郭家有预谋的争夺皇位的操作。就当时的局势来看,如果郭家保不住皇太子之位,其结局和李恽是一样的。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尤其是涉及到皇位,那更是没有丝毫留情的可能。李纯能够逼迫父亲唐顺宗李诵禅让皇位,自然他的儿子有效仿的可能。当然,从现有史料分析,唐穆宗李恒弑父的可能性不大,郭钊暗中安排的可能性极高。如果不是他早有安排,又如何能胸有成竹的劝说李恒谨守孝道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