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490工程坦克,根治飞头症的六边形战士,被抛弃的T14前身?

袁袁和平鸽 2025-02-26 11:00:54

上世纪80年代初,苏联哈尔科夫设计局设计了490工程坦克,仅造两台样车后项目被弃。490A型性能均衡强悍,不逊于现代主战坦克,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治苏系坦克缺陷,其未量产原因不明。

490A工程项目图片源自网络。

490工程制造难度大,性能极致导致造价高昂,均源于其设计。70年代末,苏联间谍获悉美国正研发新型坦克M1“艾布拉姆斯”,促成了490工程的诞生。

苏联情报显示,美军M1坦克使用的贫铀穿甲弹威力远超苏军现役坦克防御。1984年,苏联会议决定研发新坦克应对,其中火炮口径成为研发争论的重点。

490工程整体分舱设计示意图展示如下,图片源自网络。

备选方案含125毫米、130毫米、140毫米。490工程初选125毫米,但利特维年科将军主张用152毫米2A73加农炮。此炮技术延续,成T-14炮基,且当时能轻松击穿西方坦克,性能过剩。

苏联曾制造多款152毫米口径主炮坦克,90年代还探索了292工程。152毫米火炮非难题,但传统构型致炮塔空间匮乏。为此,490A工程需在设计上实现突破。

490A工程项目图片源自网络。

490工程,即125毫米坦克,初设时采用模块化舱式,增强乘员生存力与坦克防护。设5舱:燃料、发动机传动、主武器、自动装弹机、人员舱,燃料舱前置,中弹仅损部分燃油。

通常,其防护力等同700至1000千毫米均质装甲,未加额外装甲。装弹机舱与乘员舱完全隔离,解决了苏系坦克“飞头”问题,因490工程舱室由20毫米钢板隔开,舱底设泄压板防殉爆炸飞炮塔。

490A工程示意图展示了两台4TD发动机的分置布局,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490工程初期型由2台4TD发动机驱动,总动力达2000马力,最高时速75公里。两发动机分置不同隔舱,分别推动前后隔断式履带,前履带2负重轮,后履带4负重轮。

4TD发动机配特种变速箱,确保坦克前后移动时发动机全功率输出,前进倒车速度相同。单台发动机受损,坦克仍能动,速度稍减。490工程有4条履带,折损1-2条非同一侧则无大碍。

490与490A的工程设计图已展示,图片源自网络。

490工程初设独立武器舱,便于后期改进。490A工程增首上装甲倾斜度与面积,以提升防护并装152毫米火炮。其最终设计由莫洛佐夫生前公布,装弹机舱扩大容32发1400毫米长弹药。

490A工程主炮两侧配2台7.62毫米TKB-666机枪,乘员舱上部可选装30毫米机炮。其装甲由钢板、橡胶及陶瓷构成,已达合格标准。

490A工程实验型底盘的图片源自网络,展示了其设计细节。

490工程融合了诸多昔日“怪异”坦克特征,如瑞典Strv-103,其车身低矮、正面抗打能力强,但火炮俯仰角依赖悬挂系统,侧面防护弱,且履带受损即丧失机动性。

490工程借鉴Strv-103的正面防护设计,但炮塔设计迥异,增强灵活性以应对多种威胁,符合苏军需求。490A工程极大改善苏系坦克舒适度,有三防标准,配备空调,逃生舱兼作马桶,设计人性化。

490A工程图片源自网络。

总体而言,490及490A工程性能卓越,却未量产于苏联军队,受资金与制造难度所限。490A装甲强大,难穿透,但发动机中置致维修难,舱门设计亦增维护复杂度。

490工程仅造两辆试验车,但其尝试为477工程成功奠基。477工程用152毫米火炮,构型传统,维护简便,本应量产却遇苏联解体,于1993年被弃。两者均为T-14前身,未来T-14换装152毫米火炮将继承前辈荣耀。

3 阅读:123
评论列表
  • 2025-03-06 12:07

    造成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无奈摊手]

袁袁和平鸽

简介:欢迎关注